临泽县高中优质课评选《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986151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泽县高中优质课评选《故都的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临泽县高中优质课评选《故都的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临泽县高中优质课评选《故都的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临泽县高中优质课评选《故都的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临泽县高中优质课评选《故都的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泽县高中优质课评选《故都的秋》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泽县高中优质课评选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刘 洋授课时间:2008.11.19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抒情散文的选材特点2.能力目标:理解本文作者“主观色彩”的情与“客观色彩”的景的自然融合,学习以情 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3.德育目标: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的品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进一步体会散文的“形”与“神”的有机结合。 教 学难点: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贯彻“三主”教学思想,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 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丰富多

2、彩的图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初步掌握欣赏散文的规律和原则,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师:历代名家对秋都特别的钟爱,描写秋的佳作数不胜数,同学们能说一说吗? 生:“落霞与孤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 荻花秋瑟瑟。 ” (白居易) 琵琶行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杜甫) 登高 师:这些佳作中既有颂秋又有悲秋,既有描写萧瑟凄凉,又有刻画絢丽多彩。那么, 著名现代作家郁达夫笔下的“秋”又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郁达

3、夫 故都的秋 。二、作者介绍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1913 年留学日本,广泛涉猎 外国文学。回国后,与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 ,1930 年参加了左联。抗战爆发后,流 亡到苏门答腊,坚持抗日,1945 年 9 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 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和郁达夫散文集三、解题古都:指明描写地点含有深切的眷恋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确定描写内容四、整体感知课文“故都的秋”有哪些特色呢?这些特色集中体现在哪些段落中呢?请大家采用观其大 略的跳读法,快速识别景物特色概括的词句,标出集中写景的段落。 明确:“清” 、 “静” 、 “悲凉”3

4、至 11 段是集中描写特色的段落。五、时代背景: 从 1921 年 9 月至 1933 年 3 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进行创作。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 1933 年 4 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在这段时间里 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 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 了许多游记。1934 年 7 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 秋“味” ,并写下了这篇文章。六、由景入情,把握情与景的关系。一问: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作者笔下故都的秋具有“清

5、、静、悲凉”的特点,那么文中集中 描写故都秋景这一特点的是在哪些段落?明确:从三到十一自然段。二问:这些段落中写了哪些主要的景?明确:第段主要写了牵牛花,第段主要写了槐树,第段主要写了秋蝉,第10 段主要写了秋雨,第 11 段主要写了果树。那么,作者在对这些景具体的描绘中,是如何体现故都秋“清、静、悲凉” 的特点的呢? 下面先听课文11 段朗读,同学们要眼耳手脑并用,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圈出文中体 现秋天色彩的词语,二是标出传递声响的物名。我们将从秋色和秋声两个角度来品味一下 故都的秋味。先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总结:秋色青天(蓝绿) 蓝朵(蓝色) 秋草(黄色)落蕊(灰白) 树影(暗灰) 灰土(灰色

6、)灰沉沉的天(灰色) 青布(蓝绿)枣树(淡绿微黄)三问:那么这些色彩主要是冷色还是暖色?明确:冷色。四问:面对这么多的冷色,假如你是一个孤独的旅行者,你心里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明确:冷清。即课文中所概括的“清”的特点。五问:接下来我们来听听故都的秋声,主要有哪些声音呢?明确:有鸽声(飞声) 、蝉声、雨声、人声。六问:那么这么多声响交杂在一起故都的秋是喧闹呢,还是宁静?明确:静。连鸽子的飞声、蝉衰弱的叫声,这些细微的声音都听得到,这就反衬了故都的 静,这也正体现了我们在天山景物记中学到的一句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 是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举一个例子,比如钟,在白天,你根本听不到它的走动声

7、,但 在晚上,夜深人静时,你便能听到清楚的滴答声,因此,假如要你写夜的静,你便可以以 钟的走动声清晰可辨来衬托夜的静,这也就是以动衬静。七问:假如你是一个孤独的飘零者,身处在如此寂静的秋天里,心里会有什么感受?明确:孤独、痛苦。八问:对,在心情不好的情况下,越静越孤独越痛苦。如果你处在这样冷清的秋色和寂静 的秋天,你心里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明确:悲凉。这便是故都的秋味。九问:故都的秋即使在作者那个时代,也有明艳之色,也有繁闹的景象,作者为何避而不 写,而写秋天的“清、静、悲凉”?明确:这与作者的心境有关,前面我们在学习本文的写作背景时,曾提到作者写作的心境, 简单地说,作者心情不好,所以才写出如此之景。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情与景的密切关系。七、读 12 段,找出本段的中心句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 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起深沉、幽严厉、萧索的 感触来的。作用:从喻理的角度,进一步赞颂自然之秋、北国之秋。八、总结本文结构(见板书设计)九、归纳散文鉴赏方法 1.诵读感知,整体把握文章;2.要透过富有主观色彩的自然景物,感悟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3.要自觉地运用艺术表现手法、修辞等方面的文学知识来进行鉴赏。 十、作业 :感受秋天,细腻地写一段秋景。供选题目(任选一题) :1.家乡的秋 2.校园的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