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福建省高中化学新课程选修模块教学要求》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917112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4.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福建省高中化学新课程选修模块教学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解读《福建省高中化学新课程选修模块教学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解读《福建省高中化学新课程选修模块教学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解读《福建省高中化学新课程选修模块教学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解读《福建省高中化学新课程选修模块教学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福建省高中化学新课程选修模块教学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福建省高中化学新课程选修模块教学要求》(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普教室 黄丹青 HuangDanQ 13599437946,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选修模块 教学要求与实施,学习目标 1认知性学习目标: A: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即识别“是什么”) B: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即明确“是什么”) C: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即懂得“为什么”) D: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即能够“综合应用”)2技能性学习目标: 初步学习、模仿 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测量 学会、掌握、迁移、灵活应用3体验性学习目标: 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 认同、体会、认识、关注、

2、遵守、赞赏、重视、珍惜 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发展、增强,物质结构与性质,主 题 1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主 题 2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主 题 3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主题4 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引导学生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有关性质,以帮助高中学生进一步丰富物质结构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内容,主题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能说出元素电离

3、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4.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例 初中、化学1、化学2与选修模块学习内容与学习要求的 分工与衔接(以原子结构知识为例说明),初中: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化学1:了解原子的构成,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 化学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分层排布的基本规律);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最外电子层排

4、布的周期性,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元素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了解位置、结构、性质间的关系。 选修: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电子跃迁的简单应用。,例 主题1 内容标准2的具体教学要求,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内容,例 主题1 内容标准3的具体教学要求,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内容,主题2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1.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5、2.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 3.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键和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4.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5.了解“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6.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7.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8.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9.能列举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内容,例 主题2 内容标准2的具体教学要求,1:1 组成有

6、代表性。,1:1 组成有代表性。,甲和乙哪个是氯化钠的晶胞?,一是代表晶体的化学组成;二是代表晶体的对称性,即与晶体具有相同的对称元素(对称轴、对称面和对称中心)。 一般说来,晶胞都是平行六面体。整块晶体可以看成是无数晶胞无隙并置而成。,配位数 最近层的异号离子有 6 个,则配位数为 6 。,晶胞类型 观察同一种点,如观察空心圆点 Cl,正六面体的 8 个顶点和各面的中心,均有一个。所以为面心立方晶胞。,右图所示为 ZnS 晶胞,它属于 立方晶系 AB 型离子晶体。面心立方晶胞。配位数为 4 。,观察空心圆点,只存在于立方体顶点的 8 个位置上,无其它位置。称为简单立方晶胞,也叫做立方素格。,

7、注意 判断晶胞的类型时, 必须只观察同一种点。,组成和对称性均有代表性 。,配位数为 8 。,例 主题2 内容标准3的具体教学要求,例 主题2 内容标准9的具体教学要求,认识几个概念(金属晶体和基本堆积模型),密堆积原理:原子、离子、分子的排布总是趋向于配位数高,空间利用率大的紧密堆积结构方式,最紧密的堆积往往是最稳定的结构。 空间利用率(堆积系数):单位体积空间中圆球所占体积百分数。 配位数:一个球周围最邻近的圆球的数目。密置列:密置层: 非密置层:,在一个层中,最紧密的堆积方式,是一个球与 周围 6 个球相切,在中心的周围形成 6 个凹位,将 其算为第一层。第二层对第一层来讲最紧密的堆积方

8、式是将 球对准 1,3,5 位。 ( 或对准 2,4,6 位,其情形是一样的 )第三层,对第一、二层来说,第三层可以有两种最紧密的堆积方式。,下图是此种六方 紧密堆积的前视图,A,第一种是将球对准第一层的球。,每两层形成一个周期,即 AB AB 堆积方式,形成六方紧密堆积。,配位数 12 。 ( 同层 6,上下层各 3 ),此种立方紧密堆积的前视图,A,第四层再排 A,于是形成 ABC ABC 三层一个周期。 得到面心立方堆积。,配位数 12 。 ( 同层 6, 上下层各 3 ),ABC ABC 形式的堆积,为什么是面心立方堆积?,这两种堆积都是最紧密堆积,空间利用率为 74.05%。,物质结

9、构与性质的学习内容,主题3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1.结合实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2.举例说明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 3.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知道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4.知道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例 主题3 内容标准4的具体教学要求,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内容,主题4 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1.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价值,认同“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观点,认识在分子等层次研究物质的意义。 2.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了解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 3.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

10、的应用价值。4.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物质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具有预期性质的新物质。,例 主题4 内容标准3的具体教学要求,08宁夏物质结构,35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X、Y、Z、Q、E五种元素中,X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Y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Z是地壳内含量(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Q的核电荷数是X与Z的核电荷数之和,E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X、Y的元素符号依次为 、 ; (2)XZ2与YZ2分子的立体结构分别是 和 ,相同条件下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的是 (写分子式),理由是 ; (3)Q的元素符号是

11、,它属于第 周期,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在形成化合物时它的最高化合价为 ; (4)用氢键表示式写出E的氢化物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氢键 。,化学反应原理,主 题 1化 学 反 应 与 能 量,主 题 2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和 化 学 平 衡,主 题 3溶 液 中 的 离 子 平 衡,在必修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化学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构建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化学反应原理知识体系,为将来学习与化学相关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变化本质的认识,体验科学、社会、技术、环境的关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并最终达到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内容,主题1 化学反应与

12、能量1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通过查阅资料说明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实际意义3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4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5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6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例 主题1 内容标准3的具

13、体教学要求,焓和焓变(1)可以用焓(H) 这一物理量来衡量物质所含有的能量。(2)焓的大小决定于物质的本性、物质的量、物质的状态和物质所处的环境条件。(3)焓变H衡量物质在变化前后所含能量的改变。(4) 反应热Qp与焓变H的关系。反应热(Q)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能量的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而没有转化为其他能量,则Qp= H。(5)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如何书写热化学方程式?(6)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例 必修与选修中有关电化学知识的衔接与教学要求,主题2

14、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 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2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 一般规律。 4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5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6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7.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8.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内

15、容,例 主题2 内容标准5的具体教学要求,熵和熵变熵(S)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熵增的方向就是混乱度增大的方向。任何理想(完美)晶体在0 K时,熵等于0(路易斯修正普朗克假设,热力学第三定律)。温度升高,体系的熵增大。同一种物质:S(g) S(l) S(s) 。同一类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熵越大。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结构越复杂,熵越大。反应的熵变( S )S(反应产物)S(反应物),熵变,反应方向与焓变、熵变的关系常压下绝大多数放热热反应(体系能量降低, H 0 )能自发进行(不少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常压下绝大多数的使物质微粒无规则排列程度增加的反应(有气体析出、电解质电离、体系混乱度- 熵增加S 0 )能自发进行(一些熵减小的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自发进行)。体系能量降低 H 0、熵增加S 0 ,反应能自发进行;体系能量增大 H 0、熵增加S 0 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熵、焓均增加或减小的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决定于温度。(熵变的准确定义、从定量角度讨论焓变与熵变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不作要求。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