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xh****6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91.50KB
约40页
文档ID:56949438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_第1页
1/40

传媒人网(传媒人网()会员分享,更多新闻传播学考研资料请到传媒人论坛下载!)会员分享,更多新闻传播学考研资料请到传媒人论坛下载!1《《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方汉奇方汉奇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节 中国传播活动溯源 一、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 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传播作为口头传播的辅助手段还有结绳、图画、雕刻、烽烟、 旗鼓等 烽烟主要用于报警,旗鼓主要用于指挥进退 木铎:木铎:是我国古代传播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 铎,巡行于各地,既以宣达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与新闻的采集和发布相近 有了文字以后,古代的传播活动就更多样化了 甲骨文:甲骨文:大多是刻在龟甲或牛羊的肩胛骨上,记载的大多是殷商时期的事情,除少量纪事外,大多用于 祭祀和占卜 金文金文:盛行于周,传世的带有金文的铜器铸件,多为周代的产物,如毛公鼎,多用于记录商王诏书或国 家常法 岩刻岩刻:主要盛行于周以后,多用于颂德和纪功 春秋战国时期,传播活动更为频繁,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采取了修筑驰道、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和度 量衡制度,为社会传播的畅通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 汉代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面向全国臣民的政令发布工作也日趋经常化和规范化 两汉时代已经进入了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文字传播的载体,早期以竹、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有 关的信息直接用笔墨书写在竹简、木简或绢帛上虽然造纸术已经出现,但是由于工匠不多,产量不高,还不 普及,传播载体以竹简、木简和绢帛为主 三国魏晋时代历时近两百年,时局纷扰,是新闻住处的传播与交流和社会舆论十分活跃、旺盛的时代 驿传网络十分发达 这一时期主要的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 布告布告:是《三国志》中经常提到的用以“布告天下”的政府文告,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和各级政府制 颁的行政法令,以在固定地点悬挂或张贴为主 露布露布: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常用来配合军事行动是一种以流动的方式“露而宣布,欲四方速 知”的传播载体,主要用帛,也有用木板,因此也称露板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特别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 有时露布也被用来发布政治性的檄文力图不战而屈人之兵,做到先声夺人 作为社会上传播手段主要被普遍采用的有童谣和谣言前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舆情和民心 的向背 这一时期的传播载体主要是简牍、其次是纸,再次是帛。

直到东晋桓玄 403 年下令废简用纸后,才开始 了纸张独占鳌头的地位第二节 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 一、早期政府官报出现和唐代官报的发行制度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唐代官报的孕育和发展是从唐中期开始的,是和唐的藩镇制度紧密联系的随着藩镇势力的日益发展, 各节度使纷纷在长安设立办事机构,开始称邸,后改称上都留后院,又改称上都进奏院,简称进奏院进奏院 负责人称的进奏官,由地方派遣,因此只对派遣他们的藩镇长官负责,不受进行的管辖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 藩镇,用来介绍进行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就是最早的官报雏形,其性质接近于后来的邸报传媒人网(传媒人网()会员分享,更多新闻传播学考研资料请到传媒人论坛下载!)会员分享,更多新闻传播学考研资料请到传媒人论坛下载!2二、 “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 开元杂报(开元杂报(0606 年名解):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年名解):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集经纬集》》所收的所收的《《读开元杂报读开元杂报》》 一文 ““开元杂报开元杂报””并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只是孙樵为了行文的方便而随意使用的称呼,意为有关开元政事并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只是孙樵为了行文的方便而随意使用的称呼,意为有关开元政事 消息的杂乱报道。

对于它的性质,新闻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认为它是一种报纸,是一种类似消息的杂乱报道对于它的性质,新闻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认为它是一种报纸,是一种类似““进奏院状进奏院状”” ““邸吏报状邸吏报状””之类的报纸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原件早已失存之类的报纸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原件早已失存 敦煌进奏院状敦煌进奏院状:是被保留下来的仅存的两份唐代的官报是 1900 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 的残页这两份“进奏院状”都是由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州的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 因为沙州今在敦煌地区,所以被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 由于开元杂报已经无存,这两份报纸成为我国,同时 也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 唐代的报状是从记文书中游离出来的传播媒体,是一种和后来的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以传报来 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 三、唐代的其他传播活动 士人的传播活动,指发生在士人之间的人际交往与信息传播活动主要的传播手段有书信、著述、赋诗 等题壁是最常用的一种交换诗作的方式,把诗题于壁上,公之于众 印刷术在中唐时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主要用来印刷佛经,没有用来传递新闻信息。

第三节 宋代官办的“邸报”和流行于民间的“小报” 一、宋代官办的邸报和邸报的发行制度邸报邸报:到了宋代,开始出现了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邸报负责邸报发布工作 的是都进奏院宋初成立都进奏院对各进奏院的业务活动进行统一管理,其职责主要是收受和传递官文书,在 封建官僚机构内部传递信息在都进奏院的管辖下,负责信息采集和传报工作的是进奏官,经由进奏官传发出 去的封建政府官报,就是邸报 与唐代进奏院状的不同:首先,是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向地方官员会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 报;其次,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再次,由不定期转为定期发行,信息量 增大,时效性也有所增强 邸报的内容主要有皇帝的诏旨;皇帝的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军事情报、刑罚等活动邸报 的稿件大部分是进奏官从门下省的政府部门抄录来的,抄录的过程,也是选择和采集的过程邸报的编辑审定 工作,由中书省、门下省的检正、检详官负责,后又增加了门下省的给事中负责判报其任务主要是决定发报 稿件的取舍 邸报发出后,允许传抄和复制,并允许这些复制件以朝报或邸报的名义在社会上公开发售其读者主要 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

