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危机公关处理策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925074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21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媒体危机公关处理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媒体危机公关处理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媒体危机公关处理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媒体危机公关处理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媒体危机公关处理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媒体危机公关处理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体危机公关处理策略(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媒体危机公关处理策略讲师:闫治民,一. 公关危机处理中存在的十种问题,(1) 侥幸心理 A. 案例:山西假酒案中汾酒与古井不同做法汾酒,作为我国著名的白酒老字号品牌,也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1990年代初乃至以前相当长时期内,其均在白酒业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从最早的民间流传关于汾酒的故事传说,到“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唐诗美誉,到建国后众多国家领导人、文人墨客的题词留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形成了汾酒品牌的魅力。上溯10年,汾酒同为中国八大名酒之一,品牌上与茅台不相上下,而销量上比五粮液要领先。但自从山西假酒案之后,汾酒便一蹶不振,不但销量不能同日而语,在价格上和五粮液相差二百多元。假酒案原本

2、与汾酒毫无瓜葛,不幸的是同处一出事地点,并且后来又查出了“假汾 酒 ”。如果仅仅是同处一个出事地点也就罢了,毕竟“假酒”不是汾酒,喝酒者也可心安理得。“假汾酒”一查出就炸开了锅,消费者不知此“假汾酒”非彼“假酒”,但消费者知道“假汾酒”就是假酒,喝“假酒”轻则失明,重则死亡,有谁还敢喝? ,当山西朔州发生假酒事件时,汾酒认为事情与自己无关,并未有所行动;当发现“假汾酒” 时,才开始着急,开始声讨制假、贩假者,开始要求加强法制建设但是这种着急只是为自己着急 ,而不是急消费者所急,所以消费者不会领情,不会觉得汾酒是如何伟大的企业。这一举动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各大报纸纷纷转载古井贡集团董事长的信,3.

3、15专题节目也对该董事长进行了专访。很明显,在这样的企业行为之后,就算市场上发现古井贡假酒,消费者的同情也会多于抵制。如果汾酒把受害者当作自己的消费者,那么“自己的酒民”中毒了,为什么不予以重视呢?这就是对企业形象的冷漠,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表现。中国的许多企业基本上是幸灾乐祸多于承担责任,当“假酒”喝死人之后,在侥幸心理的作用下,首先想到的是推卸责任,急着告诉消费者,那酒不是我本企业的。那么,谁来负责任?答曰:法制人命关天,法制完善尚需时日,这是极不负责任的态度!,毋庸置疑,山西汾酒在处理“假酒案”的态度上存有侥幸心理只要事不关己,便高高挂起。然而这种侥幸的心理不但无助于汾酒渡过危机,反而在后

4、来发现假冒汾酒时,让企业处处被动,直至后来的一蹶不振。很多人在提到汾酒时,都认为是假酒害了这个企业,如果一个企业连“假冒伪劣”的危机都渡不过,那么很难想像它能渡过前面提到的另外11种危机。所以,即便汾酒“侥幸”渡过了那次假酒危机,也难以预料其他危机是否会拖垮这个企业。,(2) 傲慢自大A. 案例:奔驰汽车被砸事件典型的客户纠纷危机发生在2002年的“砸大奔”事件,为此奔驰公司被媒体评为2002年中国跨国公司中最大的输家。2001年12月26日武汉野生动物园的一阵锤响,就像一出话剧的开场锣,“砸奔事件”让人们看足了血泪,投诉告状无门、抬棺示众、恶语相向、推诿搪塞、爆炒作秀,而话剧的结果,就是堪称

5、“德意志灵魂”的奔驰品牌在中国的形象大打折扣。,由于对消费者投诉的不当处理,致使只留存于极少数用户中的义愤变成了整个消费者群体的义愤和反感,并使以往鲜为人知的(也是并不严重的)质量和服务的缺陷被极度放大;而蹩脚的公关技巧和备受非议的法律应对,又使它高贵豪华的形象在中国人心中变成了“傲慢自大”、“店大欺客”的深刻印记。奔驰公司在“砸奔事件”中的举动,被一些公关公司奉为最新、最经典的“处理不当案例”,甚至被作为笑料在专业人士中流传,也有媒体献策,要奔驰找个“替罪羊”,“杀”公关以谢客户。危机公关中的几大忌讳,奔驰几乎都犯了。3月25日,奔驰终于对它的失败公关作出检讨,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有限公司总

