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2017年初三语文调研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967897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工业园区2017年初三语文调研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州工业园区2017年初三语文调研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州工业园区2017年初三语文调研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州工业园区2017年初三语文调研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州工业园区2017年初三语文调研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工业园区2017年初三语文调研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工业园区2017年初三语文调研试卷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 学年初三教学调研试卷学年初三教学调研试卷语语 文文 2017.04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20 题,满分 13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3.答选择题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第一部分第一部分(24 分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

2、按要求答题。(6 分)春风和 x( ),吹开了江南的姹紫嫣红,争 yn( )斗艳。桃花似霞,梨花若雪,映着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令游人分外 。田野里,戴着蓝花布头巾的阿婆在一片辉煌的菜花里采着浆麦草,安 xing( )的背影被春光绘为一幅透亮的水彩画。灶台前,阿婆 xin( )熟地用浆麦草汁和上糯米粉,包入豆沙枣泥馅,捏成一枚枚翡翠般深绿的青团,随着蒸气袅袅而起,馨香满屋, 。春去春又回,菜花灿灿,草儿青青,画里少了那个暖暖的背影,多了青团的悠悠情思。(1)根据拼音写汉字和 x 争 yn 斗艳 安 xing xin 熟(2)根据语境选词填空 (A 惬意 B 安逸) (A 沁人心脾 B 心旷神怡)

3、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 分)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 )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人生自古谁无死, 。( 过零丁洋)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3.回忆水浒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回答问题。(5 分)(1)下列是以水浒传为素材的两幅剪纸艺术品,选择其中一幅,简述该图所示故事的情节(起因、经过、结果)。(3 分)【答】 (2)下列各项中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本书

4、是由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床上历时三年才完成的带有自传性的长篇小说。B.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C.主人公保尔当过童工,走上革命道路后经历了一系列的挑战,成长为具有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精神的战士。D.阿尔焦姆是保尔的哥哥,他是一位具有高贵品质的火车司机,在骑兵团配合渡河战役中英勇牺牲。4.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3 分)(1)请为这幅漫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 分)(不能以“无题”为题,不超过 6 个字。)(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这幅漫画的寓意。(2 分)【答】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46 分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

5、,完成 5-6 题。(5 分)秋词秋词 秋风引秋风引刘禹锡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注释】引:古代乐府诗歌体裁的名称。孤客:独居他乡的人,诗人自指。5.秋词展现出一幅生机蓬勃的秋景图, 秋风引渲染了秋天 的氛围。(1 分)6.这两首诗中的“鹤”与“雁”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 分)【答】 阅读与朱元思书 ,完成 7-8 题。(6 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

6、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7.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词语。(2 分)猛浪若奔( ) 鸢飞戾天者( )8.写出作者凸显山之奇的表现手法(至少两种)及其表达作用。(4 分)【答】 阅读文言文,完成 9-11 题。(9 分)晏子相齐,三年,政平民说。梁丘据见晏子中食,而肉不足,以告景公。旦日,割地将封晏子,晏子辞不受。曰:“富而不骄者,未尝闻之;贫而不恨者,婴是也。所以贫而不限者,以若为师也。今封,易婴之师,师已轻,封已重矣。请辞。 ”

7、 (选自晏子春秋)【注释】中食:吃的是中等食物。旦日:明天,第二天。恨:遗憾,后悔。若:此,指“贫” 。9.下列选项与“未尝闻之”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B.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C.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D.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旦日,割地将封晏子。【译】 贫而不恨者,婴是也。【译】 11.结合文章内容,简析晏子是位怎样的宰相。(3 分)【答】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2-14 题。(8 分)微距摄影微距摄影:方寸间的大千世界方寸间的大千世界许华飞纺织品的纹理、甲虫的翅膀、花瓣上

8、晶莹的露水和露水里的倒影每一个场景的内容都丰富多彩,形成一个独特完整的世界。从 1826 年尼埃普斯第一张照片窗外的屋顶开始,摄影对于物象更加真实描绘的努力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而在这样的尝试中,以往被忽略的“不可见的真实”也逐渐走入观者视野,这就是微距摄影。微距摄影,指的足通过相机拍摄 1:1 或更大影像比的摄影。通常的摄影作品,照片呈现的画面肯定要比实际物象小一些。大家肯定没有见过“一人高的人像照”或者“一幢楼大的建筑照片” 。但是在微距摄影中,通过照相器材和拍摄客体之间的微小距离以及专门的拍摄设备,照片呈现出比真实物体更大的图像。由此,一些我们在真实世界中忽略甚至是不可见的景象,得以呈现在观

