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中筠谈爱国-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970874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中筠谈爱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资中筠谈爱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资中筠谈爱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中筠谈爱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资中筠谈爱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资中筠谈爱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中筠谈爱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资中筠谈爱国摒弃意识形态摒弃意识形态 从爱从爱 从国从国 从古今中外从古今中外 谈爱国谈爱国 就像一个长辈在给你讲历史 大家好,有一点要请大家原谅,我只能坐着讲,讲那么长时间,又没有扶手,我可能坚持不下来。刚才介绍说我 今年岁了,那是老的,今年我岁。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什么呢,主办方说,你说谈谈爱国吧。其实爱国本来是不须要谈的,因为爱本来是一种自发 的感情,你爱家庭、爱父母、爱亲人,然后爱自己的国家。这不是一道德问题,也不是一个政治问题。这几年, 围绕着这个问题,写了不少文章,有些看起来是爱国的,际上是祸国殃民的。近一百年来,将近二百年来中国人 为了爱国纠结得不得了,有很多甩头颅洒热血的牺

2、牲,这个牺牲不是说跟外国人打仗中的牺牲,那是哪个国家都 有的是很正常的事。而是国内的,很多人为了爱国而坐牢、迫害、牺牲。所以中国的爱国是一个很特殊的情况, 而且一直到今天凡是有不同意见的,忽然被骂为“汉奸”了, “汉奸”这个词成了“国骂”了。特别在网络上凡是 和我意见不同的就被骂为“汉奸” ,一骂就是一大片,甚至会引起人们认为“这个人可能真有点什么问题” 。所以, 把“汉奸”这个帽子加到凡是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身上,这也是中国特色,而且是现在的特色。所以我觉得这个 问题还是值得讲一讲的。另外呢我觉得像我这个年龄的人经过了那么多的历史过程,也有资格讲这个问题。因为 我是处出生的,我生下来的第二年就

3、发生了“九一八”事件,等我懂事的时候起,我最早唱的歌、我最 熟悉的歌就是我的家在松花江上 ,从小学到中学,从南方到北方,我生在南方,后来到北方读书最常唱的歌就 是我的家在松花江上 ,所以从懂事起这是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吧。我上小学时,我们小学的校长就是被日本特务 暗杀掉了,那时学校在英“租界” ,在太平洋战争之前,日本的势力是进不了租界的,日本人不可能堂而皇之地进 来占领学校,那时有个叫偽教育局的,因為學校编的书里有抗日、爱国的内容,日本人要他改教书,他就坚决距绝。 日本人就派人进来,在校长散步的时候,把他暗杀了。在我的亲戚和熟人中,年龄大一些的缀学了,很多去抗日 去了,那时,我们读历史中就有“班

4、超投筆从戎”的故事,很多人到重庆或延安去,反正到大后方去抗日,我父 亲的一位好友,即邻居,家里孩子多,其中老大是女儿,我上小学时,她上高三,我管她叫聂家大姐姐,有一天邻居 的妈妈来跟我妈说,她的大女儿逃走了,还拿了家里的一只金戒指作路费,我妈安慰说,这是你教育得好,她是 爱国的行为。后来我知道她去了延安。那个时候有一部分人去延安了,有一部分人去了重庆,反正差不多,都是 到后方去抗日。这个事我印象非常深。還有我上一辈的人,现在叫财富精英,知识精英的,有的叫做”毀家舒難”,比 如像最有名的如盧作桴,把所有的輪船都捐給了当时的政府,用來撤退,轉移工廠等设备。当时我耳濡目染的都是 这些。所以什么叫爱国

5、,那时是很明确的,没有什么纠结的。后来我到了清华念书,在清华的工学院里,我认识 航空系的学生,有的学生说当时为什么选择学航空呢?就是因为日本飞机轰炸,而我们是没有飞机,所以他要下 决心学航空。在我们这一代里,这些是很多的。所以我们这一代里爱国是很自然的,没有什么可纠结的,而且不 需要表明我这是爱国等等。到了 40 年代,太平洋战争暴发后,政府号召“十万青年十万军” ,那时大学生很多都 懂外语,在盟军中当翻译官,后来在政治运动中变成了历史问题了。当时是爱国的举动,所以,我觉得我有资格 来谈爱国的问题。那么,首先什么是国家,国家的理论非常复杂,国家的历史形成也是很复杂的,学术界也有许多争论。所以

