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980548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游褒禅山记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知识点完整归纳一一、通假字通假字 1. 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二二、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1. 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 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 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6. 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 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

2、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特殊句式三、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一)判断句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者,也:“者”表停顿语气, “也”表判断语气)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者,也)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者,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 “此”是主语, “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的原因”, “也”

3、语气助词,表判断) 此余之所得也(此也) (二)倒装句(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2定语后置 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三)省略句 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省宾语) 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省宾语) 有碑仆(于)道(省介词) (四)文言固定句式(四)文言固定句式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 四、重点语句四、重点语句 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我

4、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22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 无不在也。 于是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 究、思考得深邃而且广泛。 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 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 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

5、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 山的收获。 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 资料的缘故。 6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我从倒下来的石碑上,又因而感叹那些古籍不存在了,后代人就使那流传的情况弄错,没有 人能正确地称呼它们,这种情况怎么说得完呢? 五、五、多义词多义词 1. 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巫医乐

6、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良乃人,具告沛公(于是)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2. 道 有碑仆道(路,道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 盖 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 文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属予作

7、文以记之(文章) 文过饰非(掩饰) 5. 然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 6. 其3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 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 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8、(“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 “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 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 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 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 )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六、六、异义词异义词 1.

9、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 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游褒禅山记游褒禅山记译文: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 后

10、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 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4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 出“花山”的字样。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 (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 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 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

11、,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 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 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 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 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 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于是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 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 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12、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 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 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 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 到目的(而未能达到) ,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 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 收获。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 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 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