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标准觧读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6922647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标准觧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标准觧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标准觧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标准觧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标准觧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标准觧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标准觧读(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标准觧读,信息技术系 薛庆文,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术报告,一、题目解析,(一)背景文件 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 (教基200033号) 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作的通知 (教基200034号)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指导纲要 (教基200035号),一、题目解析,(二)导引出三大目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实施“校校通”工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题目解析,(三)“能力标准”是我国关于教师培训的第一个标准 对象:中小学教师 目标:教育技术能力 形式:“标准”,一、题目解析,正在研制的有关教师的其它“标准” : 教师专业标准 教师教育机构资质标准 教师教育

2、课程标准 教师教育质量标准,(四)“标准”是什么?,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标准就是准心、准则、要求、规范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能力标准”是用于教师培训和考核的目标化及前景化的要求 “能力标准”不是单一的技能标准,(五)“能力标准”与“规程”的比较,中小学电化教育规程 第三条:“中小学开展电化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逐步提高的原则。要充分发挥各种电教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注重教学应用与研究。” 第十二条:“学科教师要增强现代教育意识,学习并掌握电化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3、,开展电化教学;研究电教教材教法;总结电化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五)“能力标准”与“规程”的比较,结论:后者是鼓励用、能用则用、不作统一要求。前者是在观念上、行为上、管理上提出了明确的规范,不是可用可不用,相反是必须要用,而且是要用好,用得符合规范和标准,并要通过专项的培训和考核进行认证。,(六)为什么用“教育技术”概念?,关于“教育技术”的一个行政法规式的解释: 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能力标准”借鉴了美国、英国、日本的教育技术标准

4、,也沿用了国际上通行的教育技术概念,1.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学生) 1998年:美国制定面向学生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 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 Connecting Curriculum and Technology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规定了从幼儿园到高中12年级学生的信息技术和行为规范标准,以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独立思考、正确决策和生活自立等能力,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整个一生中的重要性。,(七)美国师生教育技术标准,技术操作与概念 教师应对技术上的操作及其概念有充分的理解; 规划并设计学习环境与学习经验。 教师应依靠技术的支持来规划和设计有效的学习情境与学习经验; 教

5、学、学习和课程 教师执行的课程计划要包括应用技术来促进教学最优化的方法和策略;,2.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教师),二、项目背景,2004年9月,教育部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的意见(教师20044号) 2004年12月,教育部出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正在草拟的文件名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特点:“能力标准”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 时间:2003年4月开始,历时不到两年 过程:经历了标准的体系框架及内容设计、征求意见、初稿研讨与修订、标准试验与进一步完善等四个阶段,二、项目背景,范围:由北师大、华南师大、西

6、师大、中央电教馆等单位承担了标准的具体研究工作。共有40余名专家、学者,近20个单位和机构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工作 试验:在全国7个实验区,共100余所中小学进行了标准使用的试验,二、项目背景,完成教师教育技术全员培训任务 建立全国统一的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体系 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机构论证制度 形成丰富的、高质量的多种媒体教育技术培训资源,目 标,师范司项目办 专家委员会网联 认证中心 考试中心 制定标准培训 课程资源 论证 实施考试,机 构,问题:2000年教育部提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后,主要关注是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校校通”,对信息技术与课程及学科整合有关注,但缺乏实质性、长效性进展,教

7、育信息化的投入与产出问题比较突出。 意图:树立“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周济)概念,从教师培训、考试、论证着手,从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技术能力)出发,稳扎稳打,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促进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升级。,分 析,三、标准框架,(一)中小学教师人员划分及关系图示,标准的体系结构设计,教育技术标准的内容,顶天社会责任 立地意识与态度 全副武装知识与技能 身手不凡应用与创新,中小学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 标准,标准体系,关于能力素质维度的划分,我们则根据自己的调研情况及我国专家们的意见,将教育技术标准按照四个能力素质维度(“教育技术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

8、责任”)来设计: “意识与态度”部分:用于规定相关人员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应用意识、反思意识和终身学习等方面要求 “知识与技能”部分:用于规定相关人员所应掌握的教育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应用与创新”部分:用于规定相关人员在应用教育技术的行为方式及如何寻求进一步的创新与提高 “社会责任”部分:用于规定相关人员应如何保证学生或教师良好利用技术进行学习或教学等内容的要求,(二) 四大板块- 意识与态度,过程阶梯:重要性的认识应用意识评价与反思终身学习 新目标:教育技术是一种教师应有的专业基础素质、 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知识与技能,过程阶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新目标:教师应具有信息