6、今天我不可能从学术上来谈国家的理论问题,比较经典的著作比如英国人约翰 洛克的政府论 ,说政府是怎么 起来的,因为国家和政府是分不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政府的国家。还有恩格斯的私有制、家庭和国家的起源 这些都是经典著作。最近我看到的对国家有深刻研究的,有复旦大学葛兆光先生的著作。我自己有这个概念上的 印象是,国家的观念最早是族群,就是广大的家族,还有一个呢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即家乡 country(家乡)的 观念,第二层的观念是民族、文化的观念,所以国家的观念最早是家乡、然后是民族,我们最刻骨铭心的是民族, 就是 nation,我们有多么光辉灿烂的文化等等,当然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上,

7、元朝、清朝打进来,都 是被我们中华文化化掉了,即他们打嬴了我们,但是他们被我们汉化了。当时抗日战争时有一种危机感,就是要 亡国灭种,怎么会灭种呢,也不是像希特勒那样要杀光犹太人,日本不是这个政策,什么是灭种呢,就是灭文化, 过去外族入侵时,汉族没有这个危机感,因为把人家给化掉了。元朝、清朝进来,当时打得也很惨烈,但是最后感 到这个文化没有被灭掉。鸦片战争之后,人家进来的文化要比你先进得多,感觉挡不住了,我们这么一个民族怎 么会败于过去所称的“野蛮”民族呢,现在也不能称为野蛮民族了。他们也不野蛮,文明程度有的地方比你高得 多。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危机。我们讲爱国,我常常想到的是应该是 nation

8、(国家)的观念。西南联大有位教授讲的 一句话,我记得很牢,他说“不读中国史就不知道中国的伟大,不读西洋史就不知道中国的落后。 ”这两句话我觉 得非常精辟,你不能因为因为你曾经的伟大,我的历史上怎么怎么样,就不承认你的落后,正因为你落后了,所2以要急起直追。第三层的意思,国家往往和政权联在一起的,英文这个叫 state(国家、政权),过去是朝庭,皇族代 表这个政权,如大明王朝、大清王朝,那么当时的想到国家就是朝庭的观念,其实,那时没有正真的国家观念, 只有朝庭的观念,所以那时的爱国就是忠君的观念。宋朝的人忠于赵家,明朝的人忠于朱家,这是忠君的观念。 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国家的观念,那时国家的界限还不

9、清楚,边疆的概念还不清楚,这个朝代是这个边疆,与这些 少数民族有关,那个朝代又是那样的边疆,和另外的一些少数民族有关。所以在现代国家的概念出现之前,所谓 的爱国实际上就是忠君,比如说辛弃疾是爱国词人,他心心念念想的是南宋应该收复北宋的疆土,所以呢他写的 词里就叫做“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 。岳飞的满江红大家唱得很熟的, “待从头收拾了旧山河, 朝天厥” ,他要把宋徽宗那个王帝弄回来,为此还丢掉了性命,因为南宋高宗不愿意王帝回来了。所以,当时中国 人的爱国没有现代国家的观念。有现代国家的观念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然后知道因为欧洲人民族国家观念是从 中世纪慢慢发发展而来的,主权、领土以及边

10、界、立法、外交、礼仪等等,中国清朝人是不知道的,连礼仪都不 知道,甚至认为礼仪,即你跪不跪比什么都重要。人家可不这么想。所以,从这个观念转变过来,就有了现代国 家的观念了。那么,那个爱国的观念是怎么个爱法呢,就像李鸿章说的“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三千年改朝 换代不知道多少次,也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所以从这个之后,中国有了现代国家的观念。而这个现代国家必须 和改革连在一起的。跟自强连在一起的。因此,就要吸收外来文化,这是过去中国人从来也没有过的。只有夷变 夏,那有夏变夷的说法。夷夏之变,当时一批比较先进的的爱国者,已经感觉到必须吸收外来的文化,改造中国。 其实不到晚清,在明末的时候,比如说

11、徐光启,徐光启就加入了天主教,他和利卖窦一起翻译了几何原理 ,他 已经发现西方的科学,外国来的科学比当时中国要发达。他已经有这个观念了,那个时候是明末了。当然后来满 清打进来了又一个轮回。到了晚清许多士大夫、念过书的人开始觉醒了。当然觉醒的程度不一样,可是觉得非改 不可了,这一点是一样的。于是他们的认识从第一外国人为什么会打败我们开始,从船坚炮利,其军伙比我们的 强,所以赶快买军伙,然后发现军伙强是因为他们的经济强,主要是工业化水平高,于是就开始所谓的“洋务运 动” ,像张之桐、李鸿章他们要发展工业,要造船、造兵器、造兵工厂等等。然后发现他们的经济为什么发达,因 为他们的制度先进,他们那个制度

