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矿质营养(最新)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6920117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5.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的矿质营养(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植物的矿质营养(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植物的矿质营养(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植物的矿质营养(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植物的矿质营养(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的矿质营养(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的矿质营养(最新)(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教学目标 掌握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主要生理生化作用; 掌握植物细胞和根系对矿质元素吸收特点及影响因素; 了解植物氮代谢的过程及硝酸盐还原过程的特点; 了解矿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特点; 弄清作物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1699年,英国 Woodward,雨水,河水,土浸提液,泉水,土浸提液中 生长最好,构成植物体的不仅有水,还有 土壤中一些特殊物质。,1840年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矿质营养学说,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营养来自土壤。,1860年 德国 植物生理学家 J.Sachs和W.knop,已知成分的无机盐溶液,培养植物,成功,植物营养的根本性质,(无机营养型),第一节 植物

2、必需的矿质元素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三节 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四节 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布 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 第六节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一、植物体内的元素,矿质元素 (mineral elements ),植物: 水分 10%95%干物质 5%90%,有机物 90%95%挥发,无机物5%10%灰分,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矿质元素与非矿质元素 1)矿质元素:将植物烘干并充分燃烧后,余下一些不能挥发的残烬称为灰分,而以氧化物形式存在于灰分中的元素称为灰分元素或矿质元素。 2)非矿质元素:燃烧时以气态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元素,如C、H、O、N、S等)。

3、,二、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和确定方法,(一)、植物的必需矿质元素,对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是必要的,在其完全缺乏时,不能完成生活史;,三个条件:,作用专一性,在其缺乏时产生特殊缺素症,只有加入该元素才能是植物恢复正常。,在植物的营养生理上起直接作用。,大量元素( macroelements):C、H、O、N、P、K、S、Ca、Mg、Si,微量元素(micro nutrients): Fe、Cl、Mn、B、Na、Zn、Cu、Mo、Ni,目前认为符合必需元素标准的有19种。,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多,占植物体干重达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植物体内含量甚微,稍多即会发生毒害的元素,高等植物中必需元素的有效浓度,

4、三、 必需矿质元素的主要生理生化作用,A)是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成分。B)是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者,参与酶的活动。C)起电化学作用,即离子浓度的平衡、胶体的稳定和电荷中和等。d) 作为细胞信号转导的第二信使,当一种必需元素供应不足时,会造成代谢的紊乱,并进而产生植物外观上可见的一些症状,称为营养缺乏症(nutrient dificiency symptom)或缺素症。,N、P、K、Ca、Fe、Zn、S、Ni,(二)、生理作用,1.氮的主要生理作用,根系吸收形式,NO-3,NH+4,有机态氮,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核酸、磷酯、叶绿素、辅酶、某些植物激素、维生素、生物碱等;,生命元素,N过多 叶色深

5、绿,营养体徒长,抗逆能力差。叶菜,多施N肥。,N过少 植株小,叶色淡, 籽粒不饱满,产量低。,N移动性大, 可重复利用。,2.磷的主要生理作用,根系吸收形式,缺磷,植物的全部代谢活动都不能正常进行。,缺磷,蛋白质合成受阻,新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形成少,3.钾的主要生理作用,根吸收的形式,K+,(1)提高原生质水合程度, 增强细胞保水能力,利于抗旱。,(2)约60多种酶的活化剂。如丙酮酸磷酸激酶,淀粉合成酶,苹果酸脱氢酶等。,(3)光合、呼吸中,K+与H+跨膜交换,促进磷酸化作用。,(4)调节细胞渗诱势,调节气孔运动。,(5)调节CH2O的合成与运转,(6)与淀粉及纤维素的形成有关,防 止倒伏。,(

6、7)筛管中K+浓度高,促进物质运输。,缺K+时表现叶缘枯焦,叶皱缩,变黄,易倒伏。可再利用,症状首先表现于老叶。,N、P、K的缺素症,4.钙的主要生理作用,(1)组成胞壁的果胶钙,与细胞分裂有关; 稳定膜结构,磷脂与蛋白质间的桥梁。,(2) Ca2与抗病有关,使受伤部位易形成愈伤组织。,(3)酶的活化剂,如ATP酶、磷脂水解酶等。,(4)结合草酸成草酸钙消除过量草酸的毒害。,(5)作为细胞内的第二信使,传递信息。,在体内难移动,不易被再利用。缺Ca2时,壁形成受阻,影响细胞分裂,嫩叶卷曲,根尖,茎尖溃烂、坏死。,5.铁的主要生理作用,以铁的螯合物、 Fe2O3吸收,在体内还原为二价铁。,(1)

