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题备考策略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6950508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题备考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全国卷题备考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全国卷题备考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全国卷题备考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全国卷题备考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卷题备考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题备考策略(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卷第41题备考策略,一、近5年全国卷第41题回顾,二、全国卷第41题的命题特点,1.试题不断创新,年年“变脸”; 2.注重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强调学科素养; 3.试题命制与学术成果、史学前沿动态联系密切; 4.均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鼓励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答案多元化);,三、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试用各类材料入题;试设思辩性较强的问题;试用各种史观阐释历史;试用各种方式开放;试用不同方式激发创造活力,第41题是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试验田”;多年来,命题人一直秉承“高考还是难一点好”的理念,A.保持平常心态,面对难题沉着自信,从2015年云南省文综试卷答题情况统计来看,41题总体得

2、分偏低。,三、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1.了解试题类型,明确观点,有的放矢,纵观近5年的全国卷第41题(历史论证题),大致分两类: (1)历史阐释题: 观点提炼+阐释说明。如2013年全国卷和卷;2014年全国卷和卷;2015年全国卷。 (2)历史探讨题: 观点判断+论证评价。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从两种观点中选其一;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从赞成、反对、片面三种观点中选其一;2015年全国卷自主观点下多维阐释。,三、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2.找准关键词语,理顺思路,有格有式,(1)历史阐释题中常见行为动词为“说明”(证

3、明)、“阐述”(阐明并论述)。此类题答题步骤一般为两步: 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 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 (2)历史探讨题中常见的行为动词为“评”、“评述”、“评论”、“评析”(评价并论述),“探讨”或“探究”(探索研讨)。此类题答题步骤一般为三步: 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 我的观点 “若何”(怎么样) 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提升小结,提升小结,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1.了解试题类型,明确观点,有的放矢,纵观近5年的全国卷第41题(历史论证题),大致分两类: (1)历史阐释题: 观点提炼+阐释说明。如2013年全国卷和卷;2014年全国卷

4、和卷;2015年全国卷。,趋势(观点): 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由少到多; 增加星期六为法定假日(形成双休日); 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如清明节、端午节); 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 小长假出现或增多;,理由: 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 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政府更加注重民生; 政府重视传统文化习俗; 与国际接轨。,示例 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四

5、、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1.了解试题类型,明确观点,有的放矢,纵观近5年的全国卷第41题(历史论证题),大致分两类: (2)历史探讨题: 观点判断+论证评价。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从两种观点中选其一;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从赞成、反对、片面三种观点中选其一;2015年全国卷自主观点下多维阐释。,全国卷第41题真题体验,【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以生产力诸要素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通过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的“公式”为切入点,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对这一“公式”进行探讨,全面考查学生阅读和获取信息、

6、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探讨问题的多种能力。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以及生产组织形式等要素构成。该公式主要表明了科学技术对于提高生产力的贡献,近代以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使生产力各要素的效益发生增殖(代数性倍增),这是对材料公式的理解;而本题的落脚点还要运用史实探讨,可以依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只要认可其中一个关系,并进行合理的论证即可。当然,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赞同观

7、点】 观点一:我认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有乘法效应,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改进生产工具,提升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出现新兴产业等) 观点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可以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有乘法效应)是有道理的。 【修改、补充观点】 观点一:我认可上述公式,科学技术确实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但我认为上述公式中括号内的生产要素不完善,应增加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等要素。因为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质量和周期。,特别提示: 忌抄袭题干材料;修改或补充公式要说明理由。,【赞同观点论证方案】 技术水平落后的农业时代,生产力进步速度有限;进入工业时代后,在科

8、学技术的推动下,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工具得以改进,生产管理更加科学高效等,这些因素使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速度加快。,特别提示:论证中要有2个或2个以上从不同角度选取的世界近现代史正确的史实,并对其中一个史实进行有理论联系的论证。,赞同观点答案示例三: 观点:我认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有乘法效应,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2分) 论证: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面貌,提高了劳动效率。蒸汽机作为一种动力机,不但在纺织、采矿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还被推广应用到交通运输、冶金、机械、化工等一系列工业部门,使社会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推动人类进入