12、能够发挥各种人的积极性。工匠的地位也比较高,当时中国,只有念文科的人, 成为士大夫后是有地位的,其它人都是没有地位的,那么整个的观念就需要改变了。然后,一直到郭松涛等这批 人出国考察,他们发现外国的文明也很发达,回来后有句话:“外国人看我们,有点像我们三代时看四夷一样” , 就是说我们成了蛮夷了。他们成了中夏了,这个观念就完全巅复掉了。回来后,他们觉得这个爱国的观念是非改 不可。所以严复就大量地翻译外国的著作,就是为了开启“民智” ,以后就有了“教育救国” 、 “科学救国” 、 “实业 救国”等等。反正他办一样事情就想着救国。到最后就变成“革命救国”了。所以,中国人的爱国,到晚清以后 怎么样才

13、算爱国,其中有很多的变化。那么, “忠君”还算不算爱国呢?在晚清的士大夫中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 为变革是为了保清, “爱国”就是为了让晚清发挥活力,觉得光绪是支持改革的,慈喜是保守的。所以有所谓的 “帝派” 、和“后派” ,后派这有相当多的人。再到后来呢,觉得这个皇朝是要不得了,没有希望了。没有希望的。 但是,它有没有希望不在于别人的认为,而在于它自己肯不肯改革,八国联军之打到北京后,朝庭都跑了,慈喜 逃到了西安,表面称为“西狩” ,就是出去打猎,回来后,她痛定思痛,觉得非改革不可了,于是派了五大臣出国 考察,考察回来后,人家提出了很多方案,但是改革就要触动皇亲国戚的既得利益,宪政的核心就是要

14、放弃一部 分利益,接受一些制度的约束,她又不愿意放弃。最后大家觉得这个大清是没有希望了,革命派可等不及了,就 辛亥革命了,这些我就不多讲了。但是这里就有一个爱国还是爱朝庭的问题。当时保清的不说,保清就是要保大 清王朝。对革命的来说,像孙中山等人来说,我要爱国就非得把大清灭了不可。才能建立一个现代化的中国,才能 保住我称的这个 nation(国家),但我得巅复你这个 state(国家、政权)。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刚才我讲到了爱国的 问题,里头有个“义和团”的问题,实际上清朝真正衰败完全在义和团后的事情。义和团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 就是打教堂、杀洋人呀,扶清灭洋等等。原来它是反清复明,因为受到清朝

15、某些官员的安抚,它就被招安了,当 然,洋人是在不平等条约的支持来中国的,当然对待中国人一定是不会很平等的。因此心里有点不平,但是它采 取的办法是砸教堂、杀传教士,以至于发展到后来攻打外国使馆。见了洋人就杀,其实它杀得最多的是中国人, 比如说信教的教徒,还有所有卖洋货的商家,这简直是乱杀了。其实这种也不叫农民起义,因为当时山东大旱, 大家 非常急燥,这种情况之下也不能种地了,好多游民就出来,中国这种事很多,大家组织起来弄个什么教,然 后有个人出来自称大哥的人,声称自己是“刀枪不入” 。这时就看地方官怎么处置了,最开始的时候,中国的传统 向来是镇压的,皇家统治者是不允许民间有团体的。皇家忽然发现他

16、们是杀洋人的,借这个力量杀杀洋人的威风 也是挺好的嘛。所以把那个剿变成了抚,安抚了,这样一来,朝庭都支持它。它的势力就更大了。越来越完全乱 杀,在这种情况下外国当然要抗议,接着就派兵来了。你连我的使馆、教堂都保护不了,那我要派兵来保护,他 们以这个为藉口,这种情况之下当然就很危机了,朝庭就分两派,一派主张赶快镇压义和团,不能让他们胡来,3并且跟洋人讲和,说清楚了,现在我们可以保护你的使馆,然后怎么怎么样。另一派就认为“民气可用” ,就干脆 用他们来和洋人斗,然后支持它。结果主战派就胜利了,那些主张讲和而死谏的五个大臣就牺牲了。有五个大臣 被杀。因为他们一天上好几个奏折说绝对不可以干这个事情。因为自古以来连春秋战国时都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你这个围攻使馆是不可以的,而且这个义和团你必须镇压。那么,这里就有一个谁爱国?谁卖国谁祸国的问题。 是那些主张不要杀洋人的人爱国呢还是支持义和团的人是爱国呢?,那时支持义和团的一派的人就说他们是“汉奸” ,因为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常常把义和团当作一种爱国行动来宣传的。而且只是说他们用的方法不对,这个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