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比较阅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981552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比较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说》比较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说》比较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马说》比较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马说》比较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说》比较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比较阅读(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马说1.【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 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上:唐太宗。致治:

2、治理国家到达大治。正:只。 1. 解释加点的词。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上诘之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安可诬一世之人 2.翻译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3.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 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 遇揭露了统治者 。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 4.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附答案】 2 (2)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3.托物寓意;埋没人才、摧残人 才的做法;不仅重视人才,而且主张用人要各取所长

3、。4.一个人总会有优点缺点,人才也 如此,世上不可能有非常完美的人才,因此,要善于看到其优点,并发挥其作用,这才是 正确的用人之道。2.【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 )【乙】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

4、更弃 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 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煎墨 瞳曼致受支怨搀童受妻堡。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 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 )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虽有千 里之能 张元怪之,随犬出门B安求其能千里也 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21 世纪教育网2D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若见而不收养 2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

5、法与“犬随叔父夜行”中“夜”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B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C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9.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两处。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31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甲文采用 的写法,以千里 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乙文则主要表达了 的主旨。 【答案】27C(均为转折连词,但是。A结构助词, “的” ,代词,指“汪汪之声不已” ;B代词,指马,代词,指狗的生死;D通

6、假字,通“现” ,动词,看见) 28.A(都是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BCD 项加点词都活用为动词) 29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30.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叔父被蛇咬了,趴在地上走不了。 31 托物寓意(或托物言志)关爱动物,善有善报 3.阅读马说和罴说 ,完成 14 题。 (共 10 分) 【甲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 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 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文】鹿畏貙(1) ,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2)发人立(3) ,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4)持弓、矢、罂、火而即之(5)山。为鹿鸣 以感其类(6) ,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7)而至。其人恐,因(8)为虎 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 (9)而食之。今夫不善(10)内而恃(11)外,未有不为罴之食也。柳宗元罴说 【字词释义】 (1)貙(ch)兽名。(2)被同“披” 。(3)人立像

8、人一样站立。 (4)寂寂悄悄地。 (5)之往,到。 (6)为鹿鸣以感其类(猎者吹竹)模仿鹿的叫声来感召它的同类。 (7)趋快跑。 (8)因于是。这里的“因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中表因果关系 的连词。 (9)捽(zu)搏挽裂揪住扑搏撕咬,撕得四分五裂。 (10)善使善。形容词 的使动用法。 (11)恃(sh)依赖,仗着。 1解释下列词语。 (2 分) (1)等:(2)安求:(3)尽其材:(4)伺其至:(5)亡: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 (4 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 分) (2)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2 分)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2

9、分) 【 】 A甲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道出了封建社会 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 B甲文开篇即点明伯乐对于千里马的命运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了识马的重要性,概3括了全文的主旨。 C乙文告诉我们猎者要学会比罴更厉害的动物的声音才能摆脱被食的命运。 D “食之不能尽其材” , “因为虎而骇之” , “捽搏挽裂而食之”三句中的“之”都为代词。 4根据“千里马”和“猎者”的遭遇,请你为当今找工作的人提点建议。 (2 分) 【附答案】1.等同,一样;怎能要求;竭尽它的才能;等到它到了;逃走 2.驱使它不按 正确的方法黑的形状,披着长长的头发能像人一样站立,非常有力但对

10、人伤害极大 3.C4. 既要抓住表现自己不能坐等“伯乐”来发现、任用你,还要“善内” ,增长自己的真才实学。4.比较阅读【甲】 【乙】两个文段,完成 510 题。 (20 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 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 【乙】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11、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 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 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 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岳飞论马 ) 【注释】骥(j):良马。称:衡量。斛(h):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 一斛。介胄:披上战甲。酉:酉时,指傍晚。褫(ch):解除,解下。受大:指 饮食量大。力裕:力量充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故常奇之( ) 比行百余里(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2下面各组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千里称也。 骥不称其力

12、。B、其真无马邪? 称其德也。 C、执策而临之。 介胄而驰。 D、虽有千里之能。 故常奇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4 在甲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在甲乙两文中,都提到了好马在日常生活中异于常马的一个共同特点,根据这个特点请 把原文的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共同特点: 甲文句子: 乙文句子: 5甲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怎样的共同道理? 6伯乐与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举历史或当今社会的 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参考答案 1对感到好奇 等到 怎么 有时 2C43想

13、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做不到) 。(给它)披上战甲奔驰起来,它开 始好像跑得不很快。 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共同特点:食量大。 甲文句子:一食或尽粟一石。乙文句子: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 5要善于考察人才,发现人才,选拔人才。 6示例 1:我认为伯乐更重要。社会上的人才很多,但一开始却总是不为人所知。如果没 有“伯乐”去考察发现他们,他们又如何有机会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比如周文王从渭水河边发现任用了姜子牙,从而帮助自己兴周灭纣。 示例 2: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 “酒香不怕巷子深” “是金子总是会发光” ,如果没有人才, 空有伯乐也没用。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的“千里

14、马” ,在各个方面发挥自己的才能,才促进了 社会的进步。比如“毛遂自荐” ,一开始并没有人发现他的才能,但真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的 实力,也有真有那些本事,才让他一举成名。5.【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15、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 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 ,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注解:安事:要何用 捐:弃 之:指死马 期年:满一年 诚:真心 致士:纳贤士 见事:被侍奉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 分)策之不以其道 (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买其首五百金 ( ) 鸣之不能通其意 ( ) 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2 分)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