定本制度:定本制度: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 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 进奏官抄录给事中等负责编辑审定枢密院审查确定定本 二、宋代的小报和官方对小报的查禁 小报:小报:小报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可能在北宋初年都进奏院成 立以后不久就出现了,是以和政府有关部门编发的封建官报相对的民间报纸的形态出现的同邸报一样,小报 也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小报只是对这种类型的非官方报纸的习惯性称呼;小报的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 在省寺监司等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 小报是一种从 11 世纪初叶就风行社会的非官方报纸这种报纸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的和官方禁 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成为邸报的一个重要补充,突破了 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 三、宋代的其他传播活动 榜榜:是一种由政府部门发布的、以张贴的方式公布信息的新闻传播手段,其形式类似于唐以前的布告 但宋代的“榜” ,其提供信息之及时,使用频率和受百姓关注程度之高,都远超过汉唐。

“榜”通常是用来公布 法令的,但也经常用来公布希望公众尽快知道的诏旨、章奏和赏功罚罪等方面的事宜,非常时期也用来及时向传媒人网(传媒人网()会员分享,更多新闻传播学考研资料请到传媒人论坛下载!)会员分享,更多新闻传播学考研资料请到传媒人论坛下载!3公众公布战讯和群众关心的朝廷政事消息张贴的地点大多在居住密集、过往人等较多的内外城门口和市镇的 商业繁华地区榜成为发行面较小的邸报和小报的重要补充第四节 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元代官方的信息传播 元代的国祚很短,只有不到九十年的时间,还没有来得及建立全国性的官报发行体制 二、元代的民间新闻传播媒体“小本” 小本小本:是流行于元代民间的新闻传播媒体,这种小本由民间私自雕印发卖,内容主要是来自朝廷方面的 政事消息从内容、形式和发行的方式来看,这种小本很可能就是宋代小报的延续元代的言禁比宋代更甚, 小本的编印和发行都是私下进行的并不顺利 三、元代社会上的其他传播活动 元代的印刷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利用印刷和其他手段来传播住处的活动十分普遍第五节 明代的新闻传播事业 一、明代官报的抄传和发行制度 明代的官报由封建中央政府统一安排发布和抄传等事宜,发自首都的官报,仍被习惯地称为邸报。

明代的邸报的抄传工作主要通过三个环节首先首先是政通司:来自地方和在京臣僚们的奏章,绝大部分必 须经过政通司,是朝廷信息的总汇其次其次是六科,主要是将皇帝看过的,做了批示的,同意发布的章奏公开发 抄,供在京各衙门和“邸报”传抄;同时,还负责记录皇帝接见大臣时的谈话和指示即承担了采集、记录和 为邸报提供皇帝谕旨的工作再次再次是提塘,明制,各省派有提塘长驻京师,提塘相当于唐宋时期的邸吏或进奏 吏提塘官从六科发抄的各项谕旨和奏章中摘抄出来,经由提塘报房发出的官报通称为邸报 二、有关明邸报的几个问题 明代的邸报和唐宋时一样有很多别名,主要原因是因为邸报并没有固定的报头邸抄、朝报、除目、京 报等等 邸报的内容:有皇帝的谕旨;皇帝的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军事信息、科举方面的最新消息 等 明代的邸报基本上每日发行 明中叶以后,部分邸报开始使用印刷,在明朝,邸报手电筒手段始终都是多元的,有抄定的也有印刷的三、明代的民间报房和抄报行 明中叶以后,民间新闻传播活动日趋活跃,开始出现了民间的报房和从事抄报工作的专门行业明早期 的民办报房很可能是从官方的提塘报房分离出来的民办报房问世后,它的官方消息仍然来自于六科,或间接 得自提塘报房。

除抄传和发行邸报外,民间报房还从事报录、印卖缙绅录、鼎甲单,出版时临时编印时事小本 等类活动,增加收入 四、 《万历邸钞》 《天变邸钞》和《急选报》 明代邸报的原件已现在无存,被保存下来的只有当时人的摘抄本和被某些明人书籍做为附录保存下来的 邸报的翻印件 《《万历邸钞万历邸钞》》:明抄本《万历邸钞》共 32 册,现存台北“中央图书馆” ,这部抄本是将万历一朝的邸报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而成的抄录者在摘录的过程中做了一些编辑整理的工作,包括删节、增加一些“摘由” , 增加一些注释性的说明,并适当做一些综合所以只是部分地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 《《天变邸钞天变邸钞》》:是一份专门报道在明熹宗时期,发生在北京的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纸天变邸钞原件 已经无存,它的全文是被当时人根据原件或抄件,以附录的方式辑入私人文集或丛刻,间接保存下来的 《天》 的报道并非官方发布,而是抄报人自己编写的,出于民间报房,属于临时发刊、大量复印出售、广为传播的那 一类民间报房出版的报纸 《《急选报急选报》》:是唯一保存至今的明代报纸原件 《急选报》出版于万历年间,用雕版印刷,内容是吏部急 选官员的名单这份急选报没有注明出版单位和编辑发行人的姓名,估计是民间报房的产物,是民间报房“邸传媒人网(传媒人网()会员分享,更多新闻传播学考研资料请到传媒人论坛下载!)会员分享,更多新闻传播学考研资料请到传媒人论坛下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