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家余:高考综合题的命题思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930822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7.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姜家余:高考综合题的命题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姜家余:高考综合题的命题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姜家余:高考综合题的命题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姜家余:高考综合题的命题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姜家余:高考综合题的命题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姜家余:高考综合题的命题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姜家余:高考综合题的命题思想(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综合题的命题思想 以安徽省近六年高考题为例 滁州市 姜家余 2015.3.28,高考命题要一个体现,二个有利。 要体现课标的理念 :高考试题要体现、落实、达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目标、标准。 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材:肩负选拔的责任,试题具有测试考生“四种”能力的功能。 有利于中学教学:高考还对中学基础教育教学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基于以上三点,通过对安徽省高考自主命题六年来的地理综合题分析,认为其命题思想是:源于生活、根于教材、重在能力、意在情感。,一.注重联系实际、取材源于生活课标理念和学科特点,决定高考题、尤其是高考综合题必须要联系实际、源于生活,这是学科特点和时代赋予的使命

2、。,1从题干分析:每年题干都有“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从材料分析:(10年) 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12年)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14年)乙地境内多中低山,坡度多在35以下,森林覆盖率约为46%,曾承办国际雪联滑雪积分赛等赛事,目前正在积极参与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工作。,3从设问分析:09年: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10年:说明

3、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11年:分析部分在沪皖籍从业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 12年: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采取的主要措施。 13年: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 14年:月日承办冬奥会雪上项目比赛的有利自然条件。,4从答案分析: 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机会增多;与上海相比,安徽的生产生活成本较低,劳动力资源丰富,能源、原料充足;安徽政策优惠,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返乡人员掌握了技术、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具有乡土情感。(10年)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

4、顾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11年)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人口增多,林地遭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12年) 生活处处有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二利于中学教学、知识根于教材教材是体现课标理念、落实课标目标和要求的材料,是具体知识点和知识系统性的载体。尽管全国“一标多本”, 尽管相对课标教材内容上做了适当的扩展,知识上做些铺垫,但作为教材,仍然是一线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本”,是高考命题者要思考的源地。从高考对中学基础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看,高考试题应有利于中学教学、知识应根于

5、教材。,1.答案直接来自教材的原话:(11年34题的第3小题)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顾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 (人教版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第84页),2. 插图源自教材:,3答案源自教材知识的迁移和整合: 12年34第3小题:分析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武汉、防城港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10年34题第3小题: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3年35题第3小题:针对果业发展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由此可见,掌握

6、教材、夯实基础是多么的重要!,三强调运用探究、重在能力测试知识是考查的对象,更是考查能力的载体。“四种”能力是高校选拔人材的依据。纵观安徽省六年自主命题的综合题可以发现,试题具有” “三个” 淡化、“三个” 强化和“三个”关注的特点。,所谓的知识运用能力,实质上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试题既可以通过设置新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在理解题目(了解实际)的基础上,将相关的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中,对问题做出理论上的分析、归纳、解释;也可以给出基本理论,要求考生提出适用于该理论的实际问题。相对选择题而言,综合题考查考生的能力更全面,“四种”能力都能考查到,尤其是描述、阐释能力和论证

7、、探讨能力的考查。,1.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09年33题第2小题: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10年34题第2小题: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12年35题第2小题: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14年34.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地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甘肃生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 位优势。说明依托中

8、药材发展工业对 甘肃省的积极影响。,2.描述能力 描述是指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表现地理事物的特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定性概况,二是定量表述,要看图说实话,恰如其分。如:14年的第1小题:描述图示地区霾的年平均日数空间分布特点。,13年的第1小题: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3.论证与探讨课标强调探究地理问题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要求联系实际探究地理问题。要求考生能将正确的全球意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可待续发展观念(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等在探究中得以体现。,如:13年的(3)针对果业发展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

9、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新村缺乏等问题突出。(3)针对果业发展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11分) (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09年(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

10、干 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12年的(2)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10年34题第3小题: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课标强调探究地理问题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要求联系实际探究地理问题。要求考生能将正确的全球意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可待续发展观念(循环

11、经济、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等观念在探究中得以体现。,有的题目是不需要地理知识的,完全是“四种”能力的体现。 如:描述类题目。描述图示地区霾的年平均日数空间分布特点。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图5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14福建)。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是A.B.C. D.,江南十校:,公务员考试:图形推理题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四蕴含时代理念、意在提升情感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时代性,涉及大量事关地区和全球可待续发展问题。要引导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国情,关注我国

12、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要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具有全球意识及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可待续发展观念,以及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有这些,在高考综合题中都有丰富的蕴含.,如: 13年:针对果业发展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 09年: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12年: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10年: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14年:说明依托中药材发展工业对甘肃省的积极影

13、响。,课堂教育、教学:其中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能力的培养过程是教学,情感的升华过程是教育。知识是基础,能力是载体,情感是目的。通过活动获取知识、通过应用培养能力、通过体验升华情感。情感的升华非一日之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这个道理。,五、备考策略1. 分析的目的在于备考,分析透彻了,策略也就明白了。2.关于考试说明世界地理明年我省将用全国卷,今年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一年。自从2009年安徽省自主命题至今已六年,每年的高考试卷中,综合题两题都是中国地理,今年是否会有世界地理,值得大家关注。实际上,全国卷还分新课标全国卷1和新课标全国卷2以及大纲卷三套试卷 。以2014年三套试卷为例 :,(1).三套试卷共四道世界地理,每道题的图定位都不难。世界某个区域图只是载体,目的不是考查学生对世界某区域的定位,而是在这个区域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考查四种能力。(2).区域是个筐,什么都能装,既能考自然也能考人文。(3).体现了“要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具有全球意识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这也符合当前国内、国际发展形势,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要走出去,树立全球意识、合作意识、共赢(双赢)意识。,(4).江南十校中的世界地理,谢 谢 大 家!,2015.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