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第3章-病因及病因推断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56953925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第3章-病因及病因推断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流行病学--第3章-病因及病因推断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流行病学--第3章-病因及病因推断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流行病学--第3章-病因及病因推断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流行病学--第3章-病因及病因推断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第3章-病因及病因推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第3章-病因及病因推断(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病因及病因推断 Causes and Causal Inference,教学内容,一、病因的概念、疾病发生的三要素 二、病因的分类 三、关于病因的学说(单因论、多因论) 四、研究病因的方法、步骤 五、因果联系判断的原则,目的要求,掌握病因的概念,疾病发生的三要素,病因研究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因果联系判断的原则 熟悉病因的分类 了解病因的学说,研究病因的意义,1、消灭某种疾病2、控制某些疾病3、预防某些疾病4、早期诊断某些疾病5、合理治疗某些疾病6、促进人类健康,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和病因模型,一、人类对疾病病因的认识简史,一、人类对疾病病因的认识简史,1、疾病与迷信古代人们就关心疾病的原因

2、。古代人常将疾病的发生归因于鬼、神、上帝及天意,因此,人们靠祈祷、拜佛及求神等方式以求平安无病。,一、人类对疾病病因的认识简史,2、疾病与环境在此以后,从大量的实例如冬季常引起生痰、不洁的水引起腹泻、土壤里散发出来的污浊之气是使人发病的原因等中总结,创建了阴阳五行学说将疾病的发生与外界的金、木、水、火、土联系起来。西方医学之父 Hippocrates在它所著“airs、 water and place”一书中也阐述了同样的观点。当时的这种认识使得人们对疾病发生原因的认识走向朴素唯物主义。,一、人类对疾病病因的认识简史,3、疾病与“传染物”意大利Fracastoro(1478-1553)最早提出

3、:特异的疾病与特异的“传染物”有关。Carclano1557年指出,“疾病的种子是能繁殖其本身的微小动物”。荷兰人列文胡可(Antony van Leeuwenhoek,1632-1723),于1676年研制出第一台放大200倍左右的原始显微镜,并从井水、牙垢、人及动物粪便等中首次看到了球形、杆形、螺旋形的微生物。,一、人类对疾病病因的认识简史,4、“特异病因学说”单一病因学说。19世纪末期微生物学的出现及发展,一些科学家研究发现: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于是,人们形成了这样的概念:每一种疾病必由某一种特异的病原物所引起的单一病因学说。,一、人

4、类对疾病病因的认识简史,5、“病原体万能时代” Henle-Koch原理(一种微生物是不是某病的病原体):在相应疾病患者中总是能检出该病原体(必要病因) ;在其他疾病的患者中不能检出该病原体(效应特异性) ;能从相应疾病患者中分离到该病原体,传过几代的培养物能引起实验动物患相同疾病(充分病因) ;能从患该病动物中分离到相同病原体。这是当时人们在病因认识方面的一大进步,但目前看来这种提法不够全面,过于偏重病原体的致病作用,忽略了机体的防御作用,这就是所谓“病原体万能时代”。持续了10-20年。,一、人类对疾病病因的认识简史,6、多病因学说随着人类同疾病进行斗争,人们逐渐认识到:疾病的发生,一方面

5、与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宿主(如机体的抵抗力等)有关。从一个疾病的人群流行表现中,人们看到有人发病有人不发病,于是人们认识到疾病的表现只用单一病因学说是难以解释的。有人提出,疾病的发生不是单一病因引起的,而是多个病因引起的。疾病的发生需要必要的条件、充分的条件。,二、病因概念,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John Hopkins大学著名的流行病学家A. M. Lilienfeld教授指出:“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就可以认为是该病的病因;当其中一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中发生该种疾病的几率就下降”。这个概念的提出是从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角度提出的,有利于人们实施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三、病因的

