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提要总序,小序简体版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927534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库全书提要总序,小序简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库全书提要总序,小序简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库全书提要总序,小序简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库全书提要总序,小序简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库全书提要总序,小序简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库全书提要总序,小序简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库全书提要总序,小序简体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经部 经部总叙 经禀圣裁,垂型万世,删定之旨,如日中天,无所容其赞述,所论次者, 诂经之说而已,自汉京以后垂二千年,儒者沿波,学凡六变,其初专门授受,递禀师承, 非惟诂训相传,莫敢同异,即篇章字句,亦恪守所闻,其学笃实谨严,及其弊也拘,王弼、 王肃稍持异议,流风所散,或信或疑,越孔、贾、啖、赵以及北宋孙复、刘敞等,各自论 说不相统摄,及其弊也维。洛闽继起,道学大昌,摆落汉唐,独研义理,凡经师旧说,俱 排斥以为不足信,其学务别是非,及其弊也悍如王柏、吴澄攻驳经文,动辄删改之类,学 脉旁分,攀援日众,驱除异己,务定一尊,自宋末以逮明初,其学见异不迁,及其弊也党 如论语集注误引夏

2、包咸夏瑚商琏之说,张承中四书通证即缺此一条,以讳其误, 如王柏删国风三十二篇,许谦疑之,吴师道反以为非之类,主持太过,势有所偏,材 辨聪明,激而横决,自明正德嘉靖以后,其学各抒心得,及其弊也肆如王守仁之未派,皆 以狂禅解经之类。 。空谈臆断,考证必疏,于是博雅之儒,引古义以抵其源,国初诸家,其 学征实不诬,及其弊也琐如一字音训动辨数百言之类,要其归宿,不过汉学宋学两家互为 胜负。夫汉学具有根柢,讲学者以浅陋轻之,不足服汉儒也,宋学具有精微,读书者以空 疏薄之,亦不足服宋儒也。消融门户之见而各取所长,则私心祛而公理出,公理出而经义 明矣。盖经者非他,既天下之公理而已。今参稽从说,务取持平,各明去

3、取之故,分为十 类:曰易、曰书、曰诗、曰礼、曰孝经、曰五经总类、曰四书、曰乐、曰小学。 易类小叙 圣人觉世牖民,大抵因事以寓教:诗寓以风谣, 礼寓以节文, 尚书 、 春秋 寓于史,而易则寓于卜筮,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左传所记诸占, 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于禨祥,再变而为陈、 邵,务穷造化, 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瑷、程子,始阐 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 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 驳。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 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援以入易

4、 ,故易愈繁,夫六十四卦皆有君子以字, 其爻象多戒占者,圣人之情,见乎词矣,其余皆易之一端,非其本也,今参校诸家, 经因象立教者为宗,而其他易外别传者亦兼收以尽其变,各为条论,具列于左。 书类小叙 书以道政事,儒者不能异说也,小序之依托,五行传之附会,久论定矣,然诸家聚 讼,犹有四端:曰今文古文、曰错简、曰禹贡 山水 、曰洪范 畴数 。夫古文之 辨,至阎若璩始明。朱彝尊谓是书久颁学官,其言多缀辑逸经成文,无悖于理,汾阴汉鼎 良亦善喻,吴澄举而删之,非可行之道也,禹迹大抵在中原,而论者多当南渡,昔疏今密, 其势则然,然尺短寸长,互相补苴,固宜兼收并蓄,以证异同,若夫刘向记酒诰 诏诰 脱简仅三,而

5、诸儒动称数十,班固牵洪范于洛书 ,诸儒并及河图 ,支离,淆经 义矣,故王柏书疑 、蔡沈皇极数之类,非解经之正轨者,咸无取焉。 诗类小叙 诗人四家,毛氏独传,唐以前无异论,宋以后则众说争矣。然攻汉学者意 不尽在于经义,务胜汉儒而已,伸汉学者义亦不尽在于经义,愤宋儒之底汉儒而已,各挟 一不相下之心,而又济以不平之气,激而过当,亦其势然欤,夫解春秋者惟公羊 多驳,其中高子沈子之说,殆转相附益,要其大义数十,传自圣门者,不能废也,诗序称子夏,而所引高子、 孟仲子乃战国时人,固后来挽续之明证,即成伯瑍等所指篇首一句经师口授,亦未必不失 其真,然去古未远,必有所受,意其真膺相半,亦近似公羊 ,全信全疑,均

