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毅衡符号学讲义第9讲:符码与元语言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6925355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赵毅衡符号学讲义第9讲:符码与元语言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赵毅衡符号学讲义第9讲:符码与元语言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赵毅衡符号学讲义第9讲:符码与元语言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赵毅衡符号学讲义第9讲:符码与元语言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赵毅衡符号学讲义第9讲:符码与元语言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赵毅衡符号学讲义第9讲:符码与元语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毅衡符号学讲义第9讲:符码与元语言(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讲:符码与元语言 Code and Metalanguage,符码:编码,解码 元语言 “断无不可解之理” 自携元语言,能力元语言,文化元语言 元语言冲突:同层次,异层次 阐释漩涡 元元语言,“评价漩涡”,符码 (code),信息本身只是可感知的刺激,其意义植入,其意义解释,都靠符码作为“翻译工具”。 这个术语常译为 “代码” 、“信码” 。以“符码”比较恰当。 雅克布森认为索绪尔说的“语言” 就是符码,“言语” 就是信息; 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符码是符号人类学的“社会文化行为的底层规则”。 绝大部分符码,并不像电报密码本那样一清二楚,也不像运动比赛规则条理分明,甚至不能肯定符码是某种预先决

2、定的解释意义的规定。,强编码(strong coding),发出者对符号信息进行“编码”,意义就被编入符号文本;符号信息的接收者对符号信息进行“解码”,信息还原成意义。这是符号传达的理想过程。 在实用/科技的符合系统中,符码往往是强制式的。解释几乎是固定的:错了就是错了,解码忠实地复制编码。 数学教师出题,编码过程是把答案隐藏起来变成问卷,学生答题则是把问卷还原为教师提出的原意。这样的表意过程是“强编码符号”。,弱编码(weak coding),但是艺术/文化符号表意,发送者的编码就不可能那么强力,艺术符号信息术语弱编码。接收者对符号信息的解释,一方面享受很大的机动余地,另一方面也没有证据说明

3、他的解释肯定正确。 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也就成了一种艺术,因为不得不对弱编码符号提出一种能令人信服的解释。,弱编码结果之一: 不足解码(underdecoding),弱编码表意给解码机动权,结果是不足或附加解码。 当解释者不拥有关于文本既定符码的足够了解时,就只能从经验过的类似解释活动中抽取若干片断组成一种粗糙的,临时的,假定性的符码,对文本进行试探性解码。 不足解码的例子经常见到:当解释者因为各种原因,只能用不足解码作尝试性解释。适量的解码很少出现. 在实用/科学的日常符号活动中,一般都是从不足解码开始,渐渐迫近适量解码。艺术却可能停留于不足解码。,弱编码结果之二: 附加解码(overdeco

4、ding),在既定的符码之外尝试加上一些符码,形成附加解码。 修辞性附加解码:文本“欲言又止”,解码道出未说之意;文本“欲盖弥彰”,解码道出隐藏的内容。 风格性附加解码:对某些信息形式,解码时体味出“史诗般的宏伟”,或“婉转蕴藉”。在直接的意义上附加了新的解码。 艺术或宗教文本,经常未充分编码,文化规约也没有对文本的做出充分编码,每次解释就都是一次新的附加解码的尝试。 艺术、宗教文本,既受符码支配,又不受符码支配。其解释,常常是从适量解码上不断增添附加解码,解释出更多意义。,文化与编码强弱,解码方式与文化有重大关系:纪律严明的民族,编码与解码都不允许过分离谱。 北欧人心中的意大利符码文化:在意

5、大利,如果一个路标警告每小时不超过50公里,司机仍要超速。又有路标:“危险!请减速到每小时10公里。”那么司机会稍微开慢一点点。 “意大利作风”就是符号弱编码:发出可以任意,解释可打折扣。,元语言:符码的集合,符码是个别符号表意的解释规则,符码集合称为元语言。 元语言的存在,意味着整个符号体系的“可翻译性”。所谓意义,就是可以用符号体系(例如另一种语言)解释。 任何意义“翻译”,不管是翻译成外语,还是翻译成“解释语言”,都必须靠一个元语言体系。 元语言,就是能使文本在阐释活动中显现为意义的一套规则体系。,元符号?元语言?,“元符号”是“关于符号的符号”。洛克称语词为元符号(metasign)很

