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戊戌变法 - 网站首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953910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戊戌变法 -  网站首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7课戊戌变法 -  网站首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7课戊戌变法 -  网站首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7课戊戌变法 -  网站首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7课戊戌变法 -  网站首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课戊戌变法 - 网站首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戊戌变法 - 网站首页(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感一章,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下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以上反映了什么问题?,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问:处于当时环境下,如果你是皇帝、将军、资产阶段、农民将如何去做呢?,第 七 节,戊戌变法,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 、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直接原因,2、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1)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2)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主要原因,影响:,3、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二、康梁的维新思想,1、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理论体系并付诸实践,意义:为康梁维新思想作了理论

2、准备,2、维新思想的发展,代表人物,康有为,梁 启 超,康有为的思想及活动,1.开办万木草堂,阐发维新思想,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中西结合”,代表作,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理论基础,维新变法的理论家,梁启超活动,担任时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议,阐述变法图存道理,维新变法的宣传家,“变者天下之 公理”,只有实行 变法才是救亡图 存的唯一出路。主张学西方, 废科举,兴学 校,育人才。,公车上书图这是一张想像画。它生动地反映了康有为召集在京会试的举人,在松筠庵集会,群情激愤,上万言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情景。这次上书即是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震惊中外的“公车上书”。,

3、变 法 的 酝 酿,1.“公车上书”,1895.春,使维新变法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2.成立强学会,1895 夏,维新派的政治团体,3.传播维新思想 鼓吹变法,北 中外纪闻国闻报,南 时务报,4.设立学会、学堂,中外纪闻,时务报,强学会,保国会,南学会,时务学堂,万木草堂,维新派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论战,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内容,实质,影响,维新派 封建顽固势力,双方,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形成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日落紫禁城,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 落日的紫

4、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 几个读书人呼号 “变亦变,不变亦变” “改?!” 一个苍老的声音,幽幽的, 却也带点犹豫 “杀!”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 文明的落日 不经意间,眼角里滑落一行浊泪 悲哀?!抑或是感动?!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百日维新,1.诱因:,列强掀起瓜分潮 德国强占胶州湾,2.准备:,应诏统筹全局折,资产阶级的施政纲领,原因:它较系统全面的反映了维新变法主张,保国会,资产阶级政党,3.百日维新,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1898.6.11-9.21,主要内容,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军事方面: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

5、师大学堂,兼习中西科;废除八股文,开设经济特科等。,有利于具 维新思想 的人参与 政治,有利于民族 资本主义的 发展,有利于西 学的传播,根本触及顽固派的利益,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废除旗人寄生特权。,打击了封建 官僚制度,取代光绪主持朝政的慈禧,光绪帝,北京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谭嗣同,刘光第,杨 锐,杨深秀,康广仁,戊戌六君子,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绝命诗,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性质:,一次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历史意义:,1、是一次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2、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3、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

6、流,失败原因:,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1、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只采用改良的办法,2、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3、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原因:,封建顽固势力发动政变,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维新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1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准各省广开民厂” 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刺激 B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D抑制列强经济侵略 2使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的事件是A公车上书 B强学会成立C创办万国公报 D保国会的成立 3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A定国是诏 B新学伪经考C孔子改

7、制考 D应诏统筹全局折 4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C附和西方基督教义D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 5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条件有:商品市场发展 刺激了投资者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 厂的限制国外资本输入提供了资金A B C D,何谓公车上书原采汉朝时封建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采,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同各省举人云集北京参加会试。期间,传来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举人们大为震惊。各省举人先后到都察院请愿,反对签约。康有为抓住这个机会,立即起草了上皇帝方言书,联合

8、十八省在北京会试的举人1300多人签名,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请求都察院将上书代呈光绪皇帝,但遭到拒绝。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公车上书”虽然没有成功,康有为、梁后超等人却将它印发全国,引起了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思想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6百日维新开始的标志是A中外纪闻的创办 B强学会的成立C定国是诏的颁布 D保国会的成立 7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是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D民主派与立宪派的论战 8

9、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在19世纪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9将康有为的下列活动按时间顺序排列:组织保国会 创办万国公报万木草堂讲学 发起公车上书A B C D 维新10派与洋务派的主张有根本区别的是A鼓励开矿建厂 B改革教育制度C改革政治制度 D抵制农民起义,梁启超( 18731929 ),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

10、。一生完成一千二百万字以上,涉及社会科学所有领域,1932年林志钧所编之饮冰室合集搜集较为完备。,康有为( 18581927),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曾先后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维新,以挽救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领导了“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等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改革运动。反对慈禧太后的独裁专政和卖国行径,主张由光绪亲政,实行西方式的君主立宪制,反对用暴力革命。辛亥革命后,成为保皇党领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信奉孔子,1917年,伙同张勋发动复辟,被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武力镇压后失败。他的理想和政治主张主要在他撰写的大同书中得到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