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系统的必要性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950544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交通系统的必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智能交通系统的必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智能交通系统的必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智能交通系统的必要性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智能交通系统的必要性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交通系统的必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交通系统的必要性(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必要性摘要摘要:智能交通系统整合了尖端信息与通信技术来提供交通和运输信息,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道路系统的承受能力,增强了道路的安全性、改善环境。鉴于我国城市交通严重拥堵及事故发生率急剧增加的现状,建立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已成为解决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就国内外交通系统现状提出了发展智能交通的必要性,简介了智能交通的相关内容,并对发展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关键词: 智能 交通系统 运输 国内外交通系统现状国内外交通系统现状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及道路交通量急剧增加。国内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 20km/h 以下,有些

2、路段甚至只有 78km/h;由于车辆速度过慢,尾气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交通问题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研究报道,美国每年因交通阻塞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10 亿美元,日本东京每年因交通拥挤造成的时间损失相当于 1 000多亿美元,欧洲每年因交通事故、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 5005000 和 50500 亿欧元。解决交通问题的传统办法是修建道路,但对于有限的城市区域来说,可供修建道路的空间越来越小。另外,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单独从车辆考虑或单独从道路方面考虑,都很难完善的解决道路交通问题。在此背景下把车辆和道路综合起来系统解决交22通问题的思想就油然而

3、生了,这就是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及内容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及内容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简称 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的运输和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ATIS):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是建立在完善的信息网络基础上的,交通参与者可以通过装备在道路上、车上、换乘站上、停车场上以及气象中心的传感器和传输设备,向交通信息中心提供各处的交通信息,该系统

4、得到这些信息并进行处理后,适时向交通参与者提供道路交通信息、公共交通信息、换乘信息、交通气象信息、停车场信息以及与出行者相关的其他信息,出行者根据这些信息确定自己的出行方式和选择路线。这样可以提高人们的出行能力和安全系数。 2.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TMS):交通管理部门对道路系统中交通状况、交通事故、气象状况和交通环境进行实时的监控,通过收集到的信息,对交通车辆进行有效的实时疏导、控制与处理等。 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PTS):该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公共交通的效率(包括:公共汽车、地铁、轻轨、城郊铁路和城市间的公共汽车等) ,提高公共交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提供便捷、33经济、大运量的公交

5、系统。4.先进的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AVCSS):从当前的发展看,由于 AVCSS 为驾驶员提供了各种形式的碰撞和安全保障措施,改善了驾驶员对行车环境的感应和控制能力,通常把它分为以下两个层次:(1) 、车辆辅助安全驾驶系统。该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车载传感器(微波雷达、激光雷达、摄像机、其他形式的传感器等) 、车载计算机和控制执行机构等。行驶中的车辆通过车载的传感器测定出与前车、周围车辆以及道路设施的距离和其他情况,由车载计算机来处理,在紧急情况下,还可以强制车辆制动。(2) 、自动驾驶系统。装备了该系统的汽车也称为智能汽车,它在行驶过程中可以做到自动导向、自动检测和回避障碍物。在智能公路上

6、,能够在较高的速度下自动保持与前车的距离。 5.营运车辆运行管理系统(CVO):综合利用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及网络技术来有效地管理和改善客货汽车、公共汽车企业的行驶技术与设备,并组织运输,使营运车辆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使公路系统的所有用户都能获益与更为安全可靠的公路环境,提高运输效率。6.电子收费系统(ETC):使用者可以在高速公路公司或银行预交一笔通行费,领到一张内部装有电子线路的通行卡,将其安装在自己汽车的指定位置,这样当汽车通过收费站的不停车收费车道时,该车道上安装的读取设备与车上的卡进行相互通信,自动在预44交账户上将本次通行费扣除。这样就可以使所有地面交通收费系统

7、实现自动化,以减少因用现金收费所造成的交通延误。7.紧急救援管理系统(EMS):紧急救援管理系统是一个特殊的系统,其基础是 ATIS、ATMS 和有关的 o 救援机构与设施。通过ATIS 和 ATMS 这些设施可以将交通监控中心与职业的救援机构联成有机的整体,提高对突发交通事件的报告和反应能力,改善应急反应的资源配置,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车辆故障现场紧急处置、拖车、救护、排除故障车辆等服务。发展中国智能公交的必要性发展中国智能公交的必要性中国是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与汽车化发展十分迅猛。改革开放前,城市化水平不足 19%,目前已经发55展到超过 30%,预测 2010

8、年将接近 50%;机动车拥有量以每年 10%以上的速度增长,预计 2010 年达到 13 亿多辆。中国城市交通的特点是混合交通,目前自行车拥有量超过 1.8 亿辆,如果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提高,城市交通结构不改善,自行车拥有量将会有增无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交通设施及管理设施虽然有较大改观,但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大多数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功能不完善,道路系统不健全。交通管理设施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即使各地都建立了交通控制中心,大多只是实现了监视功能,而远没有发挥控制功能的效应。中国城市的大气质量恶化,已逐步由煤烟型污染转变为机动车尾气污染。其主要原因

9、是交通拥堵、车速下降以及车况差、车辆技术性能低等,致使中国处在世界十大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中。同时,车辆状况差也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并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交通的重要因素。发展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的策略及建议发展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的策略及建议 1、建立 ITS 协调组织机构中国交通运输体制目前仍是条块分割状况,铁路、公路、民航、公安,建设等部门分头管理,这将造成中国资源上的巨大浪费。为此应尽快成立一个由国家统一领导的,有关部门、学者、企业和研究部门参与的“ITS 中国”组织,来统一制订中国 ITS 发展战略、目标、原则和标准,特别是制定有关 ITS 的技术规范和整体发展规划,实现 ITS 技术和产品的

10、通用性,兼容性和互换性,加强政府的宏观调66控,以减少局部利益的冲突和有限资金的浪费。2、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建立智能交通系统的信息平台需要不断深化体制改革,也需要通过城市内部智能交通系统整体框架规划,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以促进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换和深加工。在省市层面,可尝试建立包括交通、城管、公安等部门相关负责人成立的交通信息协调和监督小组,致力与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利用。3、注重人才的培养随着 ITS 的进一步发展,21 世纪交通运输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而与之相应的是对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与以往大不相同,为此应加强国内高校及科研单位交通运输领域与国外 ITS 的交流合作,

11、派出人员学习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将最新的 ITS 技术溶入交通运输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科研之中,以高素质的 ITS 人才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4、加大科研投入进一步加大对智能交通领域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引导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加强科研合作。组织由政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金融、行业协会等在内的产业战略联盟,在共性及关键技术的领域方面开展深入合作。5、开展跨省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联网的试点工作随着区域经济间联系的增强,跨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的需求也日趋紧迫。选择经济联系紧密的邻近省份开展跨省高速公路不停车77收费系统联网的试点工作。在试点工程实施后,总结经验和不足,尽快实现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

12、全国联网。结论结论经过 10 余年的发展,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标准体系,研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并通过示范城市开展试验示范。但由于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和观念束缚,智能交通的进一步发展还存在缺乏统一部署和应有衔接、成果转化效率低、人才匮乏等制约因素,应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大力整合行业资源、加强人才培养和提供成果转化平台等对现行机制加以完善。目前,我国智能交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若干年内,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必将更加重视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并把它作为未来交通建设与发展的优先领域予以重点支持。我国应发挥后发优势,积极探索发展模式,为交通运输业在智能交通这一新技术领域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浅论智能交通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1年 第7期 2、黎德扬.社会交通与社会发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3、王成刚.交通运输市场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4、真虹,刘红,张婕姝等.信息流与交通运输相关理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