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的动态系统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6959424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发展的动态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社会发展的动态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社会发展的动态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社会发展的动态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社会发展的动态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发展的动态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发展的动态系统(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社会发展的动态系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始终,决定其他一切社会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决定社会面貌、发展阶段和必然趋势。,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学习目的: 1、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理解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3、理解社会改怎样推动社会的发展,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问题: 1、到底是什么力量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2、为什么中国近代改良失败而改开放却成功了? 3、社会发展的决定于经济,对吗?,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本节重点 : 1、两大社会基本矛盾。 2、命和改的关系。 3、

2、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一定的生产关系只能依据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才能建立起来;2)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3)生产力是最活跃、最命的因素,生产关系相对稳定。,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应则促进,不适应则阻碍。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基本适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相对陈旧(基本不适合)、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变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是一个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

3、基本适合的循环过程。,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的总和。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范畴,指社会的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政治性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和相应的组织形式。2)观念上层建筑:政治、法律

4、、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无形存在。3)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观念之下建立的;但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建立,就成为强大的、既定的现实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2)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1)新建上层建筑的不完善;可从制度内的完善来解决2)反动的上层建筑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必须在制度外解决。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

5、基本规律和动力,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是各对抗阶级之间的斗争。同一社会形态中被剥削的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一般不采用阶级斗争的方式。物质利益的对立是阶级斗争的根源。1阶级斗争推动社会的发展,最明显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中;2阶级斗争对社会的推动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阶级的灭亡的国家的灭亡 尽管国家即将必然灭亡,但要反对:1)否认无产阶级命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必要性;2)否定建立和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反对无政府主义。,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四、社会命和改 命

6、和改是社会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社会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社会命的根源2、社会命的作用:1)社会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2)人民群众在命时期能够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巨大主动性和积极性;3)命阶级在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成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3、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4、命的形式和道路暴力命是基本形式,当然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四、社会命和改 (二)、改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改的实质和作用 1)社会改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到自我完善或持续存在与发展

7、,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新。 2)社会命与社会改的差异: 命:质变/改:在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命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目标是建立新政权,自下而上/改由统治阶级或内部社会势力集团发动,维护巩固统治。自上而下进行。命一般要通过武装斗争、暴力方式/改一般不需要暴力冲突。,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四、社会命和改 (二)、改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改的实质和作用 3)社会改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社会改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改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在一定社会制度后期的改,虽为维护旧制度,但包含承认甚至促进新社会制度萌

8、芽成分的内容。在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改过程中,必须伴随着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更。,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四、社会命和改 (二)、改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改的实质和作用 总之,社会改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通过对一定社会制度下不合理的社会体制的改善和新,不断巩固、完善一定社会制度或使其持续存在,从而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有某种程度的发展。,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四、社会命和改 (二)、改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社会改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有史以来各种社会制度都存在改:伯里克利、商鞅变法等。 社会主义社会改的特殊性:社会主义改是主动、自觉的

9、活动,剥削阶级的改是被动、自发的,不得已的调整。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满足人民大众的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剥削阶级的改虽然能满足人民的某些要求,但出发点在维护剥削阶级利益,因而缺乏群众基础。,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四、社会命和改 (二)、改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社会改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社会主义改可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范围内使各种矛盾不断得到解决,使社会主义进入到更高阶段;剥削阶级的改只能暂时缓和社会矛盾,只有社会制度的更替才能得到最后解决。,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四、社会命和改 (二)、改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 “命是解放生产力,改也是解放生

10、产力”邓小平社会主义改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改只是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部分和环节。,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四、社会命和改 (二)、改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社会主义社会的改 改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改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改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开放相统一,立国之本与强国之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思想僵化。,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杠杆,教学目的: 1.了解唯物主义的科学观

11、2.理解科学技术为什么是第一生产力,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杠杆,问题: 1.科学教育为什么能够兴国? 讨论: 1.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在哪里? 2.科学教育是万能的吗?,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杠杆,学习重点: 1.科学的本质 2.科学的社会功能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杠杆,一、科学的本质 1.科学知识的理论体系2.科学是获得知识的社会认知活动,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杠杆,二、科学发展的社会制约性和科学的社会功能 1科学的发展受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军事

12、或战争、哲学、社会整体科研能力以及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等。 2科学的社会功能: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破旧立新;变生活方式;社会管理;改变社会关系;推动物质生产能力等等。,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杠杆,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要素之中 2科学对生产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3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1)由科技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2)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越来越短。 3)科技在生产上的广泛运用,使生产力发展呈加速度趋势。,第三节 人民群众与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学习目的: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

13、群众史观2、理解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3、作对社会有用的踏踏实实的平民,第三节 人民群众与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1、历史书上的绝大多数是英雄,为什么说群众创造历史? 2、英雄是天生,还是做出来的? 讨论: 1、 时势造英雄而是英雄造时势?2、你愿意作什么样的平民,自由的平民和英雄之间的差别有多大?,第三节 人民群众与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学习重点: 1、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对立2、杰出人物的有历史功绩但又不是历史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的范围是变化的,相对的。,第三节 人民群众与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历史观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1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前提出发,片

14、面夸大极少数英雄人物及其思想、意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历史是由英雄豪杰、帝王将相、立法者、思想家创造的,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古代中国。“圣人”教化,“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相生养之道”;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认为“理性”“正义”是历史前进的动力;,第三节 人民群众与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历史观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1历史唯心主义19世纪英国卡莱尔认为世界的历史是伟人的历史,伟人的活动是“全部世界历史的灵魂”;尼采认为超人的意志和权力是决定一切的力量,而人民群众只不过是一堆任人使用的无定型材料;俄国民粹派认为,历史是由少数“积极的英雄”创造的,人民是群氓,无知、微不足道

15、,是“零”,只有在前头出现具有非凡智慧和才能的伟人这个“实数”时,他们才有价值。,第三节 人民群众与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历史观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唯心史观的缺点:至多考虑思想动机,但没有研究这些动机的原因,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律;忽视人民群众的活动。 之所以如此,在于:阶级根源;认识论根源,第三节 人民群众与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历史观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2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劳动群众的历史。“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阶级社会里,人民

16、群众中不同阶级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有差别:被剥削压迫的劳动群众是人民的主体,但处在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也属于人民,有时甚至充当命的领导阶级,但其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只有借助劳动人民的力量才能实现。如法国的资产阶级命。,第三节 人民群众与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1人民群众的含义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成员的总和。在量上指绝大多数人,在质上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在不同时期,人民群众有不同的内容。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第三节 人民群众与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2人民群众对历史的推动表现在: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受既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如奴隶和农民阶级由于不是新生产方式的代表者,虽其斗争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但斗争的胜利果实却总是被剥削阶级所占有,不能成为社会的主人。直到无产阶级出现。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最先进、最命的阶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