6、裁麦基乐承认“与客户沟通缺乏技巧”。公关界人士对奔驰公关败笔有诸多评论,如反映迟缓、态度傲慢、推诿搪塞、渠道错误和国情不通等,但认为最不能容忍的失误是:对用户的不断指责和威胁,使公司很快在公众中形成难以磨灭的傲慢自负的形象。,在“砸奔事件”中,奔驰公司的所有声明都有对消费者的指责,并给予它令人难以接受甚至反感的定性。第一辆奔驰被砸后,奔驰公司的声明对它的定性是:“极端的、没有必要的行为” ,“非理性的而且无意义的举动”,“不必要且侵害我公司的权益的行为”。几顶大帽子盖下,并没有实质性的解决措施,连旁观者都看不下去。在第二辆奔驰被砸后,奔驰的指责几乎升级为外交恐吓:“希望王先生的行为不会给正在进

7、行国际化的中国造成不良影响。”此时,奔驰给人的联想只有店大欺客和蛮横自负,结果使自己为解决这一事件做的很多努力都付诸东流。2007年6月5日,洛阳王先生驾驶德国原装进口奔驰S350在连霍高速公路385公里处与一辆“东风”货车追尾相撞,该车前部及顶部严重损坏,但该车配置的8个气囊均没有弹出,乘坐该车的车主和女儿受伤。 其后车主就安全气囊问题多次与郑州的经销商及奔驰公司中国总部交涉未果。12月16日,王先生将自己面目全非的奔驰轿车拖到郑州市区以北的黄河岸边,面对母亲河誓言“今生只用国货”,一时间威震全球的奔驰被推到了“火山口”。 ,(3) 官僚主义A. 案例:三株公司毁于部门壁垒如果提到当今连小孩

8、子都耳熟能详的脑白金、黄金搭档,那么我们总会缅怀曾经辉煌一时的三株口服液。崇拜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吴炳新显然更具战略家的能力,他利用中国低廉的人力成本优势,开展人海战略,聘用了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充实到县级、乡镇级的办事处和宣传站。,同时,他还创造了一种“无成本广告模式”,即发给每个宣传站和村级宣传员一桶颜料和数张三株口服液的广告模板,要求他们把“三株口服液”刷在乡村每一个可以刷字的土墙、电线杆、道路护栏、牲口栏圈和茅厕上。以至于当时每一个来到乡村的人都会十分吃惊地发现,在中国大地的每一个有人烟的角落,几乎都可以看到三株的墙体广告。三株在中央电视台及一些中心城市的电视台购买了大量的非黄金时

9、间的广告段位,用以播发拍得并不精美却充满了语言诱惑的三株系列形象片。其中最突出的主题便是“三株争当中国第一纳税人”和“振兴民族工业”。在广告传达上,三株也极为大胆和富有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让专家说话,请患者见证”的道路。三株首创了专家义诊的行销模式。在中心城市,每到周末,三株就会聘用一些医院的医生走上街头开展义诊活动,而其主旨依然是推销三株口服液。到后期,三株更把这股义诊风刮到了乡镇、农村。据不完全统计,三株每年在全国各地起码要举办上万场这样的义诊咨询活动。,这些广告手段和营销手法,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果说三株是企业上的巨人,吴炳新则是中国保健品现代化营销的开山之人。然而就是一场危

10、机断送了一个光辉的企业,对于任何企业而言,三株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一面大旗,他所经历过的都值得去了解和借鉴。1996年6月3日,湖南常德汉寿县的退休老船工陈伯顺在三株“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广告承诺打动下,花428元买回了10瓶三株口服液。据陈家人介绍,患老年性尿频症的陈老汉服用了两瓶口服液后夜尿减少,饭量增多,但一停用又旧病复发,当服用到34瓶时,老汉出现遍体红肿、全身搔痒的症状,第八瓶服完,陈老汉全身溃烂,流脓流水。6月23日,老汉被送到县医院求诊,医院诊断为“三株药物高蛋白过敏症”。其后,陈老汉病情不断反复,于9月3日死亡。陈老汉死后,其妻子、儿女一纸诉状把三株告到了常德中级人民法院。 ,

11、第二年,其子陈然之状告三株药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共300万元。1998年3月31日,湖南常德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责成三株药业集团向死者家属赔偿29.8万元,并没收三株非法收入1000万元。到此时,由于各种原因,常德一案已引起了国内媒体的普遍关注。一审过后,许多新闻媒介进行了广泛报道,并更进一步对三株和管理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与探讨,一时间沸沸扬扬,谣言四起。在这一年中,“三株口服液喝死一条老汉”爆的炸性新闻被二十多家媒体报道。经销商与消费者纷纷退货索赔,三株口服液及其系列产品的销售陷入瘫痪状态,这对于三株公司无异是毁灭性一击。 ,从1998年4月下旬开始,三株的全国销售急剧下滑,月