6、正确。 元符号是个别的,原子化的;而元语言必须形成完整的体系,所以借用语言学的术语元语言,以指明其体系特征。 元语言不仅是意义实现的先决条件,元语言也是意义存在的先决条件:面对一个文本,任何阐释必须有元语言集合的支持:文本并不具有独立的本体存在,文本面对阐释才存在。,元语言冲突,接收者使用不同的元语言集合,就会得出不同的意义。 反过来说,接收者之所以有不同理解,所谓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原因就在于使用的元语言集合成分不同。 不同的接收者完全可以采用不同的元语言集合,这就是为什么同一文本能产生无穷的岐出意义; 同一个接收者也可以前后使用不同的元语言集合,这样他的理解就会先后不同,他改变了对文

7、本原先的理解。,元语言解决悖论又创造悖论,哥德尔定律(Godels Theorum): 一个描述系统是自洽的,那它就是不完备的; 一个描述系统是完备的,那它就是不自洽的。 塞维尔的理发师说他给城里所有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胡子,他就得给自己刮胡子。罗素的解答:理发师是规则制定者,不属于这个规则范围。 叙述者可以叙述任何故事,但是无法叙述这次叙述。 因此,只能说元语言解决下一层的矛盾,而不解决自身的矛盾。,“阐释漩涡”(Vortex of Interpretations),元语言产生的歧义,是元语言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次阐释活动,所用的可能是不同的元语言集合。 在同一个阐释主体

8、的同一次阐释努力中,使用了两套以上不同的元语言集合,那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 当两套元语言集合产生完全相反的意义,在什么情况下一个意义能取消另一个意义? 如果两套元语言集合同样有效,两个冲突意义并立,此时符号解释以什么形态出现?,强迫出现意义,乔姆斯基在1957年造出来挑战语法概率论模式的句子“无色的绿思狂暴地沉睡” 究竟为什么有意义?赵元任在他的名文“从胡说中寻找意义”证明:在释义压力下它必须有意义,不然信息无法完成表意过程。 爱丽丝奇遇记中爱丽丝在国王房间中发现的那首胡诌诗(“Twas brillig, and the slithy toves”)整篇音韵铿锵煞有介事,却无一有意义的词,为什

9、么批评家R.P. 布莱克穆尔盛赞此诗是“艺术中成为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整个运动的先驱”? 托多洛夫认为:“自创语言永远是有根据的,字创词语者的新词,或是语言的,或是反语言的,但永远不会是非语言的”。,天书,徐冰的天书2000字中,没有一个能认出的汉语字,艺术文本本身改造了阐释元语言集合,使它对这个无意义的文本施加了强制性压力,迫使它们不得不产生意义。 徐冰的解说:“当你认真地假戏真做到了一定程度时当那书做的很漂亮,就像圣书那样,这么漂亮,这么郑重其事的书,怎么可能读不出内容?刚一进展厅,他(参观者)会以为这些字都是错的,但时间长了,当他发现到处都是错字的时候,这是他就会有一种倒错感,他会对自

10、己有所怀疑“。,断无不可解之理:正解与近解,谢榛四溟诗话说“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也”。 何文焕在历代诗话索考一文中评注说:“解诗不可泥而断无不可解之理”。 元语言积累达到足够的压力,就不存在“不可解”的文本,永远可以产生“近解”。 喀勒:“只要有一个合适的语境,我们总是可以把无意义变成有意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Namah ratnatrayaya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namo aryavalokitesvaraya 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啰耶。 bodhi-satvaya 菩提萨埵婆耶。 mahasatvaya 摩诃萨埵婆耶。 mah

11、a karunikaya 摩诃迦卢尼迦耶。,对大悲咒的理解各不相同,日光菩萨为受持大悲心陀罗尼者,说诵此咒灭一切罪,亦能辟魔及除天灾,若诵一遍,礼佛一拜,如是日别三时诵咒礼佛,未来之世所受身处,当得一一相貌端正可喜果报。 月光菩萨说陀罗尼咒而:诵此咒五遍,取五色线作咒索,痛处系,此咒乃是过去四十恒河沙诸佛所说,我今亦说,为诸行人作拥护故、除一切障难故、除一切病痛故、成就一切诸善法故、远离一切诸怖畏故。 此陀罗尼能大利益三界众生;一切患苦萦身者,以此陀罗尼治之,无有不差者。此大神咒,咒干枯树,尚得生枝柯华果,何况有情有识众生,身有病患治之不差者,必无是处。,洛夫散文诗大悲咒,我有三条鱼,一条给你