6、为偏见,今 参稽众说,务协其平,苟不至程大昌之妄改旧文,王柏之横删圣籍者,论有可采,并录存 之,以消融百年之门户至于鸟兽草木之名,训诂声音之学,皆事须考证,非可空谈,今所 采辑,则尊汉学者居多焉。 礼类小叙 古称议礼如聚颂,然仪礼难读,儒者罕通,不能聚颂。 礼记辑自汉儒,某增某减, 具有主名,亦毋庸聚颂,所辨论求胜者, 周礼一书而已,考大司乐章,先见于魏文侯时, 理不容伪,河间献王但言阙冬官一篇,不言简编失次,则窜乱移补者亦妄。三礼并立, 亦从古本,无可疑也。郑康成注,贾公彦、孔颖达疏,于名物度数特详,宋儒攻击,仅摭 其好引谶纬一失,至其训诂则弗能逾越,盖得其节文,乃可推制作之精意,不比孝经

7、、 论语可推寻文句而谈,本汉唐之注疏,而佐以宋儒之义理,亦无可疑也,谨以类区分, 定为六目,曰周礼、曰仪礼、曰礼记、曰三礼总义、曰通礼、曰杂礼书,六目之中各以时 代为先后,庶源流同异,可比而可焉。 春秋类小叙 说经家之有门户,自春秋三传始,然迄能并立于世,其间诸儒之论,中 唐以前则左氏胜,啖助赵匡以逮北宋则公羊谷梁胜,孙复刘敞之流,名为弃传从经,所弃 者特左氏事迹,公羊谷梁月日利耳,其推阐讥贬,少可多否,实阴本公羊公梁法、犹诛邓 析用竹刑也,夫删除事迹,何由知其是非,无案而断,春秋是其射覆矣,圣人禁人为非, 亦予人为善,经典所述,不乏褒词,而操笔临文,乃无人不加诛绝,春秋岂吉网络钳乎, 至于用

8、夏时则改正朔,削尊号则贬天王,春秋又何僭以乱也,沿波不返,此类宏多,虽旧 说流传,不能尽废,要以且实有征,平易为本者为本,其瑕玉互见者,则别白而存之,游 谈臆说,以私意乱圣经者,则仅存其目,盖六以之中,惟易包众理,事事可通,春秋具列 事实,亦人人可解,一知半见,议论易生,著录之繁,二经为最,故取之不敢不慎也。 孝经类小叙 蔡邕明堂论引魏文候孝经传,吕览审微篇亦引孝经诸候章,则其来古矣,然授受无绪, 故陈騤注、应辰皆疑其伪。今观其文,去二戴所录为近,要为七十徒之遗书。使河间献王 采入一百三十一篇,与儒行 、 缁衣转从其类,惟其各出别行,称孔子所作,传录者 又分章标目,自名一经,后儒遂以不类系辞论

9、语绳之,亦有由矣,中间孔郑两本,互相胜 负,始以开元御注用今文,遵制者从郑,后以朱子刊误用古文,讲学者又转而从孔,要其 文句小异,义理不殊,当以黄郑之言为定论语见黄氏日钞 ,故今之所录,惟取其词达理 明,有裨来学,不复以今文古文区分门户,徒酿水火之争,盖注经者明道之事,非分朋角 胜之事也。 五经总义类小叙 汉代经师如韩婴,治诗兼治易者,其训诂皆各自为书,宣帝时始有石渠五经杂议十 八篇,汉志无类可隶,遂杂置孝经中,隋志录许慎五经异义以下诸家,亦附论 语之末,旧唐书志始别名经解,诸家著录因之,然不见兼括诸经之义,朱彝尊作经义考 别目曰群经,盖觉其未安而采刘勰正纬之语以改之,不见为训诂之文,徐干学刻

10、九经解,顾湄兼采总集经解之义,名曰总经解,何焯复斥其不通语见沈廷芳所刻何焯点校经解目录 中,盖正名若是之乱也,考隋志于统说诸经不别为部分,然论语类末称孔丛家语尔雅诸书 并五以总义,附于此篇,则固称五经总义矣,今准以立名,庶犹近古,论语孝经孟子中自为书,实均五 经之流别,亦足以统该之矣,其校正文字,经及传经诸图,并约略附焉,从其类也。 四书类小叙 论语孟子旧各为帙,大学中庸旧礼记之二篇,其编为四书自宋淳熙始,其悬为令甲,则 自元佑延复科举始,古来无是名也。然二戴所录曲礼檀弓诸篇,非一人之书,迨立名曰礼 记,礼记遂为一家,既王逸所录屈原宋玉诸篇,汉志均为之赋,迨立名曰楚辞,楚辞遂亦 为一家,元邱葵

11、周礼补亡序称圣朝以六经取士,则当时固经以四书为一经,前创后因,久 则为律,是固难以一说拘矣,今从明史艺文志例,别立四书一门,亦所谓礼以义起也,朱 彝尊经义考于四书之前仍立论语、孟子二类,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凡说大学中庸者皆附于 礼类,盖欲不去饭羊,略存古义,然朱子书行五百载,赵岐何晏以下,古籍存者寥寥,梁 武帝义疏以下,且散帙并尽,元明以来之所解,皆自四书分出者耳,明史并入四书,盖循 其实,今亦不复强析所其名焉。 乐类小序 沈约称乐经亡于秦,考诸古籍,惟礼记经解有乐教之文,伏生尚书大传 引辟舟张四语,亦谓之乐 ,然他书均不云有乐经 隋志:乐经 (四卷) ,盖 王莽元始三年所立,贾公彦考工记磬氏疏

