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970315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一、选择题1、教师应引导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出选择,这是尊重和发挥( )。A学生的主体B学生的差异性C学生的创造性D学生的发展性答案:A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并把中国文化带回自己的祖国,这反应了教育具有( )。A文化传承功能B文化创造功能C文化更新功能D文化传播功能答案:D3、在西方近现代教育史上,被认为最先发现“儿童”的教育家是( )。A杜威B卢梭C康德D洛克答案:B4、小芳弟弟因为不守纪律而受到批评,但他不以为然,还说只要学习好,守不守纪律无所谓,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先采取的教育方法是(

2、 )A说服教育B情感陶冶C榜样示范D实战锻炼答案:A5、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规定,少先队的入队年龄是( )。A6-12 周岁B6-14 周岁C7-12 周岁D7-14 周岁答案:B6、小学生轮流值日负责班级卫生扫除,它属于( )。A志愿服务劳动B社会公益劳动C勤工俭学劳动D自我服务劳动答案:D7、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 年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要做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其内容是( )。1.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2.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3.做学生提升能力的引路人。4.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5.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A1234B1235C1245D1345答案:C8、周老师在教生字的时候,把容

3、易写错的笔画,用彩笔标出来,这是利用( )。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答案:B9、同学们学习一段舞蹈动作,刚开始进步很快,但一段时间后进步不明显,甚至停滞不前。这在技能练习上称为( )。A高原现象B抑制现象C遗忘现象D挫折现象答案:A10、在直角三角形的教学中,老师呈现了直角三角形的各种变式,主要目的是为了( )。A激发学习兴趣B引起有意注意C丰富学生想象D突出概念本质答案:D11、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追求成功者与害怕失败者相比,更倾向于选择。A比较难的任务B非常难的任务C非常容易的任务D难度适中的任务。答案:D12、接受心理辅导后,小欣非常信任和依赖刘老师,内

4、心里已把她当成妈妈,这属于( )。A移情B共情C同情D反移情答案:A13、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结构主义课程改革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B罗杰斯C布鲁纳D布卢姆答案:C14 缺失15、数学课上,马老师有意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小军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体现了( )教学原则。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D因材施教答案:D16 缺失17、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则一书中提出了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该原理最大的不足在于( )。A操作性不强B过分强调预设性目标C评价关注焦点单一D不容易实施答案:B18、以下符合 2001 年颁布的基本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要求的( )。A小学以分科

5、课程为主B初中以综合课程为主C在小学到高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选修课程D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答案:D19、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在于教学生学。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教学合一B量力性教学C理论联系实际D循序渐进答案:A20、班级授课制是现代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对于班级授课制的评价之中,班级授课制最不利于( )。A高校教学B因材施教C教师主导D集体活动答案:B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21、简述思维过程中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10 分)答案:(1)问题的特征。问题的类型和呈现的方式影响响问题的解决(2)已有的

6、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3)定势与功能固着。(4)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5)个体相关因素。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动机水平、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22、简述班主任培养良好班风的主要措施。(10 分)答案:在班级舆论和班级风气的建设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明确共同的班风目标;(2)班主任身先士卒;(3)敦促班干部以人身作则;(4)培养全体学生的积极性。23、简述访谈法的基本步骤。(10 分)答案:简述教育访谈法的基本步骤:1 选择访谈对象;2 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3 正式访谈包括(1)初步接触;(2)进行提问;(3)注意记录;(4)结束访

7、谈三、材料分析题24、材料:一天中午,六年级学生正在操场上打篮球。突然小海和小冰打在一起,吴老师看到了这一幕,迅速走上前去,严厉地看着他们俩,一言不发。看到吴老师,他俩停止了打斗,吴老师说: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像恨不得把对方都吃了。打球时发生碰撞是很正常的,你们竟然大打出手,丢人不?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好呢?还是我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我们自己处理。”几分钟后,他俩言归和好,并向吴老师承认了错误。(1)评析吴老师对学生冲突的处理方式。(2)结合材料简述教师处理学生冲突的基本要求。答案:材料中吴老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中,符合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同时遵循了了疏导

