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复习:先秦时期[课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6955006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复习:先秦时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通史复习:先秦时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通史复习:先秦时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通史复习:先秦时期[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通史复习:先秦时期[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复习:先秦时期[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复习:先秦时期[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届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二部分 学科知识,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 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 第三单元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第四单元 宋元时期 第五单元 明清时期 第六单元 晚清 第七单元 民国前期 第八单元 民国后期 第九单元 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十单元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十一单元 古希腊、罗马文明 十二单元 手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 十三单元 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 十四单元 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 十五单元 信息时代的资本主义,基本线索,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的阶段特征,一、远古时代 远古时代属于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简单的劳动工具,原始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开始

2、形成。 二、夏商西周时期夏商西周进入奴隶社会时期(第一个文明社会)。 经济上,使用青铜工具,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商朝出现专业商人,西周开始“工商食官”。 政治上,夏朝启以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天下为公变成天下为家;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等。 三、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出现了社会大变革。经济上: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宗法制崩溃,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一、远古时代 1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 2原始农业的耕作形式是刀耕火种。

3、 3已经学会养蚕缫丝织绸。,二、夏商西周时期(1)王位世袭制。夏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天下为公变成天下为家,建立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2)分封制(目的、对象、周王与诸侯的关系、作用、演变)。 (3)宗法制(目的、内容、作用和影响)。 (4)礼乐制度(内容、作用),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必修一P4),政治,(5)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血缘色彩。 以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政治制度的主体,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1)农业:(必修二P5)出现青铜农具,但

4、较少使用。土地制度:井田制(性质?)。 (2)手工业: (必修二P10)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商代出现原始瓷器。早期的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 (3)商业: (必修二P17)商朝时期,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将商人们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2、夏商西周的经济,(一)社会政治的变化(必修三P4) 1、周王室衰微, 地方诸侯强大,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2、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变法最彻底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3、 秦灭了六国(公元前221年)。 4、秦国商鞅变法(选修一P16) (1)背景:(2)内容:(3)影响:(4)成功原因?,三、春秋战国时期(重要考点) (奴隶社

5、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4)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合乎秦国国情,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所在。 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执行坚决,这也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坚决斗争。,1、农业生产的发展 (1)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 井田制破坏和土地私有制形成的表现:私田的出现;鲁国初税亩;秦国商鞅变法。 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最主要的)、农民土地所有制等几种形式。,(二)社会经济变化:,探究: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产生了哪些影响? (1)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促使小农经济逐步形成,推动了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生产技术的发展

6、。 (2)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前提下,地主凭借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封建社会的流民问题和社会贫富分化。 (3)土地兼并现象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这就促使封建统治者调整土地政策。 如北魏至唐朝前期的均田制,以维护小农经济,稳固封建统治为主要目的,但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2)生产力提高 出现先进生产工具(铁农具和牛耕) 水利工程 扬州:邗沟(吴国,沟通长江和淮河 ) 四川: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 陕西泾阳:郑国渠(秦国水工,大田令郑国) 河南:鸿沟(魏惠王始建,秦王嬴政疏通)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等)。,(3)小农经济形成: 探究:如何认识小农经济模式的特点、地位及其影

7、响? 小农经济的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小农户个体经营,精耕细作。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生产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小农经济的地位:小农经济是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中国古代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小农经济的影响: 积极影响:自给自足,生产积极性高,推动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消极影响: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等特点,导致人们具有“安土重迁”思想,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封建制度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2、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8、 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产生,三种形式并存。,3、商业的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城市繁荣。 商鞅变法时,“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探究: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1)在封建社会和王朝的初期,“重农抑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2)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已相当活跃,“重农抑商”政策就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强化了自然经济,而且造成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是造成近代之一。 (3)从根本上说,“重农”是正确的,但不能把“农业”和“

9、商业”长期放在对立面。,(三)文化与科技成就1、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重点知识) 出现的时代背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各学派主张: 意义:,2、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朴素辩证法思想。 探究:老子政治思想的实质及影响: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面对着变革的社会,他的主张实质上代表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尽管当时没有统治者会采纳他的政治主张,但他的思想在后世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社会动荡之后(特别是在西汉初,其思想一度成为统治思想),社会需要休养生息,老子的无为思想为经济的恢复,社会的安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无为思想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消

10、极的一面。,主张:小国寡民,3、儒家思想: (1)春秋末年的孔子 孔子的思想体系:仁 、礼。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孔子整理文化典籍与儒家经典。 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探究:如何认识孔子的阶级实质: 孔子主张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面对着社会的变革,显然孔子同老子一样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所以孔子周游列国,没有一个国君采纳他的主张,最后郁郁回到鲁国,安心教书育人。,(2)战国孟子和荀子的主张,探究:孟子思想的实质及地位: 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其根本目的不是为百姓考虑,是为统治者长治久安计,他的主张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但是面对着你

11、死我活的兼并战争,如何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孟子的思想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司马迁评价孟子说“迂远而阔于事情”。孟子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后世“民本”思想的重要来源。,探究:如何认识荀子的唯物思想: 物质决定意识,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反映在荀子思想中便产生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思想。这种思想也极大地鼓舞了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但这也过分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认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古代社会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当与此有关。,4、法家的思想主张 探究:辩证分析法家的思想及地位: (1)韩非子的思想:历史向前发

12、展,今必胜古,主张按现实需要变革;治国“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其思想敢于直面大变革、大动荡的社会现实,顺应了统一的趋势,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巩固,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所以在各家中只有法家思想在当时是最有用的,各国的改革变法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法治”过度易导致暴政,使阶级矛盾激化,应一分为二来评价,以后秦王朝因暴政短命而亡,说明法家思想不能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5、墨家思想主张,探究:如何评价墨家思想? 墨家反映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主张“兼爱”、“非攻”有进步的一面,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在阶级社会无法实现。,6、科学

13、技术 战国时人们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 战国时期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算筹计算法。,7、文字、文学和艺术 至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 楚辞:屈原的离骚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帛画:人物龙凤图等。,认识,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学以致用,1、姓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生动见证

14、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最新出版的中国姓氏大辞典中,古今中外中国人使用过的汉字姓氏多达23813个,但中国人最常用的还是李、王、张、刘、陈、杨等常见姓氏。下列中国古代制度中,与姓氏有最直接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B,2、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叔”或“爷爷”。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反映了宗法制 A强调血缘纽带 B强调尊老爱幼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 D有利于凝聚宗族,A,3、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

15、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C,4、“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从国 语齐语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A,5、先秦时期,引起“一人跖(踏)来而耕,不过十亩”到“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铁器牛耕的推广 B土地私有制确立 C国家走向统一 D分封制崩溃,A,6、下列关于井田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土地归全国人民所有 B获得井田的贵族拥有使用权,可以将之转让和买卖 C奴隶在井田上集体劳动,没有人身自由 D战国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C,7、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A,8、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