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社会性教育的基本条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6950554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7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儿童社会性教育的基本条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论儿童社会性教育的基本条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论儿童社会性教育的基本条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论儿童社会性教育的基本条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论儿童社会性教育的基本条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儿童社会性教育的基本条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儿童社会性教育的基本条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儿童社会性教育的基本条件,广西师范大学教科院 侯莉敏,内容提要:,什么是儿童的社会性教育 儿童的社会性教育是以儿童自然发展为基础 “由里向外”的教育原则是儿童社会性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一、什么是儿童的社会性教育,关于社会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性是指由人的社会存在所获得的一切特性。其中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人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并同其他社会关系有密切的关联。就个人的社会性而言,一般可分为两类:(1)由出生时所处的既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家庭出身、籍贯、居住地区等等)所获得的先赋社会性;(2)通过自身活动继承、学习、创造而获得的特性,称为后成社会性。,狭义的社会性是指由于个体参与社会生活、

2、与人交往、在他固有的生物特性基础上形成的那些独特的心理特性,它们使个体能够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正常地与别人交往,接受别人的影响,也反过来影响别人,在努力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中积极地影响和改造周围环境。,儿童的社会性教育从他来到人世间的第一分钟就开始了。医生和护士让婴儿见识到社会期望的照料方式,婴儿的性别引发一定的情绪反应。最重要的是,婴儿被交到既兴奋又疲惫的父母手里,父母决定着孩子将在家庭(与文化)中扮演何种角色,他们同时自觉地认为有必要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或社会的某种形象。虽然婴儿并不是可以在上面随意印刷文化模式的“白板”,但成人对待儿童的方式,确实影响了儿童的整个成长过程。,对此,美国人类学家考

3、迪尔曾经注意到日本成年人相互依赖的需求比美国人多,美国人更注重的是独立自主。于是,他比较了两国成年人对待婴孩的关系。 结果发现:美国母亲教孩子多活动、多说话,日本母亲则让孩子顺从大人、安静休息;美国母亲喜欢逗玩,让孩子多用视力,摆动孩子的身体姿势,学大人说话,日本母亲则喜欢把孩子抱着,或放在摇篮里摇着,拍哄入睡。,考迪尔认为:美国母亲把孩子看作是单独的个体,应该为自身生存而学会思维和行动,诱导孩子动口舌是美国母亲“教育”孩子表达自己要求的一个方法。与此相反,日本母亲对自己孩子表现出过重的“看管”心,觉得没有必要让孩子费劲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当母亲的应当最知道孩子需要什么或不需要什么,日本母亲所取

4、的这种心理态势与日本孩子寡言少语及母婴间身体长时期相接触,由此形成了一个缺一不可的因果锁链。,至此考迪尔推定,日本人的依附性和美国人的独立性这一表现在成年人格上的重大差异,似乎可以追寻到婴儿期接受不同的育儿法所致。,由此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成人与儿童联系的重要性不在于成人给孩子教或不教什么,也不在于孩子干或不干什么。而是成人以何种方式教导孩子,以及周围的人群以何种方式与孩子构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网络。考迪尔通过对日本和美国的母亲和婴儿的研究,得出的结果正好说明了这一问题。,因此,可以说在漫长的儿童时期,给儿童以极大影响的就是与他处在同一文化系统中的成人的影响。 而社会性教育也更多的是指成人

5、对儿童的一种影响,这种影响有可能是成人与儿童的交往方式,也有可能是人类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化遗产。但是对年幼儿童来说,成人与儿童的交往方式,特别是成人对儿童的抚育方式影响着儿童期的人格特征的形成,进而影响人的整个生活历程。,二、儿童的社会性教育是以儿童自然发展为基础,虽然儿童的发育、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定文化方式的影响,特别是成人在此中所起的作用。但我们并不可以因此就认为,成人可以完全决定儿童社会化的进程,其实,成人对儿童的影响是建立在儿童自然发展的基础上的,即建立在儿童已有的经验基础上。不仅儿童如此,任何的生物也都如此。,1988年,在佛罗里达州普兰特市草莓节上市长帕克关于珍爱草莓有这样一番话

