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讲座丁丽萍 新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966395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5.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讲座丁丽萍   新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糖尿病讲座丁丽萍   新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糖尿病讲座丁丽萍   新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糖尿病讲座丁丽萍   新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糖尿病讲座丁丽萍   新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讲座丁丽萍 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讲座丁丽萍 新(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丁丽萍,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综合症。持续高血糖是其生化特征。,糖尿病的发病率,中国18岁成年人中糖尿病 糖耐量异常1980年 0.61%1994年 2.51% 3.2%1996年 3.21% 4.76%2008年 9.7% 15.5% 2010年 11.6% 50.1%,糖尿病的发病率,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 2039岁: 3.2% 4059岁:11.5% 60岁 : 20.4% 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 城市居民中的糖尿病患病率比农村居民中的高(11

2、.4%对8.2%)。,糖尿病患病率升高的原因,人口老龄化,肥胖人增多,活动少,高热量饮食,5,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 OGTT试验中,2小时血糖=11.1 mmol/L 需要重复两次以上。,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6.1-6.9 mmoL/L糖耐量减低:餐后两小时血糖:7.8-11.0mmoL/L,糖尿病的症状,随着血糖值升高,出现症状的可能性增加,但有个体差异。 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 其余非典型症状:如多汗、乏力、视物模糊;皮肤干燥、搔痒,伤口不易愈合;还有牙龈

3、发炎、泌尿系感染(尿频、尿急、尿痛)和小便发粘等症状。 有60%的2型糖尿病没有症状。,糖尿病的分型,(1)1型糖尿病(2)2型糖尿病(3)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4)妊娠糖尿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胰岛B细胞功能较差,进餐初期胰岛素分泌缺陷更明显,血糖代谢异常分布 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饮食结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肥胖,11,妊娠(期)糖尿病(GDM),指妊娠期间发现的糖尿病或糖耐量减退。不论是否需用胰岛素,不论分娩后是否持续,均可认为是GDM。诊断标准:空腹血糖: 5.1mmoL/L口服75克葡萄糖后1小时血糖 10.0mmoL/L 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 8.5m

4、moL/L 妊娠结束6周后,复查并按血糖水平分类:(1)糖尿病(2)空腹血糖过高(3)糖耐量(IGT)减低(4)正常血糖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1 B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1)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MODY)(2)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2 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基因异常)3 胰腺外分泌疾病4 内分泌疾病5 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6 感染7 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 抗胰岛素受体抗体8 其他 可能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性综合征,糖尿病的危害,多食,神经系统,足,眼睛,肾脏,血管系统,心脏,脑血管,1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5,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成人失明的

5、首要原因,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病、肾衰的首要原因,心血管疾病,卒中,心血管死亡率和卒中率增加24倍,糖尿病神经病变,非外伤性远端截肢的首 要原因,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chronic manifestation,16,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脑梗塞、脑出血,白内障、视网膜病变 出血,牙周脓肿,肺结核,肾病,便秘、腹泻,感染,麻木、神经痛,坏疽、截肢,心肌梗塞、心绞痛、高血压病,心肌梗塞、心绞痛、高血压病,17,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糖尿病的常见危险因素,糖尿病家族史 肥胖 年龄吸烟 高血压 高胆固醇血症 高脂饮食 体重超重 运动过少 妊娠糖尿病危险因素:除以上外,还有

6、年龄过30岁;有异常产史,如胎死宫内、产巨大儿史(出生体重4Kg)等,四、 糖尿病的预防,多懂一点; 少吃一点; 勤快一点; 放松一点;,预防的对象-糖尿病的易患人群,1、有糖尿病家族史人群; 2、妊娠时有过高血糖的人群; 3、有巨大胎分娩史的人群,胎儿大于四公 4、有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高胰岛素血症和血液高粘稠度的患者; 5、长期吸烟人群; 6、工作高度紧张,心理负担重人群; 7、长期高热量摄入、缺乏运动人群; 8、肥胖或超重者,尤其是腹型肥胖人群; 9、年龄大于40岁者,年龄越大患糖尿病机会越大; 10、长期使用一些特殊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的人群。,预防措施一,防治与纠正肥胖,体重

7、指数(BMI)25千克/平米,是糖尿病的高危险人群;BMI计算方法:身高-体重的平方24 偏胖;28肥胖 避免高脂肪食物; 饮食合理、科学,食物的摄入及代谢消耗应保持一个正常的平衡状态,主食占5060,脂肪30,蛋白质1020;,预防措施二,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以控制合理体重并且能够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预防措施三,避免、少用致糖代谢异常的药物; 戒烟戒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糖尿病预防之四,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 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老年人,除常规空腹血糖外,还应重视餐后2小时的血糖;,糖尿病预防之五,妊娠有糖代谢异常,应积极采取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治疗等防治措施,

8、妊娠时患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IGT)者,分娩的孩子易患肥胖、糖尿病,故应即可能地控制血糖正常,也要防止严重低血糖。建议对妊娠妇女于妊娠2432周做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糖尿病治疗原则五驾马车,饮食管理 体育锻炼 药物治疗 血糖监测 健康教育,饮食控制 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饮食治疗,摄入食物热量要适当; 平衡膳食:主食占5060,脂肪标准体重 20%消瘦:体重 标准体重 20%,食物的组成,主要是糖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各种不同类型糖的总称 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水果、蜂蜜)单糖可被人体直接吸收,食入后使血糖升高明显。