7、酶的辅基:细胞色素氧化酶, 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2)呼吸电子传递链和光合作用电子传递链中含铁蛋白。,(3)固N酶成分,(4)叶绿素生物合成需要 Fe,一般认为不可再利用,但也有研究表明有一定程度的移动性。缺Fe时,幼叶发黄,如华北地区果树的“黄叶病”。,6.锌的主要生理作用,色氨酸合成酶的必要成分,叶绿素的合成,华北地区果 树“小叶病”,7.硫的主要生理作用,硫不易移动,一般幼叶缺绿, 新叶失绿,呈黄白色,易脱落。,生长在不同硫含量(低硫和高硫)条件下的小麦所制的面包,8.镍的主要生理作用,脲酶的必需组分。脲酶的作用是催化尿素水解成CO2和NH4+。,缺镍,叶尖会积累尿素而对植物产生

8、毒害,使叶尖出现坏死。,四、植物的缺素诊断,(一)、病症诊断法,(二)、化学分析诊断,一、生物膜,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二、植物细胞吸收溶质的方式,根据是否需要能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根据运输蛋白不同:1)扩散(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2)离子通道运输3)载体运输(单向载体,同向,反向载体)4)离子泵运输(质子泵和钙泵)5)胞饮作用,1)扩散,简单扩散:溶质从浓度高的区域跨膜移动,决定因素为内外浓度梯度(非极性溶质如O2,CO2) 易化扩散:又称协助扩散。是指膜转运蛋白易让溶质顺浓度梯度或者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不需细胞提供能量,两种膜转运蛋白: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2)、离子通道(i

9、on channel),K通道内向钾离子通道(K+in)外向钾离子通道( K+out),生物膜上的离子运输蛋白,其氨基酸序列 中的若干疏水区域在膜上形成跨膜孔道结构, 具门控特性,多种因素调节其开放、关闭状态, 对离子具有选择性,离子顺电化学势梯度跨膜 运输。,电压门控K通道模型,3)、载体(carrier) 亦称:载体蛋白,转运体,透过酶或运输酶,生物膜上的一些有跨膜区域结构的特殊蛋白。,具有活性结合部位,选择性地结合物质,结合后构象发生变化,再将物质释放于膜的另一侧。,不具门控特性,由底物或其它化学信号激活。载运物质的动力是跨膜的电化学势梯度。,具有饱和效应,类型:单向运输载体通向运输载体

10、反向运输载体,离子通过载体从膜的一侧运到另一侧示意图,通过载体的次级共运输过程示意。在质子电化学势梯度的驱动下,溶质 S 被逆着其电化学势梯度运送过膜。(引自Taiz+Zeiger,1998),4)、离子泵(Ion pumps),生物膜上的运输蛋白,具ATPase活性,靠水解ATP提供能量将离子逆电化学势梯度跨膜运输。,类型:H+-ATPase(电致泵)Ca2+-ATPaseH+-焦磷酸酶,ATP酶,液泡膜上的H+-ATPase,ATP酶逆电化学势梯度运送 阳离子到膜外去的假设步骤,5)胞饮作用,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获取物质的过程。,跨膜运转蛋白的类型,拟南芥中各

11、种跨膜运输蛋白分类一览表,第三节 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及运输,一、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区域和过程,(一)、区域,根系!,(二)、吸收过程,离子吸附至根系表面,(1) 经内部空间(inner space)进入细胞质。(2)跨过内皮层。(3)进入导管,向地上部运输。,1、矿质元素被吸附在根组织细胞表面,土壤颗粒表面阳离子交换法则,同荷等价,(二)、矿质元素在根组织内的质外体和共质体运输途径,离子吸附 在根系表面,根毛区离子吸收的共质体和质外体途径,二、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一)、根系吸收矿质营养与吸收水分的关系,植物对水分和矿质的吸收 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二)、根系对离子吸收具有选择性,