6、:,你不希望它们长虫,如果体内真的长虫了,当然就必须喷洒霉菌剂。这对任何草莓都会有效但是,每颗草莓都有自己的责任。它是独立的,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那味道、那颗粒大小、那颜色种植的农人所能做的,只是尽量在一旁帮忙,给它一点碳酸钾、一点镁和一点水。,草莓也和其他生物一样有自己的责任,这不是什么道德上的责任,而是必须依照它本身的内在设计图生活、成长。 儿童也是如此,他们的生长和发育都出现于同一个起点:一个受精卵与23对染色体,在每对染色体上,均包含一缕缕双螺旋形的DNA,这决定着成长的指导方针在胚胎时期就已开始,它负责我们的两个眼睛、一张嘴、两只胳膊、两条腿和脊椎的确切位置与功能,这个体内指导方针会跟

7、随我们一生。,所以,对婴儿来说,怎么看、怎么爬、如何说话都是很容易的事,因为这都是他的特质,属于自我装置的一部分,反映着他成长的成熟过程,而且无论成熟的顺序是清楚还是重叠,都必须要遵循每个人体内概略的指导方针。虽然,先天和后天的刺激会修正儿童观看的角度、移动的方式,以及会趋近或回避某些事物。但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婴儿自有对策,他的体内指导方针不但会影响他对事物的反应、自我内心世界的塑造,也影响了他对旁人的反应,以及人们对他的回应。,这也就是说,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首先也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儿童只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儿童的发展才有可能。,例:一名母亲在与自己3岁的孩子交谈,母亲试图在纠正孩子的语

8、言“错误”:,儿童:没有人不喜欢我。 母亲:不。你应该说:“没有人喜欢我。” 儿童:没有人不喜欢我。母亲与儿童之间的交流整整重复了8遍。 直到出现以下的对话: 母亲:不。现在你给我听清楚。你要说:“没有人喜欢我。” 儿童:哦!没有人不喜欢我。,看来,这位母亲的努力是失败的,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这名儿童的语言遵循的是一种直觉的语法规则,而母亲运用的是儿童不能理解的语法规则;其次,词语“喜欢”与儿童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对立的,他想表达的是人们不喜欢他。,这段对话让我们看到,儿童的接受教育的关键就在于儿童的“主动”,这种主动其实隐含了要建立在儿童对某种事物理解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儿童一旦理解了某

9、样事物,或对某件事物有了理解的生理和心理准备,他自然就会去探索这件事物,学习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儿童的社会性教育是建立在成人与儿童的交往方式上,而成人与儿童的交往又是建立在对儿童的理解基础上。因此,儿童社会性教育是一门关于儿童和社会、文化的教育,离开了儿童熟悉的社会生活,离开了幼儿自然发展的基础,设计得再好的社会性教育课程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三、“由里向外”的教育原则是儿童社会性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由里向外”的教育原则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指的是社会性教育应该从儿童的“自然性”出发,人的自然性包含了人最基本的生理、心理的需要,包含了人类生存最原始的本性,社会性教育若失去了与儿童

10、的感性和现实基础的联系,则意味着部分地失去了人性; 二是指社会性教育也要“超拔自然”,让儿童在智力、道德、审美等各种能力上获得和谐、整全的发展,这是儿童构建社会生活的必经之路。,卢梭在教育“爱弥儿”责任感的时候,遵循的就是“由里向外”的教育原则,卢梭首先不是教“爱弥儿”如何对待别人,而是了解自己该如何拥有自己的权利,因为在卢梭看来:我们首先是要对自己尽我们的责任;我们原始的情感是以我们自身为中心的;我们所有一切本能的活动首先是为了保持我们的生存和我们的幸福。,反思我们现代的教育,确实我们总是把顺序弄颠倒了,我们在还没有让孩子学会“占有”观念的时候,就开始教“孔融让梨”;在还没有“享有权利”的时

11、候,就让他们开始“尽义务”。这种“超拔自然”,是一种完全脱离孩子“自然”之身的教育,其结果是孩子不但没有学会“让”和“尽义务”,而用以后的时间一直在“学”如何“占私利”和“独享其成”。,因此,社会性教育应该遵守的第一条原则也就是儿童教育的社会原则是“由里向外”的教育原则。也就是说理性的教育应该从儿童的感性出发,从他们的“自然性”出发,儿童在这样的基础上获得的“社会性”才能真正超拔于“自然”。,用这样的原则来审视我们今天的社会性教育及实践活动:,事例一:“幼儿甲抢了幼儿乙的玩具,幼儿乙哭着向教师告状,教师就将幼儿甲叫到跟前,对他讲抢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要他把玩具还给幼儿乙并向他道歉,幼儿甲没办法

