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学习方法与心理辅导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934198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 页数:191 大小:8.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学习方法与心理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91页
高中生学习方法与心理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91页
高中生学习方法与心理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91页
高中生学习方法与心理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91页
高中生学习方法与心理辅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学习方法与心理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学习方法与心理辅导(1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目目 录录 第一篇第一篇 学习方法辅导学习方法辅导第一章第一章 学习这回事学习这回事4第二章第二章 什么样的方法才是好方法什么样的方法才是好方法20第三章第三章 高中阶段要学会听课高中阶段要学会听课23第四章第四章 记忆的艺术记忆的艺术29第五章决胜高考必备的习惯第五章决胜高考必备的习惯总结总结 52第六章第六章 考试的应对附考试焦虑测验考试的应对附考试焦虑测验(TAI) 57第七章第七章 学习过程中的劳逸结合学习过程中的劳逸结合67 第二篇第二篇 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第一章情绪的管理附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第一章情绪的管理附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7

2、2第二章第二章 注意力集中困难辅导注意力集中困难辅导 100第三章第三章 人际交往的艺术附交往焦虑量表人际交往的艺术附交往焦虑量表104第四章第四章 男女生交往问题男女生交往问题119第五章第五章 感恩父母感恩父母125第六章第六章 时间管理的艺术时间管理的艺术142第七章第七章 厌学问题附中学生学习动机测验问卷厌学问题附中学生学习动机测验问卷154第八章第八章 自信心的培养附自信心测试自信心的培养附自信心测试161第九章第九章 把自己激励成超人把自己激励成超人179第十章第十章 高中生必读的几则故事高中生必读的几则故事1881883第一章第一章 学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学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3、一、学习的概念 (一) 、心理学解释 学习是指学习者因实践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目前比较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界定是:“学习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 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 而我们通常所讲的学习一般是指人类的学习或在校学生的学习。 (二) 、学习的理论 学习在教育学领域中,一般认为学习是人类个体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掌握 客观规律、使身心获得发展的社会活动,学习的本质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它把 学习当作一种社会活动来考察的。而心理学领域内大家比较赞成的是指人和动物因经验而引起 的倾向或能力相对持久的

4、变化过程,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 表现出外显的行为。它着重考察的是学习的心理机制。 以下是四个心理学派的对于学习的解释: 行为主义: 1. 动物的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2. 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强化与反应之间的习惯性联结。 3. 斯金纳派新行为主义认为-塑造有机体行为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 4. 学习就是条件作用,学习就是行为,至于思维也是一种能够被分解和编制成详细行为目录 的行为。它主要强调的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格式塔学派: 学习的实质和目的不在于强化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而在于形成和发展 “格式塔”(即形成和发展人的内在认知结构、完形) 。格式塔强

5、调的则是形成和发展“格式塔”。 建构主义: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主动性的发 挥。学习过程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运用原有的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 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学习既是个性化行为,又是社会性活动,学习需要对话与合作。学 习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中。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学习是自我概念的变化,是价值与潜能的实现。 当前被大家接受最多的就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改革就是以建构主义 的理论为依据。在教材编制和大纲制定上都体现出建构主义的思想。 建构主义简介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其最

6、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 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皮亚 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 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 知结构得到发展。 认知发展领域的建构主义 认知发展领域的建构主义 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 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 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

7、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 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 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 ,而顺应则是认 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 。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 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 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 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4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这

8、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 本观点。 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 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 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 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境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 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 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 (1)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

9、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 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2) 、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境,对外部信 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 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因此,学习,不是像 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那样。 (3) 、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 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

10、调 整和改变。 (4) 、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 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同化顺应同化顺应循环往复,平衡不平衡平衡 不平衡,相互交替,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 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 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 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建构主义的教学与学习模式(三) 、学校学习的特点 学校学习更多的是一种对知识的记忆、运用以及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思维能力 的培养。 就表象上看,