12、,一条给他,一条留给自己。我有三把刀,一刀砍下鱼头,一刀砍下鱼尾,另一刀刮在我自己身上,带血的鳞片纷纷而落。在四月,桃花也是带血的鳞片,带血的飘泊。 里面藏有三个人,分食三条鱼:第一个吃掉了鱼鳍,发现自己少了一只手,第二个吃掉了鱼尾,发现自己少了一条腿,第三个吃掉了鱼头,发现自己的头早已不见。 五蕴皆空,大圆满,大喜悦,大慧觉。我非我,无所有,非想非非想,月落无声,雪落无声,我在万物寂灭中找到了我。,元语言三个来源,元语言集合的因素来自何处?它们怎么会组成形形色色的,因文本而异的,变化无穷的元语言集合? 实际上表意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为阐释提供各种元语言因素,参与构筑阐释需要的元语言集合。 可以

13、把这些元语言因素大致上分成三类:社会文化的语境元语言;文本构造的自携元语言;阐释主体的能力元语言。,语境元语言,是元语言因素的最主要来源,可以称为是语用学性的元语言,即是文本与社会发生的诸种关系,引出文化约定的对信息的处理方式。 例如一个“走”字,作为军官对士兵下的命令,作为父母对子女的规劝,作为警察逮捕犯人后的训词,哪怕语气一样,即文本风格相同,意义可以完全不一样。语境是意义生成的外部条件。,能力元语言:先天的,后天的,孟子等伦理学家说人性道德能力(恻隐之心等); 康德强调人的先验范畴; 心理学阐明人脑先天能力(例如格式塔构筑能力)。 阐释者的社会性成长经历:记忆积累,文化修养,过去的阐释活

14、动经验,阅读相关文本,都参与构成能力元语言: 弗洛伊德和拉康强调的幼儿成长经验; 马克思主义强调的阶级地位和社会实践; 博迪厄所说的习性(habitus)素质(disposition)。 所有这些,都汇集到阐释主体的元语言储备中来。,符号文本“自携元语言”,文本作为传达的环节,也参与构筑阐释自身所需要的元语言集合。 文本元语言:对联互注,“有诗为证”;承认系辞的元语言力量, “我是一天的烟头” ;“杯子是我心脏的直径” ;“时间的柠檬吝惜它的泪水” ;“沙发是房间里的飞行路线” 。 隐文本元语言:六种隐文本; 潜文本元语言:文化规定的潜规则:道士符箓,法师念咒,体裁决定无需一一用字句解释。 文

15、本形态的“同一性”,可以克服符义学的困难,在符用层面上得到整合;,无理之妙:系词的力量,英国诗人肯宁汉姆:“两只黄蜂冷得像树皮”, 为什么黄蜂会冷,而且冷得像树皮?这是因为这个“像”字是文本元语言标记,它既然在那里,就必须起作用。 比喻的两边不像也必须像。理法泰尔在诗歌符号学引用艾吕雅:地球蓝得像个橘子。没错。词儿从不撒谎。,像似谬见 Fallacy of Similarity,利科 “为像似性辩护” 指出:像似性“不仅是隐喻陈述所建构的东西,而且是指导和产生这种陈述的东西.应当成为谓词的归属特征,而不是名词的替代特征“ 他说的“谓词归属”,就是“像”或“是”的元语言标记的强制性,而他说的“指

16、导和产生”陈述,就是元语言对阐释的作用:比喻两造之间的像似性,实际上是文本自携元语言对阐释的压力造成的。,元语言层控,1920年罗素给维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序言,是元语言观念在现代的第一次明确描述:“每种语言,对自身的结构不可言说,但是可以有一种语言处理前一种语言的结构,且自身又有一种新的结构”。 塔斯基说,每一层元语言比下一层的对象语言本质上更丰富(essentially richer), 既然任何元语言对自身不可言说,元语言结构的诸种不完整之处,各种矛盾,模糊,冲突,悖论,靠再上一层的元元语言来解决。 这样,元语言之间就不会有冲突:它们不处于同一层次,它们本来就是为解决下一层中可能的意义冲突而生成的。,元语言跨层次对比,许多双关语,字谜,幽默,包含了对象语与元语言的对立。 辛词“如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冷好个秋”(字的组成); 骂人话“你还知道羞耻两个字怎么写吗?”,都从对象语突然跳入元语言(字的写法)。 但是这里没有阐释漩涡,因为两者不在一个层次上,实际上并不冲突,文本只是利用元语言形成一个异层次委婉语。 阐释漩涡也不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造成的,不同的阐释主体坚持各自的立场,不会发生元语言冲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