9、蒸汽时代;1870年以后,所有的工业都受到科学的影响。电力一经产生,就引起一场新的工业和社会革命,电力不仅应用于各个行业,而且促进了新的通讯工具的产生,同时引起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电器产品和相关服务娱乐业的出现,人类由此正式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引起了以石油为主的新能源革命和以汽车、飞机为标志的新的交通领域的革命;科学技术也推动了化学工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及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现代工业崛起。(8分)由此可见,科学技术能放大生产力各要素,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分),赞同观点答案示例四:,观点: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确实具有乘法效应,能够放大生产管理、劳

10、动工具等要素。(2分) 论证:工业革命中,工厂制度的和蒸汽机的诞生对生产力的进步产生了巨大作用,但如果没有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作为支撑,没有工厂手工业时期技术的积累,这一切都无法诞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引起一场新的工业和社会革命,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又引发以石油为主的新能源革命和以汽车、飞机为标志的新交通领域的革命,化学工业兴起,迅速成为重要的工业部门;钢铁工业因技术改造而大发展,这一切变化都是在电磁学理论、化学理论重大突破基础上产生发展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营者革命,根本上还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科学技术突破的结果。(8分)综上所述,科学技术都

11、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具有乘数效应,它放大了劳动工具等生产力要素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极大的关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修改、补充观点论证方案】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从英国开始提供了政治前提。二战期间,德国迫害犹太人而美国为科学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科技在两国产生的生产力有很大不同。在前苏联及中国现代史上,“左”倾错误思想就不利于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战争环境可以破坏甚至摧毁现存的生产力水平(如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巴以冲突等造成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核技术虽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推动力,但原子弹也可以摧毁现存的生产力(如二战末期对日本的核打击,美

12、苏争霸中的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崩溃的边缘等),修改、补充观点答案示例一: 观点:我认可上述公式,科学技术确实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但我认为,上述公式中括号内还应加上“社会环境”这一关键因素。因为科学技术能否发挥作用往往取决于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等的影响。(4分)论证:例如,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就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从英国开始提供了政治前提。(4分)二战期间,德国疯狂迫害犹太人,而美国为科学家提供良好的条件,科技在两国产生的生产力也就有着很大的不同。(2分)所以,我认为应该在公式括号内加上“社会环境”这一关键因素。(整体评价2分),三、全国卷第41题解题

13、策略,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2.找准关键词语,理顺思路,有格有式,(1)历史阐释题中常见行为动词为“说明”(证明)、“阐述”(阐明并论述)。此类题答题步骤一般为两步: 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 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 (2)历史探讨题中常见的行为动词为“评”、“评述”、“评论”、“评析”(评价并论述),“探讨”或“探究”(探索研讨)。此类题答题步骤一般为三步: 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 我的观点 “若何”(怎么样) 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提升小结,提升小结,四、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3.牢记注意事项,规避风险,稳答稳扎,(1)就

14、材料中自己掌握史料最充分、最熟悉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观点1: 西方崛起是欧洲自身文明发展延续的结果,观点2: 西方崛起是本土文明延续和外来文明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比之下,不难发现命题呈现的材料中为观点1提供的有效信息要比为观点2提供的多,所以作答观点1相对难度较小,得分率往往较高。,-,四、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3.牢记注意事项,规避风险,稳答稳扎,(1)就材料中自己掌握史料最充分、最熟悉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2)尽量不论证逆向思维观点或轻易否定材料中的顺向思维观点,学者提出的某些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总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对学者观点进行合理的解读是一个较“讨

15、巧”的得分手段。否定式的作答应谨慎使用,除非学者观点有明显瑕疵,且你的论据确凿。再如: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考生持赞成、反对或另立观点均可,但从作答情况统计看,选择赞成的占88.5%,这从反面说明另立新论难度很大。,四、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3.牢记注意事项,规避风险,稳答稳扎,(1)就材料中自己掌握史料最充分、最熟悉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2)尽量不论证逆向思维观点或轻易否定材料中的顺向思维观点,(3)注意史论的时空限制,准确表述一个完整的历史观点,任何历史认识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存在基础之上的,而时空就是历史存在的方式。因此,运用材料论证时,必须对材料进行时空上的甄别,以免出现论证逻辑错误。如2015年全国卷第41题: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公式进行探讨。如果考生采用世界史在新航路开辟前的史实和中国史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史实,就会出现史料与史论时空不对应,史料不能印证史论成立。,四、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B.把握解题技巧,面对难题巧妙突破,3.牢记注意事项,规避风险,稳答稳扎,(1)就材料中自己掌握史料最充分、最熟悉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2)尽量不论证逆向思维观点或轻易否定材料中的顺向思维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