6、分类,1)充分病因(sufficient cause):是指相应疾病发生最低限度的因素或条件,换言之,有其存在一定(100%出现)发生相应的疾病。 2)必要病因(necessary cause):是指相应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100%出现)因素或条件,但有其存在不一定发生疾病。如发生各种传染病时相对应的病原微生物。 3)条件病因或辅助病因(auxiliary cause)=充分病因必要病因。,四、病因模型,(一)三角模型流行病学三角 (二)轮状模型流行病学环 (三)病因网模型,(一)三角模型流行病学三角,该模式认为:在一个等边三角形上病原体、宿主、环境三者各占一个角,三者处于相互影响的关系。用三

7、角模式解释疾病发生,它的优点是同时考虑疾病发生的三要素,是比较全面的,优于单病因论。Gordon从三者的平衡紊乱解释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有五种情况:,1、环境、病因、宿主处于平衡状态,所以表现为健康。,环境,病因,宿主,2、病因的作用增强,疾病发生。,环境,病因,宿主,例如,流感病毒出现新的亚型,则平衡被破坏而发生疾病的流行。,3、宿主状态发生变化,疾病发生。,环境,病因,宿主,例如,大量的外来人涌入林区,他们对森林脑炎没有免疫力,于是发生森林脑炎的流行。,4、环境因素的变化加强了病因的作用,造成平衡失调,导致疾病发生。,病因,宿主,环境,例如连雨之后又遇高温,促进蚊的孳生和病毒的繁殖而引起乙脑

8、的流行。,5、环境因素的变化,破坏了人的抵抗力而引起疾病。,环境,病因,宿主,例如,被大雨淋后,过度疲劳而引起大叶性肺炎。,(二)轮状模式流行病学环,1、对于大多数疾病来说,病因来自于宿主及环境两方面, 而宿主是处于环境包围之中。 2、宿主既有适应环境的一面,又有受环境的影响发生紊乱的一面。 3、宿主既有受病因侵害的一面,又有对病因有抵制、中和、耐受的一面。 4、病因对宿主发生作用,也受宿主的反作用。同时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环境环境,社会环境,生物环境,病 因,宿主,物理环境,化学环境,遗传 内核,(三)病因网学说,其基本观点为:疾病的发生受着多种致病因素、多种保护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9、,彼此互相作用。 当致病因素强于保护因素时,发生疾病; 当致病因素弱于保护因素时,不发生疾病。,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致病因子、宿主、环境,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致病因子(agent)、宿主(host)、环境(environment)通常称为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即疾病发生的三要素。三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通常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一旦平衡失调,就会引起疾病。,病因三角模型,病因,环境,宿主,一、 致病因子,1、生物性致病因子(biological agent) 2、物理性致病因子(physical agent) 3、化学性致病因子(chemical agent),能够引起疾病的因素统称为致病

10、因子,一、 致病因子,1、生物致病因子(biological agent) 1)各种病原微生物真菌、螺旋体、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病毒。 2)寄生虫蠕虫、原虫、医学昆虫 3)生物毒素蛇毒、蝎毒、毒磨、狼毒等。 4)正常菌群失调,一、 致病因子,2、物理致病因子(physical agent)声、光、热、电、摩擦、外伤、溺水、机械振动、电离辐射、噪声、尘埃、放射性物质等超出正常范围的数量、强度,均可使人致病。,一、 致病因子,3、化学因素(chemical agent) 1)三大营养素摄入过多或过少; 2)矿物质摄入过多或过少; 3)维生素摄入过多或过少; 4)食品添加剂; 5)农药;

11、 6)工业三废; 7)化学药品; 8)误服(药物)或接触(化妆品)有毒化学物品; 9)机体代谢物质过高或过低等。 数千种物质可以致病。致癌作用的有1100多种。,二、宿主,1、遗传因子 2、免疫状况 3、年龄 4、性别 5、民族/种族 6、性格/气质/精神状态 7、行为因素 等等,二、宿主,1、遗传现已证实,很多遗传因素可以增加或减少某些疾病的易患程度。与遗传无关的疾病是很少的,只是关系程度不同而已。 1)单基因遗传病:几乎不受环境的影响,而取决于遗传(血友病、色盲、先天性耳聋)。 2)多基因遗传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3)更多的疾病受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作用。,二、宿主,2、免疫状况