12、生理酸性盐:如(NH4)2SO4 生理碱性盐:如NaNO3或Ca(NO3)2 生理中性盐:如 NH4NO3,(三)、单盐毒害与离子拮抗,将植物培养在某一单盐溶液中(只含单一盐类),不久,植株呈现不正常状态甚至枯死,这种现象称为单盐毒害(toxicity of single salt)。,离子拮抗(ion antagonism): 若在单盐溶液中加入少量其它盐类,单盐毒害现象就会消除,这种离子间能够互相消除毒害的现象,称离子拮抗。,三、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一)、土壤温度,温度对小麦幼苗吸收钾的影响,(二)、土壤通气状况,(三)、土壤溶液中各种矿质元素的浓度,“烧苗”,(四)、土壤酸碱度

13、,左:对燕麦吸收K+的影响 右:对小麦吸收NO-3的影响,pH 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多数植物最适生长的 pH 为67;马铃薯的最适 pH 为4.85.4,甘薯、花生、烟草 pH 5.06.0;甘蔗 pH 7.07.3,甜菜7.07.5。,四、植物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植物除根以外,地上部分也可以吸收矿质营养,这一过程称为根外营养。地上部分吸收矿物质的器官主要是叶片,所以也称为叶片营养(foliar nutrition),角质层是多糖和角质的混合物,其上有裂缝,呈细微的孔道,溶液角质层孔道 表皮细胞外壁 外连丝 表皮细胞的质膜细胞内部,第四节、矿质元素在体内的运输和分布,(一)、矿质元素运

14、输的形式,(二)、矿质元素运输的途径,(三)、矿质元素的分布,(一)、矿质元素运输的形式,K+、Ca2+、Mg+2、Fe2+等,根系吸收N素,根部转化为 有机含N物,e.g Asp,Asn, Glu,Gln,Val, Ala,Met,地上部,磷酸盐,无机离子,少量先合 成有机物,e.g 磷酸胆碱, ATP, 6-P-G, 6-P-F,地上部,离子,地上部,矿质元素,(二)、矿质元素运输的途径,叶片吸收 矿质元素,韧皮部,(三)、矿质元素的分布,参与循环的元素,不参与循环的元素,一种元素在植物体内进行一次或多次再分配再利用。这些元素在植物体内可反复多次的被利用,叫可再利用元素。如:N、P、K、M

15、g、Zn。,另一些元素(Fe、S、Ca、Mn、B等)在植物体内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不易移动,不易被循环利用,叫不可再利用元素。,第五节 植物对氮、硫、磷的同化,一、氮的同化 二、硫的同化 三、磷的同化,一、氮的同化,(一)、植物的氮源,自然界中N素循环,(二)、硝酸盐的还原,1.硝酸还原酶 2.亚硝酸还原酶 3.硝酸盐的还原部位和途径,1.硝酸还原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核黄素腺嘌呤核苷酸,高等植物硝酸还原酶的模型,NR基因表达的调控,硝酸还原酶是一种诱导酶,2.亚硝酸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血红素,3.硝酸盐的还原部位和途径,在叶中的硝酸还原,在根中的硝酸还原,(三)、氨的同化,主要由谷

16、氨酰胺合成酶(叶绿体和胞质中)和谷氨酸合酶(质体、叶绿体中)催化将氨转移到氨基酸上。也有谷氨酸脱氢酶(线粒体中)参与,但不是主要的。,氨的同化,转氨作用,(四)、生物固氮,生物固氮作用是指在生物体内将大气中的N2转变为NH3或NH+4的过程。能固氮的生物都是原核微生物,分为共生的和非共生的二大类.固氮微生物体内含有固氮酶:由铁蛋白和钼铁蛋白构成的复合体,大豆根瘤菌,豌豆的根瘤,固氮酶催化的反应,固氮酶,产物,底物,固氮酶复合体,根瘤和非根瘤植物对氮的吸收,根瘤,氨基化合物 酰胺,共生体,二、硫酸盐的同化,活化过程,还原过程,合成过程,OAS,CYS,三、磷酸盐的同化,植物以磷酸盐的形式从土壤中吸收磷。少量磷酸盐以游离状态存在于体内,大部分同化为有机物。,磷酸盐进入同化途径最主要的起点是形成ATP(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及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形成ATP后,磷酸可以通过各种代谢过程转移到糖的酸酯、磷脂和核苷酸等含磷有机物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