12、销售额从数亿元一下跌到不足1000万元,从4月到7月全部亏损,生产三株口服液的两个工厂全面停产,6000名员工放假回家,口服液的库存积压达2400万瓶,相当于市场价值7亿元。一审判决后,三株正式员工从15万人减为2万人,直接损失四十多亿元。尽管三株提出上诉,最终还是由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了终审判决。1999年3月25日,持续了一年的官司以三株胜诉告终。但是,法律上的胜诉,却不能挽回三株帝国倾覆的命运。 ,事实上,三株曾经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避免这一悲剧的发生。事情开始的时候,原告曾直接找到三株公司,要求其赔偿20万元,原本可以“大事化小”的事件,可三株公司拒绝了对方的赔偿要求,选择对簿公堂。这

13、种赢了官司,输了市场的事例,对企业发展到底有多大意义呢?明智的做法是:在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危机事件的同时,尽可能采取多种手段及时化解矛盾。即便一时半会解决不了,也应在“边谈边打”的过程中寻求解决危机的最佳方案。,(4) 无奈的谣言A. 案例:长虹遭遇谣言袭击分析1. 缺乏全员公关意识2. 同行关系不融洽3. 媒体关系不和谐,(5) 父爱主义A. 父爱主义的概念市场危机发生之后,找主管部门或上级单位的一种,等、靠、要的思想。B. 案例:冠生园事件的反思,(6) 重法轻理A. 案例:同仁堂龙胆泻肝丸事件反思2004年2月底,一则有关同仁堂的消息被众多网络、报纸媒体转载:2月22日,二十多位患者集聚北

14、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准备联名起诉拥有335年历史的老字号同仁堂。同仁堂的忠实消费者在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后,出现夜间尿量比白天多的现象,并有口渴、乏力、贫血、食欲减退、恶心等症状,医院诊断结果为马兜铃酸肾病。后来发现,龙胆泻肝丸中有一种重要原料“关木通”含有可导致肾病的马兜铃酸。,在得知患者准备集体起诉后,同仁堂方面认为自己不需要承担法津上的责任。因为它早于2000年就向有关监管部门报告了马兜铃酸可能导致肾病的情况,并于2001年下半年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申请,要求用不含马兜铃酸成分的木通代替关木通;而且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仅仅要求企业对药品的不良反应作出报告,并没有规定其他的法律义务和责任。所

15、以从这个角度讲,同仁堂认为已经对患者尽责了。看到这条消息的一刹那,让人心里不禁一个咯噔:堂堂一个以“济世养生、取利于义”为经营理念的百年老字号,怎么能以这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忠实消费者呢?也许同仁堂说得没错,它不需要承担法律上的责任,可从道义上、情理上,同仁堂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药是同仁堂的药,而且同仁堂也承认里面含有可导致肾病的成分,不说其他,但对受害者表示解决问题的诚意,尽快采取补救措施总是应该的吧?而动不动就把法律条文搬出来,这不像百年老字号的做法。不知同仁堂是否有想过,它用“依法办事”的态度对待消费者,可能会在公众中造成怎样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崇尚人情伦理的国度,按照一般人(而非法律

16、专家)的逻辑,吃了厂家的药而引起不良反应,厂家理所当然就应该承担责任,把冷冰冰的法律条文搬出来是说服不了人的。假若硬要这么做,只会让消费者对此品牌失望、寒心同仁堂也不得不承认,该事件已经给自身声誉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7) 反应迟钝A. 案例:广本如此公关分析1. 全员缺乏危机意识2. 官僚作风3. 傲慢自大,(8) 鸵鸟政策A. 案例: 美国“抵制雀巢产品”运动雀巢公司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企业,除了咖啡之外,其乳制品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1977年,一场著名的“抵制雀巢产品”运动在美国突然爆发,美国奶制品行动联合会的会员到处劝说美国公民不要购买“雀巢”产品。,起因是人们相信雀巢公

17、司为了自己的利润,有意忽视人造乳品在营养方面的缺陷并误导消费者。这场抵制运动让雀巢婴儿奶粉危机延续了十多年。在被抵制的十几年里,雀巢美国公司一直在承受着巨额的经济损失。最初人们开始关注奶粉导致婴儿营养不良的问题时,雀巢公司没有正确对待社会活动家的批评建议,甚至对一些教会领袖提出严肃的道德问题也采取冷漠的态度。公众感到他们的合法要求被忽视,因此对雀巢倍添敌意。一直到1984年1月,雀巢公司承认并实施了世界 卫生组织有关经销母乳替代品的国际法规,国际抵制雀巢产品运动委员会才结束活动。在事件最初的时候,雀巢采取的就是“鸵鸟政策”,对公众的要求不理不睬,结果导致后来大规模抵制运动的开展。凭借雀巢的影响力以及企业实力虽然渡过了难关,但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