12、: 宿主的免疫反应对疾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免疫又分为非体异性免疫和体异性免疫。体异性 免疫的作用如下: 1)有利的方面传染病的预防:预防接种。 2)不利的方面:有时免疫有不利于机体的异常作用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病。,二、宿主,3、年龄 因暴露机会、免疫状态、生理解剖特点等原因,疾病可 有年龄差异: 1)婴幼儿多发的疾病 2)青壮年多发的疾病 3)中老年多发的疾病 4)幼老年多发的疾病 5)无年龄多发的疾病,二、宿主,4、性别 因暴露机会、遗传因素、免疫状态、生理解剖特 点等原因,疾病可有性别差异: 1)男性多发的疾病 2)女性多发的疾病 3)无性别差异的疾病 4)仅男性发生的疾病 5)仅

13、女性发生的疾病,二、宿主,5、民族、种族因行为习惯、遗传因素、文化差异、居住环境等原因,疾病可有民族、种族差异。,二、宿主,6、气质、性格、精神状态 有人报告:A型人(指那些好与人争执、有竞争性、有抱负、对时间有急迫感):冠心病患病率高。B型人(与A型相反):冠心病患病率低。,二、宿主,7、行为因素 许多不良行为与疾病密切相关,如: 1)不良嗜好吸毒、吸烟、酗酒等; 2)不良饮食习惯高盐、过热、过硬、过快、不规律、偏食、暴饮暴食等; 3)不良生活习惯熬夜、就坐、缺乏锻炼等; 4)不良性行为卖淫、嫖娼、同性恋、婚外恋等; 5)不良医疗、卫生习惯滥用药物、有病不及时求医、有病乱投医等; 6)不良心

14、理因素绝望、恐惧、焦虑、孤独、压抑、消极等 7)不遵守交通规则 8)不遵纪守法,三、 环境,环境是人类生活于其中的各要素的总和。人不能脱离环境而生存,无时无地不受着环境的影响。环境包括:1、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ment)2、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ment),三、 环境,1、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ment) 1)日照如日光中紫外线有利于VD的吸收合成,长期多雾阳光不足的环境中,小儿可因VD不足而患佝偻病;日照过长,则破坏细胞皮肤癌。,三、 环境,2)气候温度、雨量、湿度、风力风向、大气压、沙尘暴等都可能成为某些疾病的直接或间接病因。如流行性乙型脑炎

15、,绝大多数病例发生在7-9月,这是因为此时较高气温有利于传播媒介蚊子的发育、繁殖、活动,蚊体内病毒复制,因而传播病毒的机会高,三、 环境,3)海拔如高原地区气温低,日照强,氧气浓度低高原病。初到高原地区者血中氧压不足,形成低氧症,表现为呼吸、心跳加快,周身无力。,三、 环境,4)地理因素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因素与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关系密切。如缺碘性疾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硒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又如鼠疫、森脑、流行性出血热,三、 环境,5)自然灾害地震、海啸、台风、水灾、火山爆发、 雪灾、雹灾、火灾、旱灾、虫灾等等,三、 环境,1)家庭2)职业3)社会制度4)战争5)灾害6

16、)宗教7)人口,8)经济 9)都市化、交通 10)饮食习惯 11)宗教信仰 12)教育文化 13)医疗保健 14)居住条件,2、 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ment),第三节 病因研究的基本步骤与方法,一、病因研究的基本步骤,1、按疾病实际分布,分析流行因素; 2、根据流行因素,提出病因假设; 3、用流行病学方法检验病因假设; 4、以八条标准推断病因。,二、病因研究的基本方法,一、描述性研究,病因研究的起点 描述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为基础,提出病因假设。,二、分析性研究,这种方法比较容易实现,可以一次回顾性调查多个因素,对于发病率较低的疾病来说,这种方法可能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由于这种方法是回顾性的由果追因,因此这种方法只能是寻找统计学上的联系,不能证明因果关系,但对病因的进一步研究或证明提供了有力的线索。,病例对照研究,二、分析性研究,这种方法是前瞻性的、由因到果的、观察自然暴露因素对人群的影响。由于这种方法能证明自然暴露因素引起的疾病,所以这种方法能证明因果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