12、所称乐曰,当即莽书,非古乐经也。 ,大抵乐之纲目具于礼 ,其歌词具于于诗 ,其铿锵鼓舞则传在伶官,初制氏所 记,盖其遗谱,非别有一经为圣人手定也,特以宣豫导和,感神人而通天地,厥义至精, 故尊其教于经。而后代锺律之书亦遂得著录于经部,不与艺术同科,顾自汉氏以来,兼陈 雅俗,艳歌侧调,并隶云韶,于是诸史所登,虽细致筝琶,亦附于经末,循是以往,将小 说稗官未尝不记言记事,亦附之书与春秋乎。悖理伤教,于斯为甚,今区别诸书, 惟以辨律吕,明雅乐者,仍列于经,其讴歌末技,均退列杂艺词曲两类中,用以见大乐元 音,道侔天地,非郑声所得而奸也。 小学类小叙 古小学所教,不过六书之类,故汉志以弟子职附孝经 ,而

13、史 、 籀等 十四家四十五篇列为小学, 隋志增经书法、书品,已非初旨,自朱子作小学以配 大学 ,赵希弁读书附志遂以弟子职之类并入小学,又以蒙求之类相并参列, 而小学益多岐矣,考订源流,惟汉志根据经义,要为近古,今以论幼仪者别入儒家, 以论笔法者别入杂艺, 蒙求之属,隶属故事,以便记诵者别入类书。惟以尔雅以下 编为训诂, 说文以下编为字书, 广韵以下编为韵书。庶体例谨严,不失古义,其有 兼属两家者,则各以所重为主如、李焘说文五音韵谱实字书,袁子让字学元元实 论等韵之类。 ,悉条其得失,具于本篇。 二、史部 史部总叙 史之为道,撰述之欲其简,考证则欲其详,莫简于春秋,莫详于左传,鲁史所录,具载 一

14、事之始未,圣人观其始未,得其是非,而后能定一字之褒贬,此作史之资考证者也,丘 明录以为传,后人观其本末,得其是非,而后能知一字之所以褒贬,此读史之资考证者也, 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做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儒者好 为大言,动曰舍传以求经,此其说必不通,其或通者,必私求诸传,诈称舍传云尔。司马 光通鉴世称绝作,不知其先为长编后为考异,高似孙纬略载其与宋敏求书,称其到洛八年,始了晋宋齐梁陈隋六代,唐文字尤多,依年月编次为草卷,以四丈为一卷,计不减六七百 卷,又称光作通鉴一事用三事出处纂成,用杂史诸书几二百二十二家,李焘巽严集亦称张 新甫见洛阳有资治通鉴草稿盈两屋案:焘集今

15、已佚,此据马端临文献通考述其父廷鸾 之言。 ,今观其书,如淖方成祸水之语,则采及飞燕外传,张巽冰山之语,则采及开元天宝 遗事,并小说亦不遗之,然则古来著录于正史之外,兼收博采,列目分编,其必有故矣, 今总括群书,分十五类,首曰正史,大纲也,次曰编年、曰别史、曰杂史、曰诏令、曰奏 议、曰传记、曰史钞、曰载记,皆参考纪传者也,曰时令、曰地理、曰职官、曰政书、曰 目录、皆参考诸志者也,曰史评、参考论赞者也,旧有谱谍一门,既不分颁于外,家乘亦 不上于官,徒存虚目,故从删焉,考私家记载,惟宋明二代为多,盖宋明人皆好议论,议 论异则门户分,门户分则朋党立,朋党立则恩怨结,恩怨既结,得志则排挤于朝廷,不得

16、志则以笔墨相报复,其中是非颠倒,颇亦荧听,然虽有疑狱,合众证而质之,必得其情, 虽有虚词,参证众说而核之,亦必得其情,张师棣南迁录之妄邻国之事无质也,赵宾退录 证以金国官制而知之,碧云一书诬谤文彦博范仲淹诸人,晁公武以为真出梅尧臣,王銍以 为出自魏泰,邵博又证其真出自尧臣,可谓聚讼,李焘卒参互而辨定之,至今遂无异说, 此矣考证欲详之一验,然则史部诸书,自鄙倍冗杂,灼然无可采录外,其有稗于正史者, 固均宜择而存之矣! 正史类小叙 正史之名见于隋志,至宋而定着十有七,明刊监版,合宋辽金元四史为二十有一,皇上 钦定明史,又诏增旧唐书为二十有三,近搜罗四库,薛据正旧五代史得裒集成编, 。钦禀睿 裁与欧阳修书并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