9、 双糖:蔗糖,乳糖及麦芽糖:蔗糖:甘蔗、甜菜;麦芽糖:麦芽、啤酒;乳糖:牛奶。双糖分解为单糖易被人体吸收 多糖:可消化多糖:淀粉、糊精淀粉:谷类、薯类、豆类糊精:糯米 不可消化多糖(膳食纤维):存在于粮食、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品中,膳食纤维的作用,1、降低血糖:特别是餐后血糖 2、降脂作用: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 3、通便作用:能够改变大便性状, 4、解毒作用:吸收肠道内的毒物,迅速排出体外。 5、易有饱腹感:膳食纤维在胃肠中吸水膨胀产生饱感,不易饥饿。,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热量应占总热量的50%-60% 主要成分为复合碳水化合物,尤其是含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豆类,全

10、麦谷物,燕麦和水果 每日进三餐,碳水化合物均匀分配,蛋白质,动物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肉类、蛋类。 蛋白质来源应至少有1/3来自动物蛋白质,保证必需氨基酸的供给。 植物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豆类,饮食中蛋白质的含量,蛋白质应提供饮食总热量的15%-20% 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每日摄入蛋白量应限制在0.8-1.0g/kg体重; 有显性蛋白尿的患者蛋白摄入量宜限制在0.8g/kg体重以下 富含优质蛋白的食品是:鱼、海产品、瘦肉、鸡肉、低脂奶制品、坚果和豆类,动物蛋白质的选择,脂 肪,脂 肪,膳食中由脂肪提供的热量不能超过饮食总热量的30% 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不要超过饮食总热量的10% 避免或限制下列食物:

11、肥肉,全脂食品,棕榈油,奶油及油炸食品,食物中胆固醇摄入量为300mg/天 。,清 淡 饮 食,低盐:食盐的摄入量限制在6g/天以内,尤其是高血压患者。 低脂: 应限制动物性脂肪量的摄入。植物油应适当摄入。花生、核桃、松子、榛子、瓜子、杏仁也要少吃。 戒烟限酒。尽量不饮白酒,而少量饮用酒精浓度低的啤酒、果酒;避免空腹饮酒;一周内饮酒不超过两次。 酒精热量很高,1g酒精产热7Kcal,不含其它营养素,并增加肝脏负担;空腹饮酒易出现低血糖,尤以注射胰岛素或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时,饮食治疗的注意事项,放宽对主食类食物的限制,减少单糖及双糖的食物 限制脂肪摄入量 适量选择优质蛋白质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增

12、加维生素、矿物质摄入 应随身携带糕点、糖果,以便在出现低血糖时能及时纠正低血糖。 应坚持自己的饮食治疗计划,不能因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如果运动量增加,应适当加餐。,饮食治疗的注意事项,不能把饮食控制错误的等同于饥饿疗法,时间过长,会导致营养失衡,这样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反而加重病情 每天至少三餐,定时定量 使体重达到标准体重的范围,并维持标准体重。 患者可以选择水果,但必须掌握时机以及数量 血糖达到标准且控制平稳时可以选用水果 应将水果的热量计入每日总热能之内,选用时减去相应的碳水化合物的量 最好在两餐之间做加餐用,什么是运动疗法,糖尿病运动疗法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进行的

13、运动锻炼,是糖尿病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动治疗的作用,1、增强心、肺功能 2、降脂、降压、降糖 3、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4、增加体力,改善精神状态,运动治疗的适应症,适合于 2 型糖尿病病人,尤其肥胖者。 适当胰岛素治疗,病情比较稳定的 1 型糖尿病病人。 空腹血糖一般在 11.016.7mmol/L 以下者。 对某些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根据病情,宜采用小运动量方式(如散步)。,运动治疗的禁忌症,严重的1型糖尿病病人:运动可诱发酮症酸中毒。 伴有肾病并发症 :运动可加重糖尿病肾损害 伴有高血压或缺血性心肌病者:运动可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 伴有眼底病变者:运动可加重眼底病变,

14、增加出血危险。,运动治疗的原则,因人而异 适可而止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运动的强度估计,最大安全运动心率220年龄 一般情况下,要求运动时的心率在最大安全运动心率的6070举例: 年龄60岁,最大安全心率160次/分,要求运动时最大的安全运动心率在96次/分左右,运 动 方 式,有氧运动为主: 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步行、原地跑、有氧健身操不能进行无氧运动: 是指高强度剧烈运动 举重、健身器械、短跑,运动注意事项(一),注意安全、结伴而行。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 夏天要注意补充水。 冬天要注意保暖。 气候恶劣时避免进行运动。 运动后仔细检查皮肤、足部及关节是否有损伤。,运动注意事项(二),预防运动中的低血糖尽量遵循以下原则:a. 尽可能在餐后0.5-小时参加运动。餐前尽量不要运动。b.避免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时运动。c.胰岛素注射部位,尽量不选大腿等运动时剧烈活动的部位。,运动注意事项(三),随身携带糖果和饼干,出现低血糖反应(如视觉模糊、脉搏异常加快、出汗、疲劳、手颤)时服用。 随身携带糖尿病病情卡如本人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及电话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