9、者面前。正因为微距摄影的特殊性,所以必须用到一些特殊设备,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微距镜头” 。它是以专门拍摄微小被摄物为主要目的的摄影镜头。这种镜头的分辫率很高,畸变像差极小,且反差较高,色彩还原度好。它的近摄全部操作都在镜头自身上进行,因此可在近摄至无限远之间连续调焦,进而能从近摄状态迅速调整至普通摄影状态,这就为摄影者交替进行近距摄影和普通摄影提供了方便。比起设备上的独特性,微距摄影更具个性的部分则是创作理念上独树一帜。一般来说,摄影作为记录客观世界的手段,创作手法上更侧重于“表现” 。微距摄影的基本理念,则在于“发现”二字。由于画面的面积需要大于物体本身,微距摄影拍摄的都是非常小的物体。摄影

10、者常常会在司空见惯的场域之中发掘不为人所知的细节。微距视野的阅读体验也是全新的。仅仅是一滴水珠反射出五颜六色的光彩,就足以让人目眩神迷,惊叹于造物主的伟大。平常概念中的渺小和视界里的繁复瞬间在头脑中形成碰撞,颠覆了观察周遭的成见。在惊叹于发现一个瑰丽新世界的同时,观者也会不由自主陷入对现实与虚幻、宏大与渺小的思考和感动之中,也许这正是微距摄影独特的魅力所在吧。世界的丰富和内心的层次,其多姿多彩远非我们当下所能想象,而是需要留待今后继续发现。摄影原本就是应时代进步之运而生的艺术形式,技术和观念的不断进步给了摄影继续发展的广阔空间。我们有理由相信,微距摄影在未来仍将带来更多的惊喜。(选自 2017

11、 年 1 月光明日报 ,有删改)12.请写出第段中使用的两种主要的说明方法,然后选择其中一种简析其说明效果。(4 分)【答】 13.第段划线句“平常概念中的渺小和视界里的繁复瞬间在头脑中形成碰撞,颠覆了观察周遭的成见。 ”中“颠覆”一词好在哪里?(2 分)【答】 1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微距摄影设备中最重要的是“微距镜头” ,它虽有诸多优点,但当摄影者处于近距摄影状态,就无法迅速回到普通摄影状态。B.微距摄影,由于画面的面积需要大于物体本身,拍摄又都是非常小的物体这就需要摄影者在平常之处发掘神奇,在司空见惯的场域之中发掘不为人所知的细节。C.从视觉出发,不

12、拘泥于视觉,而是能引发观者更深层次的感触,也许这正是微距摄影独特的魅力所在吧。D.因为摄影者对于物象更加真实描绘的尝试,因为读者对微观世界了解的渴求,随着技术和观念的不断进步微距摄影在未来仍会带来更多惊喜。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15-20 题。(18 分)暗香浮动月黄昏暗香浮动月黄昏莫砺锋明孝陵的腊梅真是南京一绝!距明孝陵不远的灵谷寺里也有几株高大的腊梅,但未能成林,故稍为逊色。明孝陵的腊梅却是成片栽种的。我和老伴刚走进棂星门,便闻到一股淡淡的幽香。跨过御水桥,便觉香气渐浓。等到穿过文武方门,墓道两旁的腊梅林便映入眼帘。不知是栽种的时间有先后,还是选择的品种有差异,被陵内建筑分隔成的四片腊梅林竟呈现出渐入佳境的状态。树木越来越高,花朵越来越大,香气也越来越浓。最后我们来到宝顶之前,一道用青石板铺成的长长墓道直通宝顶的穹门,墓道两旁都是腊梅林,真是繁花似锦,清香阵阵。暮色渐临,几个迟到的游客步子急促地奔向宝顶,对路边的腊梅视而不见,只有我们老两口从容地赏花。遥想当初腊梅还是一种野生灌木时,自然会在深山中独吐幽香。但正如王阳明所云:“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若是无人欣赏,则腊梅的清香未免过于寂寥。况且如今的腊梅都是人工栽培的,她理应欢迎人们前来观其幽姿,嗅其清香!想到这些,我们便理直气壮地细细观花。我们先是沿着墓道的右侧缓步行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