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 d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56984521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奇妙的对联 d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奇妙的对联 d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奇妙的对联 d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奇妙的对联 d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奇妙的对联 d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奇妙的对联 d》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奇妙的对联 d(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 讲: 2009年10月19日,湖南祁阳四中,奇 妙 的 对 联,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他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他带了一些东西,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同学们从这幅对联里能看出什么呢?,猜一成语,缺衣少食,奇妙的对联,教 学 目 标,一、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 仗知识。二、学习欣赏对联,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三、收集和积累名联。四、尝试对简单的对子。,教 学 重

2、 点,一、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 对仗知识。二、尝试对简单的对子。,?,对联,梳理,一、对联常识,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常见的有春联(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神荼,郁垒,对联的起源,张贴桃符:秦汉以前,民间每逢过年就有悬挂桃符(桃符上有门神神荼和郁垒)的古老风俗。,秦琼,尉迟恭,到了唐以后,有人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五代时的后蜀皇帝孟昶(chng),在一年除夕把两句诗

3、题写在桃符上,叫“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故称“题桃符”,因是春节所题,后来又叫做“春联”。到了宋代,文人学者纷纷以题联为趣。,第一副对联: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1、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2、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3、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字数多少无规定,但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1.字数相等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梳理,一、对联特点及要求,2.词性相同,位置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4、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对联的特点,对联要求2:词性要相同,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 。,“拳”对“脚”, 拳名词;脚名词。 “打”对“踢”, 打动词;踢动词。,3.结构相应,上下联结构要相当,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而且结构类型要基本保持一致。,对联要求3:结构相当,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成佳偶 动宾结构 结良缘 动宾结构,停顿相同,结构相当,请适当调整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上联: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下联: 桥下过扁舟,

5、何处问箫声,有人吹到三更月。 (扬州二十四桥联),扁舟过桥下,问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词性相同 结构相应,调一调,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之对仗工整。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改后上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改一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 小狗尾巴弯,都是边关的景物描写 。,意境不同。,对联要求4:种类内容要相关,上下联内容要相关,上下衔接,不能重复。,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的这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

6、勉自励之心。,请选择一副最恰当的寿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福如东海水长流,寿比南山松不老。 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选一选,5、平仄相对,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尾字用平声。,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古代汉语声调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声, 古汉语中“平”为平声,“上去入”三声又合起来归入仄声一类。现代汉语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分别指第一声 、第二声、 第三声、 第四声 ),现代汉语中“平”为阴平、阳

7、平,“仄”为上声、去声。,分一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下联字数相等,小结:对联的基本要求 :,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能重复,词性相当 种类相当,结构(格式)相似,围绕同一主题,仄起平收,对联规则,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内容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重字现。,书写:上下联都是竖行书写,从上写到下,必须字字对称。 张贴:按传统习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左右以欣赏者面对的为准;究竟应贴在哪边?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左向右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左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右边。,3、对联

8、书写和张贴的要求,笑盈盈辞旧岁喜滋滋迎新春,喜滋滋迎新春,笑盈盈辞旧岁,3、对联的书写和张贴,二、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对联欣赏),探究,根据对联内容,猜出所写的地名。 1、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2、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3、说甚神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 阅成古今,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桃花。,(滁州醉翁亭),武汉黄鹤楼,桃花源,猜一猜,根据对联内容,猜出所写的人物。,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犹留正气参天地; 永剩丹心照古

9、今。,(杜 甫),(范仲淹),(文天祥),猜一猜,拆字联:,鸿是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品读奇言妙字,品读奇言妙字,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多音多义法联,便宜不便宜便宜 实惠不实惠实惠,复字法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南北,品读奇言妙字,嵌字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1914年前翰林王闿(i,打开)运讽刺袁世凯),品读奇言妙字,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谐讽联,对不住,品读奇言妙字,三、拓展与应用,牛刀小试显身手 -尝试对对子,二 字 对,春兰,秋菊,落日,去伪,花好,书山,绿水,朝阳,存真,月圆,学海,青山,海角,天涯,月转,细雨,天文,柳暗,虎啸,星

10、移,斜风,地理,花明,龙吟,对 一 对,三 字 对,水底月 ,镜中花,水帘洞 ,刀子嘴 ,辞旧岁 ,火焰山,豆腐心,迎新春,千山秀 -,万水清,蜂采蜜 -,蝶恋花,对 一 对,四 字 对,情深似海,恩重如山,东南西北,青山不老,山清水秀,春夏秋冬,绿水长流,鸟语花香,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对 一 对,五 字 对,时时闻鸟语,处处有泉声,春江花月夜,远看山有色,秋色艳阳天,近听水无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对 一 对,老师说出句,学生用流行歌曲名来对句。,独角戏-,秋雨怨-,双截棍(周杰伦),东风破(周杰伦),如意五福-,吉祥三宝(布仁巴雅尔),一对鸳鸯-,两只蝴蝶(庞龙),

11、对 一 对,用你学过的课文内容,对下列对子。,1、观沧海,泊秦淮,忆江南,2、孙权劝学,愚公移山,范进中举,3、孟浩然过故人庄,王之涣登鹳鹊楼,陆放翁游山西村,曹刿论战,对 一 对,下联:范仲淹以天下为忧,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拟 一 拟,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 ,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补 一 补,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

12、锁住的神奇画卷。,上联: 斩断长江千里水,下联: 锁住三峡无数峰,改 一 改,1.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浙江卷) 上联:学问藏今古 下联:,分析本题从句式上来说是“二一二”式,而且又是一图书馆楹联,由此我们便可以从图书馆的作用这一点上去思考,图书馆的作用至少有两个:一是藏书,二是传播知识。这样我们便可以认为上联说出了第一个作用即藏书,那么我们便可以对出下联。,文明播东西 智慧贯西中 知识达亚欧 道德照乾坤,点击高考,试 一 试,分析“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上联由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三个主谓结构分句组成;并且“国”,“家”又能组合成词语 “国家” ,词语“兴旺”又重复;内容都是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2、下面是春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全国卷二)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老健康少健康老少健康 老吉祥少吉祥老少吉祥 老欢欣少欢欣老少欢欣 出平安入平安出入平安,试 一 试,查阅你学习过的古诗文,包括你在课外所学,用你今天所学的对联知识,从学习、友情、做人、立志等方面辑录几副对联。,四、布置作业:,做 一 做,中 高 学 勤,今日勤学尝苦辣,明朝高中品甘甜,送 一 送,谢 谢 大 家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