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修改后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6972103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5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修改后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修改后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修改后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修改后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修改后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修改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修改后(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赏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什么是协奏曲?协奏曲是有两种以上的音乐组织进行协作、演奏,所以成为器乐作品中最具喜剧效果的一种体裁。小提琴协奏曲是音乐体裁的一种。小提琴和乐队之间的协作贯穿整个作品协奏曲。协奏曲在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还有钢琴协奏曲是钢琴和乐队之间的协作贯穿整个作品,巴罗克时期形成的由几件独奏乐器组成一组与乐队竞奏者称为大协奏曲。古典乐派时期形成的由小提琴、钢琴、大提琴等一件乐器与乐队竞奏的协奏曲称“独奏协奏曲”。另有两件同或不同乐器与乐队竞奏的复协奏曲(或和双重协奏曲)

2、、三件相同或,不同乐器与乐队竞奏的三重协奏曲,单乐章的小协奏曲,乐队与乐队竞奏的控化的大协奏曲等。 协奏曲多用三乐章的套曲曲式构成: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的快板,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快板。,作者简介,梁祝由陈钢,何占豪创作于1959年。何占豪 (1933) 浙江诸暨人。曾在浙江省越剧团乐队工作,后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班学习小提琴,并和几位同学组成“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问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毕业后,转入作曲系,随丁善德学作曲。除梁祝外,主要作品还有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越剧孔雀东南飞的音乐等, 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3、陈钢,上海市人。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钢琴。建国后入部队文工团,十五岁开始音乐创作,曾经写过一些无伴奏合唱和钢琴间奏曲等作品。195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从师于丁善德、桑桐和苏联专家,毕业后留校任教。大学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蜚声国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晨、我爱祖国的台湾、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清水江恋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它器乐作品。,梁祝内容简介,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乐曲讲述的是一个凄美,浪漫的爱情故事,内容来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家村祝家庄,聪明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

4、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山伯得知,祝英台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第一乐曲(呈示部),呈示部:引子一段华彩三年同窗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第一乐曲以富于诗意的爱情为主题。主要表现的是相爱。主奏乐器:双簧管与

5、小提琴。内容简介:一开始乐曲以秀丽悠扬的长笛为引子,在弦乐颤音背景的配合下,由双簧管吹奏出的优美婉转的鸟鸣般华彩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音画世界。接着,独奏小提琴随之而起,乐曲进入主调部分,显示出纯洁、美丽、高尚的“爱情主题”,使人心动神驰。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紧接着,在长笛的一小节间奏后,出现了大提琴与独奏小提琴的对答乐句,节奏欢快,旋律交错,象征着梁山伯与祝英台二人结拜于草桥亭时的情景。再接着,是独奏小提琴自由活泼的乐段。音乐以轻盈欢快的回旋形式、自然流畅的旋律、活泼跳跃的节奏,描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同娱的美好时光。尔后,音乐转入慢板,旋律舒缓、委婉

6、,犹如梁、祝在长亭依依惜别之情的流露。这是全曲的第一乐曲“相爱”,是奏鸣曲式中的初示部。此曲为了突出主题,音乐的主旋律十分鲜明,音调张弛,疏密相间,引人入胜。,第二乐曲(展开部),展开部:抗婚楼台相会哭灵控诉投坟第二乐曲一抗婚为主题。第二乐曲“抗婚”是奏鸣曲式中的展示部。突然,音乐转为低沉阴暗。阴森可怕的大锣与定音鼓,惊惶不安的小提琴,把我们带到这场悲剧性的斗争中。剧中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音乐中铜管乐代表祝英台父亲祝员外以严峻,的节奏、阴沉的音调,表现出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紧接着独奏小提琴代表祝英台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

7、。后面,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最后达到一个斗争高潮强烈的抗婚场面,而达到了矛盾冲突的高潮。,“楼台会”与“哭灵投坟”,这时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是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开始“一问一答”。这段旋律缠绵悱恻,如泣如诉;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时分时合,把梁祝相互倾述爱慕之情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音乐急转而下,转入“哭灵投坟”的段落,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

8、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在这段旋律中,弦乐的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这里加了板鼓,变化运用了京剧倒板与越剧嚣板(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这里,小提琴汲取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和声、配器及整个处理上更多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手法,将英台形象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她时而呼天嚎地,悲痛欲绝,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当乐曲发展到改变节拍(由二拍子变为三拍子)时,英台以年轻的生

9、命,向苍天作了最后的控诉。接着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第三乐曲(再现部),再现部 :化蝶化蝶 :乐曲开始运用了引子的音乐素材,长笛以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神仙的境界。再现了传说中“化蝶”的场景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上,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先后加弱音器重新奏出了那使人难忘的爱情主题。音乐结尾显得奇异超凡,富有传奇色彩,把精确的生动描绘和绮丽的丰富想象有机地结合起来,表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不渝的爱情主题。,结 尾,这部音乐作品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艺术中汲取了丰富营养,它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与成功的尝试,并借鉴西方交响乐的形式,把本民族的音乐传统同西方音乐形式结合起来,创造了深受中外观众喜爱的艺术形式。,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部作品,这是中国作品在世界乐坛上赞放绚丽色彩的优秀作品。中国交响乐本身起步晚,国民以后才漫漫发展起来,梁祝这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当时震慑世界乐坛,受到国内群众,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的热烈欢迎,这代表着古典音乐中国时代的到来。中国人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