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201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919072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201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201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201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2014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2014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201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201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第第 1 部分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氧气 化学品英文名称化学品英文名称:Oxygen 企企业业名称:名称: 地地 址址: 邮邮 编编: 电电子子邮邮件地址件地址: 联联系系电话电话: : 传传真号真号码码: 企企业应业应急急电话电话: 产产品代品代码码: 产产品推荐用途品推荐用途:化工和冶炼中的强氧化剂、制造水、煤气和天然气,低温氧化石油气,焊接及切割金属,火箭发动机,空气净化,液态氧炸药,制冷剂,染料,半导体制造,微电子业,化学气相淀积,还用作标准气、平衡气、零点气。 产产品限制用途品限制用途:严禁用作医疗。 第第 2 部分部分

2、 危险性概述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物理化学危险险: :常温下无色无味气体,气体具有助燃性,氧化性。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积聚;空气中的氧浓度增加,能降低周围可燃物质的燃点;与可燃物质和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有着火和爆炸危险;若遇高温,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害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 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 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证。吸入氧浓度在 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

3、处于氧分压为 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 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皮肤接触液氧时,可引起严重冻伤。 环环境危害:境危害:对环境无危害,但液态氧大量排放时会产生高浓度危害和气云危害,能降低周围物质的燃点。GHS 危危险险性性类别类别:加压气体-压缩气体,氧化性气体-1 标签标签要素:要素: 象形象形图图: : 警示警示词词: : 警告 危危险险信息:信息: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可引起或加剧燃烧;氧化剂; 防范防范说说明:明: 预预防措施:防措施: 1、远离热源和火源,避免阳光直射,工作场所禁止吸烟。2、连接的阀门、管道、仪表等严禁油脂。3、采取防静电措施,

4、容器和接收设备必须接地和跨接。4、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5、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使用合格的通风系统和设备,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6、在运输中钢瓶上要加装安全帽和防震橡皮圈。 事故响事故响应应: :1、如发生火灾,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等灭火。2、如发生泄露,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相应的工作服。切断火源。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切断气源,然后抽排或强力通风。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空气置换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3、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4、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

5、医。5、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顺畅。如呼吸困难,进行人工呼吸,就医。6、食入:漱口,饮足量温水,不可催吐。立即就医。 安全安全储储存:存: 1、不燃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2、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3、应与易燃气体、金属粉末分开存放。4、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用。5、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损坏。 废废弃弃处处置:置:遵守国家和当地法律法规,自然通风处理。 第第 3 部分部分 成分成分/组成信息组成信息物质 混合物 危危险组险组分分 浓浓度度 CAS No. 氧氧99.5%7882-44-7第第 4 部分部

6、分 急救措施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皮肤接触:皮肤接触液氧,易导致冻伤,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就医。 吸吸 入入:迅速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停止时施行呼吸复苏术,心跳停止时,施行心肺复苏术,氧中毒后要就医观察 24-28 小时,以免延误肺水肿的治疗。 食食 入入:漱口,饮足量温水,立即就医。 接触接触该该化学品的主要症状和化学品的主要症状和对对健康的影响:健康的影响:长时间吸入纯氧造成中毒。常压下,氧浓度超过 40%时就有发生氧中毒的可能性,氧中毒有二种类型:1、肺型主要发生在氧分压为 1-2

7、个大气压,相当于吸入氧浓度 40-60%左右。开始时,胸骨后稍有不适感,伴轻咳,进而感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窒息。2、神经型主要发生于氧分压在 3 个大气压以上时,相当于吸入氧浓度80%以上,开始多出现口唇或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加速,虚脱,继而出现全身强直性癫痫样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 60-100%Kpa 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对对施救者的忠告:施救者的忠告: 进入事故现场穿棉质防寒工作服、电气防爆、防止冻伤、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医生的特医生的特别别提示:提示: 无 及及时时的医的医疗护疗护理和特殊

8、的治理和特殊的治疗疗: : 无 第第 5 部分部分 消防措施消防措施灭灭火方法及火方法及灭灭火火剂剂: :切断气源。用水冷却容器,以防受热爆炸。可选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等适合周围火源的灭火剂。 特特别别危危险险性性:本品助燃,是强氧化剂,与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还原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氧比空气重,在空气中不易扩散。流速过快容易产生静电积累,放电可引发燃烧爆炸。液体遇热后变成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导致容器内压增大引起开裂或爆炸。 特殊特殊灭灭火方法:火方法: 无 灭灭火火过过程中采取的保程中采取的保护护行行动动: :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防人员应在上风向灭火。喷水冷却容器。保

9、保护护消防人消防人员员的防的防护护装装备备: :消防员个体防寒、防静电防护,全身消防防护服、消防防护鞋等,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 第第 6 部分部分 泄露应急处理泄露应急处理作作业业人人员员防防护护措施、防措施、防护护装装备备和和应应急急处处置程序:置程序: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棉质工作服。应急处理程序:1、尽可能把气体来源阀门关闭,立即切断有关电源,并按事故报警程序报告。2、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对道路进行警戒,严格限制出入。3、迅速切断泄露源,特别小心防止任何可燃物或衣物被氧气饱和而起火。4、防止气体积聚,对现场抽排或强力通风 5、禁止任何火源。环环境保境保护护措

10、施:措施:无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处置材料置材料:小量泄露: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大量泄露:设置警戒,加大通风,泄漏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防止防止发发生次生危害的生次生危害的预预防措施:防措施:保持警戒,待环境含氧量低于 23%后撤销警戒。 第第 7 部分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操作处处置置:操作人员必须通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人员个体防护等措施参见“SDS 第 8 部分”。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禁止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外空气中。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易燃物(乙炔、甲

11、烷等)、自燃物质、遇水燃烧物品、腐蚀性物品混储。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放,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露应急处理设备。操作者在刚离开富氧环境后,不许立即使用明火区。充装氧气的气瓶、液压罐禁止充装其他气体或液体。应随时保持气瓶、液压罐内外的清洁,不得沾染油脂任何其他污物,检修和工艺处理盛气容器之前,必须将氧气进行置换,当氧气体积含量降到 23%以下方可开始工作。储储存:存:不燃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内温度不宜超过 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气体、金属粉末分开存放。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损坏。 第第 8 部分部分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职业职业接触限接触限值值:中国 MAC(mg/m3):未制定标准;美国 TVL-TWA : 未制定标准;前苏联 MAC(mg/m3):未制定标准;美国 TLV-STEL:未制定标准 监测监测方法方法: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