8、性和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枏结合的德育原则,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值得肯定。(1)吴老师处理冲突的方法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所以能够成功地化解冲突。首先。老师能够客观看待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以及学生岀现的问题。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难免会一些错误,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在所难免.老师要以宽容的心态看待字生的问题。材料中教师“黑默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体现了教师的“冷处理”没有激化矛盾,而是为摩擦降了温。其次,老师能够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处理问题。学生是独立的人,毎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同时也是责权的主体。材料中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

9、位,让学生学会自己处理问题,也学会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2)吴老师处理冲突的过程中遵循了疏导性德育原则以及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吴老师让学生认识到了打架的错误之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行觉得,遵循了疏导性的德育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結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材料中教师遇到学生打架,并未粗鲁的制止,而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行解决。一方面尊重了学生

10、的人格尊严权,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规范。所以,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学生冲突时有发生。遇到学生冲突,作为教师应当理性对待,不断提升自己处理学生冲突的方法。25、在小稻秧脱险记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与小稻秧争夺营养的杂草在除草剂的作用下,有气无力的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啦”上课时,于老师问学生“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小鹏举手站起来后,声音洪亮而又流利的读完了。于老师笑了笑说“你没完,要么你的抗药性太强,要么这除草剂是伪劣产品。来,我再给你喷洒点,说完,用手比划着朝小鹏“嗤嗤”地喷了几下,学生大笑起来,小鹏心领神会,耷拉着脑袋,缓慢而小声的又读了一遍“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啦”于老师说,

11、好,掌声鼓励,这才是有气无力。(1)评析这一教学片断中于老师的教学行为(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认识。答案:(1)于老师处理学生朗读文章段落的做法符合教学过程基本规律的要求,同时运用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和直观性教学原则,值得学习。首先,于老师的做法遵循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调动了小鹏的主体积极性,既没有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因势利导启发其他同学的思考,建立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其次,于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学过程中启发性原则的要求。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发扬民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他们自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于老师在课

12、堂中启发小鹏如何声情并茂的演绎文章段落内容,正是体现了这一原则的要求。再次,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要求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材料中,于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让小鹏同学心领神会,迅速掌握知识的内涵,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最后,于老师的教学行为也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于老师能够根据小鹏同学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灵活转变教学思路,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教师,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规律,善于运用教学原则,正确引导学生,才能更好更精彩的完成课堂教学。(2)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

13、门艺术,这是人们的共识。第一,从教学的主体来看,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活动,故教学的主题包括教师和学生,他们都在从事社会实践活动,都在进行艺术创造,表现自己的艺术天赋。第二,从教学活动来看,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作为人类最高级的实践活动,是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是培养人、塑造人的特殊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举一动无一不体现着教师和学生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天赋。在这过程中,教师追求艺术的创造效果,学生渴望从听课中得到艺术的享受和表现。所以,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有审美和艺术的创造。这是教学作为一门艺术的又一根源。第三,从教学内容看,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内容,无论是自

14、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真善、美的统一。所以,教学内容包含审美的因素,具有艺术性。所以说,教学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丰富、扎实的学科知识,也可使学生在学和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得到艺术的享受。每一位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艺术化教学的水平,就必须遵循教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在熟练掌握教学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四、教学设计题26、材料:1给予是快乐的2给,永远比拿愉快(1)从写作特点和编者意图对本篇课文进行简要解读。(2)如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文本,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答案:给予是快乐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15、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的篇略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圣诞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圣诞节”“饶有兴趣”“富裕”“羡慕“神气”等词语的意思。2通过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活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能从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并凭借具

16、体语言材料,在反复的朗读中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领悟“给予是快乐的”的内涵,懂得要从小树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情操。(3)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生活中什么样的事情能够让你感到快乐呢?2、揭题给予是快乐的(正音:给予 ji yu 理解词义)。【设计意图】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本设计着眼与对文本含蕴的充分挖掘,以“在生活中什么事让你感到快乐?”这个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为学习起点和重组学习内容的主线,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维。27、材料:三角形的面积数字教材(1)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中“四基”的内容(2)如指导高年段学生学子这一内容,试拟定教学内容(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试拟定教学内容答案: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四基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