11、我们做的工作就是: 上课、自习、考试 就内容上看就是:5认识一些词语、句子、语法、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等; 理解这些语法、概念、定理、公式等; 能灵活运用这些语法、概念、公式来做题; 就本质上来说:我们的学习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实现对我们原有知识结构的重新建构。就本质上来说:我们的学习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实现对我们原有知识结构的重新建构。 什么是知识结构?什么是知识结构? 所谓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为了某种目的的需要,按一定的组合方式和比例关系所建构的,由各 类知识所组成的,具有开放、动态、通用和多层次特点的知识构架。 知识结构特点:系统性强、整体性强的知识结构,更有益于学习(接受)新的知识点

12、。 而相反,大脑中的知识体系凌乱,彼此之间关联性低、层次不明显。这样的知识结构不利于 新知识的获得即意义的建构。 知识结构的表征知识结构图6(知识结构)电磁学7(四) 、学习的最佳状态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大脑脑电波的四个工作区段: 1、当你非常清醒并十分警觉,或者你在交谈、做报告、正在做一道有关的逻辑题,你的大脑 很可能会以 1325 周/秒的速度传送和接受信息,我们把它叫做 波; 2、当你开始感觉到睡意朦胧时介于全睡和全醒的过渡区域你的脑电波会以 47 周/ 秒的速度运动,即 波; 3、当你完全进入深睡,你的大脑就以 0.53 周/秒的速度运动,即 波。你的呼吸深入,心 跳放慢,血压和体温下降

13、。 4、而大脑在 812 周/秒的速度上运动的区段称为 波,该阶段也被称为放松性警觉 (relaxed alertness) 。 美国快速学习先驱泰丽怀勒韦伯(Terry Wyler Webb)指出, 波很快的脑电波“对我 们度过白天很有好处,但抑制了我们进入大脑更深层面。在 、 波类型中可以进入更深的 层面,这两种脑电波以放松、注意力集中和舒适等主观感受为特征。就是在 、 波状态下, 非凡的记忆力、高度专注和不同寻常的创造力都可以取得。如何进入放松性警觉状态 你怎样取得那种状态呢?数以千计的人通过每天的静心或放松性活动、特别是深呼吸来取得。 但是,越来越多的教师确信,几种音乐能更快、更容易地

14、取得这些效果。韦伯指出:“某些类 型的音乐节奏有助于放松身体、安抚呼吸、平静 波振颤,并引发极易于进行新信息学习的、 舒缓的放松性警觉状态。 ” 但是研究人员现在已经发现,一些巴洛克音乐是快速提高学习效果的理想音乐,一部分原因 是因为巴罗克音乐每分钟 6070 拍的节奏与 脑电波一致。 什么是巴洛克音乐8巴洛克是一个时期,而不是一种风格,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乐。音乐的 巴洛克时期通常认为大致是从 1600 年至 1750 年,即从蒙特威尔地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1750 年,对位法大师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与世长辞,标志着巴洛克巅峰的对位法音乐的 终结,也标志着巴洛克时代的终

15、结。之所以称这一时期为巴洛克,是由于一时期音乐表达的技 术及方式基本上有它一定程度的共同点,所以用此名词来标志,并无特殊的意义。巴洛克 (Baroque)一词来自法语,追本溯源是葡萄牙语 barroco,意谓形态不圆的珍珠。是巴洛克末 期评论家们在评论此一时期的音乐时所首先使用的,而且一般含有贬意,指粗陋的、奇异的、 夸张的音乐。巴洛克之后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们趋于将音乐语言简化和规范化,在他们看来, 巴洛克音乐过于夸饰而不够规范。 意义: 巴洛克音乐每分钟约 60 拍,与我们人类的脉搏与呼吸频率大致相同,使我们的脉搏和呼吸 在这一节拍上趋于中和与稳定。巴洛克音乐的低振幅、低频率又可以诱发与增强我们大脑中的 波,促进脑内吗啡的分泌,使大脑进入最活跃的状态,让人进入一种超级脑能境界,能让 学习、记忆和创造性思维获得充分的施展,从而大大提高大脑的效率 。 由著名的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