12、只得照办。但没过多久,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5岁的小明在家津津有味地看电视中的动画片,妈妈的同事带了两个孩子来玩,两个孩子进来就要求小明换频道看另一个节目,小明不同意。妈妈走过来要求小明把频道换了,并教育小明要懂得谦让,不能自私。小明哭了,并问妈妈,为什么要用“两个自私”换“一个自私”。,在这两个“抢”的事例中,事例一是在幼儿园经常会发生的事情,教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通常会对“肇事者”采用说服、批评、责罚的办法,而对于“受害者”则会采取安慰的办法,如会给他一个玩具,以平息眼前的冲突。而事例二是在家庭里都会碰见的事情,小明妈妈采用的解决办法也是我们大多数的父母都会使用的,即在

13、家里要学会谦让客人。,如何处理这类问题,首先我们要厘清和界定这些问题。即这些问题不属于道德问题,而属于幼儿亲社会行为中的“利已”和“利他”的行为问题。因此我们不能用“是非对错”来衡量和判断幼儿,当然也就不能用简单的批评和教育的手段去解决问题。,根据“由里向外”的教育原则:,首先帮助幼儿认清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自己能拥有什么;别人需要什么,别人拥有什么;然后选择一种既能表达自己的需要又能使对方感受到被尊重并接受自己的方式。如可以先问幼儿甲:“你为什么要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你喜欢这些玩具,对吗?”然后接着问:“你可以问问幼儿乙愿不愿意给你玩这些玩具?”,同样,对待小明,妈妈也应该先问小明:“你很喜欢

14、看这个动画片是吗?”“家里来了小客人,他们是否也喜欢看这个动画片呢?”“如果他们不喜欢看,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样“由里及外”的教育方法,遵循的正是让儿童学会在“利己”行为的基础上,形成更好的“利他”行为。,在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也要遵循“由里向外”的教育原则。,对话:青蛙妈妈的卵为什么是黏糊糊的 活动背景:餐前活动时,几个小朋友跑来告状: “老师,宋辰快把青蛙妈妈捏死了!”听了小朋友 们的告状,我快步来到走廊处,看到青蛙已经被 捏死了,我很生气,但我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没 有马上批评他而是倾听了他的行为理由: 师:宋辰,你在干什么? 宋:(回过头,不好意思)我就是想看看青蛙妈妈的肚子。,

15、师:我知道你并不是想捏死青蛙妈妈,那你发现了 什么呢? 宋:(放心了,他本以为老师会批评他的)青蛙妈 妈的肚子真是白色的!,师:看得那么起劲儿,就只发现这么一点?(因为他已是大班的孩子了,人又特别聪明,我对他的发现并不满足。) 宋:哦,刚才我捉青蛙的时候,我摸到青蛙妈妈的卵是黏糊糊的。 师:真的!(非常吃惊状)那你研究过青蛙妈妈的卵为什么是黏糊糊的没有?,宋:我去仔细看看!(捞了一些青蛙卵,非常仔细地看了起来)老师!青蛙妈妈的黑卵外面还有一层透明的东西!(非常惊喜) 师:是吗?我看看!(果真有一层像蛋清一样的物质,这是以前小朋友从来没有的发现,于是,我抬高嗓门儿,大声对别的朋友说)快来看呀,宋辰有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宋辰非常骄傲,给朋友又是说又是看,还跑到结构区去把他的发现用积木拼出来。,在对话中,教师首先站在幼儿的角度上去宽容、了解儿童的真实想法是符合社会性教育的“由里”,但后面没有引导孩子对自己行为的后果-“捏死青蛙”进行认识,缺乏了“由里”要“向外”的原则,即我们要学会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应该尊重动物的生命,这应该说是教师放弃了教育的良机。,由此,儿童的社会性教育是以儿童为主体,以儿童的自然发展为基础,遵循“由里向外”的教育原则,儿童才能在社会化进程中获得更整全地发展。,谢谢各位教师! 祝母亲节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