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 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教案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920064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课 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公开课 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公开课 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公开课 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开课 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 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自古伤离别- 送别诗鉴赏英山第二中学 吴桂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已学过送别诗的回顾,总结送别诗的意象与情感,提高学生对送别诗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总结送别诗的相关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归纳送别诗答题技巧,对其他送别诗进行鉴赏。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送别诗表达的多样性的情感,感受送别诗深厚的文化底蕴。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积累送别诗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难点:在解题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三、课时安排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四、教学手段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

2、学生齐唱或齐读送别歌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每有行旅,动辄经年累月,别易会难,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感人之作。唐人好诗,多是征戌、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可以说,离情别意是古代文人骚客咏叹的永恒主题。(二)(二) 、回顾知识、回顾知识 总结归纳总结归纳1 1、送别诗常用哪些意象?2、送别诗抒发的感情大致有哪几种?(明确)空间意象: 长亭、谢亭、灞陵桥(亭)阳关、南浦、劳劳亭、渡口、古道时间意象: 黄昏、月夜、清晨、秋天; 动物意象: 杜鹃、大雁、寒蝉景物意象: 杨柳、柳絮、杨花、

3、明月、夕阳、孤舟、孤帆、流水、春草、愁云(明确)送别诗常见的情感送别诗常见的情感-表达了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深情和别后的思念及孤寂惆怅之情,情调大都依恋而伤感。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劝勉和祝愿。借送别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的,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前行或对自己未来的担忧之情。(三)(三) 、深入剖析、深入剖析 探寻方法探寻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小组合作,交流探讨:1、诗人选取的这些意象与送别诗的情感有什么联系?2、由上可知:鉴赏送别诗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意象”与送别诗“情感”的关系(以“柳“与”流水

4、“为例)一切景语皆情语。抓意象-抓关键词-析情感(四)(四) 、真题引航、真题引航 明确考点明确考点例一例一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2010 年江西卷)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 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 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例二例二送魏二 王昌龄 (2010 江苏卷)醉别江楼橘柚香

5、, 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 分)橘柚香橘柚香 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 “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 分)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 分)由眼前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诗的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加深远。由眼前景

6、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诗的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加深远。 归纳归纳-送别类诗歌高考考查角度:形象(景物意象)送别类诗歌高考考查角度:形象(景物意象) 、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情感。(五)(五) 、学以致用、学以致用 实战演练实战演练1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问题:问题: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4 分答:要表达的情感是离愁。答:要表达的情感是离愁。 (1 1

7、 分)首先,借景抒情。分)首先,借景抒情。 (1 1 分)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分)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杨柳杨柳” 、“杨花杨花” 、 “风笛风笛” 、 “离亭离亭”来抒写离愁别绪。来抒写离愁别绪。 (1 1 分)末句直接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分)末句直接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思念。 (1 1 分)分)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诗后问题。湖口送友人 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 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 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 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 故园归去又新年。问题问题 1 1:前三句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

8、样的意境氛围?这三句在诗中有何作用?(5 分)答:答: 前三句选取了暮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等意象(景前三句选取了暮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等意象(景 1 1 分)分) ,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又迷漫着,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又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境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境 2 2 分)分) 。前三句寓情于景,为下文。前三句寓情于景,为下文“离人离人”句作铺垫,衬托了离别时的孤寂惆怅之情句作铺垫,衬托了离别时的孤寂惆怅之情(情(情 2 2 分)分) 。问题问题 2: 2: “风波尽日依山转, 星汉通霄向水悬”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 分)答:用了

9、想象这一表现手法。答:用了想象这一表现手法。 (1 1 分)风波之中,星汉之下,始终有着孤舟离人分)风波之中,星汉之下,始终有着孤舟离人 (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生的 1 1 分)分) ,流露着对友人一路艰辛的关切,是对孤舟夜渡的遥念。,流露着对友人一路艰辛的关切,是对孤舟夜渡的遥念。 (情感,(情感,1 1 分)分) 。注意答题规范,增强得分意识 。归纳送别诗鉴赏要点:归纳送别诗鉴赏要点:第一眼:注意题目是否有送别字眼第二眼:注意诗词中是否有一些常用的送别意象或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词第三眼:注意诗词中的景物(环境的描写)或与所表达情感的联系点(六)课堂小结(六)

10、课堂小结总结送别诗特点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字眼; 常见意象:时间(傍晚、月夜)地点(长亭、渡口、古道、南浦等)物象(瘦马、芳草、晚风、柳树、笛声、远山、浊酒等)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对友人的思念。.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虚实结合(七)(七) 、课后练习、课后练习淇上送赵仙舟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3 分)2、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 分)3、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 ,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 字好?为什么? 。 (4 分)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多情自古伤离别 -送别诗鉴赏抓意象-感意境-析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