9、素质、信息加工、资源管理和评价能力,过程阶梯:(三类人员要求有异同) 新目标: 教学人员重视对学生学习的支持、教育技术的开发研究及合作与交流能力; 管理人员教育技术的正确决策、保障支持、评价机制及合作与交流; 技术支持人员信息化学习环境的方案规划、应用管理、效能评估、与其它人员(执教者、管理者、学生、家长及专家)合作与交流,应用与创新,过程阶梯:公平利用有效应用安全(健康)使用规范行为 新目标(三类人员要求有一定差异):相同强调教育技术(环境与资源)利用的公平性;强调使用的安全性或健康性(执教者);强调教育技术的伦理道德问题,社会责任,不同类型教师的标准的内容,(教学人员版)适用对象为中小学普

10、通教师,即一般学科教师。 (管理人员版)适用对象为中小学从事教育与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 (技术人员版)适用对象为基础教育系统内从事技术支持的各类人员,包括各级各类中小学校网络管理人员、电教人员、各级电化教育馆、各级教育信息中心等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支持的人员。,意识与态度,重要性认识(教育信息化、专业素质、教学过程) 应用意识(整合课程、丰富资源、关注新技术) 评价与反思(资源、过程、效果效率) 终身学习(完善自身素质结构、实现专业发展),知识与技能-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理解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 掌握主要的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了解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技术的

11、发展趋势 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和应用范畴 了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掌握绩效技术、管理和课程开发的基本知识,教学人员 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了解教学思想、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的原理,知识与技能-基本技能,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 掌握教学系统设计一般方法 掌握资源管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掌握教学媒体、学习资源、学习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掌握资源管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掌握教学媒体、学习资源、学习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掌握课程的规划、设计

12、、开发、实施与评价的方法,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掌握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方法 掌握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的技术 掌握教学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的方法与技术 掌握学习资源维护与管理的方法 掌握对教学媒体、学习资源的评价方法,教学人员 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1)教学设计与实施 (A)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B)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C)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D)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应用与创新,(2)教学支持与管理 (A)能够收集

13、、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 (B)能在教学中对教习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C)能在教学中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D)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应用与创新,(3)科研与发展 (A)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 (B)能针对学科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 (C)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应用与创新,(4)合作与交流 (A)能利用技术与学生就学习进行交流 (B)能利用技术与家长就学生情况进行交流 (C)能利用技术与同事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 (D)能利用技术与管理人员就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沟通 (E)能利用技术与技术人

14、员在教学资源的设计、选择与开发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 (F)能利用技术与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就教育技术的应用进行交流与合作,应用与创新,1、公平利用:在资源利用上学生享有均等机会 2、有效应用:使学生均能利用资源得到发展 3、健康使用:使学生正确使用资源 4、规范行为:使学生懂得法律法规、伦理道德,社会责任,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相吻合。 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四个学会(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相吻合。 与现代科技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相吻合。,四大板块体现的现代教育观,(一)聚焦准确将教育技术的重心、重点对准中小学教师范

15、围内的所有人员,并分别提出相同或相异的标准,以培训未来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聚焦准确。 (二)范围广阔从教育技术的意识到方法,过程到目标,课堂到课外,资源到利用,备课到应用,素养到沟通,学生到家长,设计到评估,范围广阔。,四、意义解读,(三)目标前瞻教育技术概念的采用,摒弃了一些混乱的概念,有利于教育技术的健康发展,目标前瞻。 (四)承前启后能力标准充分关注了我国电化教育及当今信息化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肯定了电教队伍的价值和效能,承前启后。 (五)留有余地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发展空间较大,未知领域广阔,因此能力标准与所有的课程标准不一样,显得简洁而原则,留有余地。,四、意义解读,五、术语与

16、定义,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在教育教学中,针对教学实际需求和条件,应用教育技术的方法和原则,通过有效选择和开发必要的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方法和评价手段,可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在进入信息时代,特别需要注重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五、术语与定义,教学系统 教育系统的子系统。既可理解为由教师、教材设计者和课程专家及其他人开发编制的供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可以是学校的全部教学工作,也可以是一门独立课程,甚至只涉及几小时的教学),也可理解为任何一个为达到一定教学目的、教学目标而组织的机构和方法。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是教学设计的需要,便于考虑整体实施的步骤,考虑各部分的关系,对整体作评价和最优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