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话剧《茶馆》的主题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922713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舍话剧《茶馆》的主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老舍话剧《茶馆》的主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老舍话剧《茶馆》的主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舍话剧《茶馆》的主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舍话剧《茶馆》的主题解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章编制 扣扣:一六四一六五三九八二1老老舍舍话话剧剧 茶茶馆馆 的的主主题题解解析析(开开题题报报告告)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目的:话剧茶馆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不朽的名著,此剧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透过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化,由 70 多个角色演出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局面。茶馆是老舍建国后戏剧的巅峰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自茶馆问世之日起,其主题就被定义为“葬送三个黑暗的旧社会”和“歌颂新社会” 。新时期人们对于茶馆主题又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这一切都源于茶馆主题本身的多义性。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进一步深入地对老舍话剧茶馆的主题进行解析。(2)

2、意义:对于经典人们向来不乏关注的热情。 茶馆自 1957 年问世以来,经历近半个多世纪,今天依然拥有众多的观众,形成了“说不尽的茶馆之势” 。对它的主题、艺术特色、文化内涵、语言特色等问题,依然有许多值得挖掘的余地。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其主题可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也有可能随着读者心境而变化。对于老舍的话剧茶馆 ,到新时期人们对于其主题的研究就从没有停止过。充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重新对茶馆的主题进行解析有一定的意义。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自茶馆问世之日起,其主题就被定义为“葬送三个黑暗的旧社会”和“歌颂新社会” 。新时期人们对于茶馆主题又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这一

3、切都源于茶馆主题本身的多义性。老舍本人在答复有关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五十年来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策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小人物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它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胡絜青在关于老舍的一文中说:“看过这个戏,人们自然地能明白这样一个真理: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别的道路统统不行,乞求洋人不行,实业救国不行,个人奋斗不行,唯有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行!这就是茶馆的现实意义。 ”二者对茶馆主题解

4、释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认为作品的主旨是“讲政治” ,不同之处在则于角度。目前学术界涉及到茶馆主题的文章主要有:周光凡主题真的是“葬送三个时代”吗? (2005 年) ,该文章认为与其说茶馆的主题是“葬送三个时代” ,不如说是凭吊被旧时代葬送的美好事物。作者认为茶馆以传统文化令人怀念的作为公共空间的“茶馆”为凭吊对象,为老北京甚或人世间那些被时代风暴部分情况红皂白地加以淘汰的美好生活方式唱了一曲挽歌。而“葬送三个时代”的说法,则是为了使作品能够被当时的主流文化艺术政策所认可。文章编制 扣扣:一六四一六五三九八二2洪忠煌主题新释 (1991) ,该文章作者认为茶馆主题是揭示从清王朝至蒋政权的专制政体高

5、压下的国民性。因此, 茶馆的认识意义不限于对历史的揭示,而带有更高的哲学概括性。张宏图从看老舍的民族文化悲情 (2007) ,作者认为长久以来大家都在不断地肯定茶馆的政治倾向性,这只不过是那个年代政治标准第一思维的惯性延续。但作品的主题并不是“葬送三个时代” ,这部作品的主旨就在于“凭吊”,而且确是一曲挽歌。作品写的是生活的变迁,而不是政治的变迁。这就使作品充满感伤, 怀旧的情调。给老舍所在的民族造成伤害的时代已经逝去,他无需留恋却又情不自禁的留恋,所以他要凭吊那些年代中民族的多灾多难, 借以了却心愿。茶馆是其精神的一个家园,他怀念这个消失了的精神乐园, 故而借作品为它谱写一曲挽歌。杨林,金鑫

6、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老舍茶馆对话的弦外之音 (2006) ,作者认为茶馆中的对话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是因为当中的语言都包含着会话含义。虽然违反了合作原则,但却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主题。会话含义将普通老百姓日常对话奇妙升腾为一个巨大的政治隐喻,成为旧中国五十年精神面貌、三个黑暗历史时代的象征。轻松自然的日常话语层面与意义深邃的政治精神话语层面融合得浑然无间, 戏剧人物在谈笑风生中成功地表现了旧中国社会自戊戌变法失败以来近半个世纪的滑稽和悲剧、 黑暗与腐朽,举重若轻地完成“埋葬旧中国三个黑暗时代”宏大政治主题的表达。董瑞雪红色主题遮蔽下的忧思之作主题新论 (2010) ,作者认为茶馆是新中国话剧的经典

7、之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但是作者也认为因为老舍写作茶馆时的独特心境,使茶馆的主题产生了多义性,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作者认为茶馆是老舍在新时期没有出现他所期盼的宽松的创作环境而产生的不适感发展出的无所适从的彷徨和忧虑而最终成就的一部沉郁顿挫的作品。吴伯威论的思想和艺术兼及评论中的某些问题 (1983) ,作者认为主题的明确在于“埋葬旧时代,呼唤新中国”这个主题思想是鲜明的。一般说 茶馆的主题是“埋葬三个旧时代”那还不够确切,因为只概括了主要方面,三幕戏主要是在揭露旧时代。但它还有歌颂的另一方面,揭露旧时代,正是为了歌颂新时代、新社会、新中国,这是非常明白的。寇勇论的艺术特色 (1

8、983) ,作者沿袭了胡絜青的观点,认为茶馆是一部为无产阶级革命,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剧作。它用饱蘸血泪的历史告诉我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剧本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它还通过被葬送了的三个时代,向我们揭示出这样一个真理: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给人民指出中国的出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别的道路都行不通。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不行,实业救国不行,个人奋斗不行,唯有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行。这也就是 茶馆的主题所在。陆朝林一曲旧时代的葬歌浅析的悲剧特征 (2003) ,认为茶馆的主题必须埋葬旧时代,也是对满怀希望的新时代的预言之歌。既带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又是文章编制 扣扣:一六四一六五三九八二3一

9、曲时代的葬歌。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文以老舍的话剧茶馆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法、对比法、例证法以及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并结合话剧的具体内容以及自身的阅读体验,重新解析茶馆的主题。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技术路线:首先,收集大量的资料,进行筛选后详细阅读相关文献;其次,与指导教师讨论,共同确定选题;再次,根据论文选题,列出论文提纲;最后,结合相关参考资料,撰写成文。研究方法:主要运用分析法、对比法、例证法以及归纳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借鉴前人的种种研究成果,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重新对老舍话剧茶馆的主题进行解析。5.参考文献:洪忠煌.茶馆主题新释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1,2周志艳.茶馆的文化评析J.文学教育.2007,2周光凡.茶馆的主图真的是“葬送三个时代”吗?J.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5,3张宏图.从茶馆看老舍的民族文化悲情J.满族研究.2007,1杨林,金鑫.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老舍茶馆对话的弦外之音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董瑞雪.红色主题遮蔽下的忧思之作茶馆主题新论J.文学界.2010,9吴伯威.论茶馆的思想和艺术兼及评论中的某些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5寇勇.论茶馆的艺术特色J.零陵师专学报.198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