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间单手低手上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6965337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进间单手低手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行进间单手低手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行进间单手低手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行进间单手低手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行进间单手低手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进间单手低手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班级: 08级5班学号:40810091姓名: 曹冲,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体育与健康第一册(人教版),本课是在行进间单手运球和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授课,其动作技术要求更高。高中的篮球教材是在初中教材的基础上提高的,其不仅是对初中教材重复,更是较好地处理从掌握技术到运用技术的过渡,其落脚点应是实践中运用能力根据新的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选修,1:教材地位与作用(一:说教材),篮球教材的高中生要较为系统地提高运球技术,适当提高难度,运动负荷和竞技性,最终学会打篮球。,教材地位与作用(一:说教材),重点:是速度快慢与手举球高低和

2、投篮力量之间的协调配合。难点:是较快速度运球投篮时的命中率。,2:重难点(一:说教材),本课授课对象为水平五;高一十九名男生;篮球运动受到大多数男同学的喜爱,其大多数都有一定的篮球技术基础,甚至部分同学技术很娴熟。他们对篮球学习兴趣浓厚,有强烈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欲望,从而提高个人的技战术能力。但由于其身体素质和水平的局限性,使其技术动作大多数有一定的问题,教学中应努力选择正确的教法,是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3:学情分析(一:说教材),技能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的能力。素质目标: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控球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上进意

3、识,培养学生敢于超越的意志品质。知识目标:了解投篮练习的重要性和篮球运动对健身的重要作用,4:教学目标(一:说教材),复习行进间运球原地肩上投篮。学习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篮球场一块;篮球二十个;锥体标志物两个,5: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场地安排(一:说教材),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养成坚持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学练环境中感受集体的温暖、情感的愉悦;体验成功与进步的喜悦,提高他们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理解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培养学生互

4、帮互助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建立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使其成为本课的指导思想。,1:教学设计理念 (二:说教法),针对本教材的重难点,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激励式、评价式等方法。真正发挥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以提问法引出新的教学内容,采用优美的示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学生对动作要领理解更透彻。,2:教学方法和手段说明(二 :说教法),本课学生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在练习中,学生通过互相尝试、对比、交流、评价和小组探讨找到掌握技术动作的关键,最后通过教师正确引导、讲解、示范,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实

5、现学习目标。,(三:说学法),横队站立,课前常规,老师指导,积极热身,老师带领,活动充分,观察学生,熟悉球性,教学准备部分(四:教学过程)1554,课前常规组织学生两列横队站立,限制篮球场内自由活动 ,热身操两列横队进行热身练习,行进间运球练习半场分散自由运球,讲解动 作要领,组织学生练习指导纠错,听口令练,组织学生练习指导纠错,认真练习,组织学生练习指导纠错,认真练习,教师讲解示范两列横队站立,原地单手托举球练习两列横队站立,行进间模仿练习两列横队站立,运球1-2次中慢速的运球投篮练习分组练习,认真练习,教学基本部分(四:教学过程)4234,认真练习,组织学生练习指导纠错,认真练习,组织学生练习,认真练习,快速行进间运球低手投篮练习分组练习,传接球的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练习分组练习,身体素质练习学生原地练习,组织学生练习指导纠错,教学基本部分(四:教学过程)544,组织学生进行放松练习,积极放松,结束教学部分(四:教学过程)5,放松活动两列横队站立,归纳总结:肯定学生的表现,布置课下练习,回收器材,师生道别 生理负荷预测 平均心率:140-160次/分 练习密度:40%左右,谢谢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