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科学理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917064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为科学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行为科学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行为科学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行为科学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行为科学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为科学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科学理论(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管理理论研究,行为科学理论刘 潮,第三讲 行为科学理论,一、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背景,行为科学成为一种管理理论始于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人际关系理论,真正发展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二、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论的创始人是埃尔顿梅奥和他的助手弗里茨罗特利斯伯格。人际关系理论的建立是从著名的霍桑试验开始的。霍桑试验是从1924年到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分成四个阶段进行:,1、照明试验。 2、继电器装配工作小组试验。 3、大规模访问交谈。 4、接线室工作研究。,梅奥就试验结果进行总结,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提出了人际关系论。梅奥等人的人

2、际关系论与科学管理理论相比具有以下新观点:,2、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企业职工的满足度,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鼓舞职工的士气。,1、企业职工是“社会人”。,需 要,引发,动 机,支配,行 为,达到,目 标,三、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一)什么是行为科学 ?,需 要,引发,动 机,支配,行 为,达到,目 标,需要层次理论 E.R.G理论 成就需要理论,需 要,引发,动 机,支配,行 为,达到,目 标,需要层次理论 E.R.G理论 成就需要理论,内容型激励,过程型激励,行为修正型,双因素理论,强化理论,公平理论,需 要,引发,动 机,支配,行 为,达到,目

3、 标,需要层次理论 E.R.G 理论 成就需要理论,内容型激励,过程型激励,行为修正型,双因素理论,强化理论,公平理论,个体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二)个体行为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二)个体行为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上的需要,1,(二)个体行为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1,2,(二)个体行为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1,2,3,(二)个体行为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地位和受人尊敬的需要,1,2,3,4,(二)个体行为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

4、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地位和受人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2,3,4,5,心理的发展,需要的相对强度,生理,安全,感情,尊敬,自我实现,A,B,C,2、赫次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双因素理论,生理,安全,社 会,尊重,自我实现,激励因素,保健因素,3、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绝对额,相对额,报 酬,投 入,社会比较:,社会比较:,报 酬,投 入,社会比较:,报 酬,投 入,报 酬,投 入,社会比较:,报 酬,投 入,报 酬,投 入,社会比较:,报 酬,投 入,报 酬,投 入,历史比较:,历史比较:,2002年 报酬,2002年 投入,历史比较:,2002年 报

5、酬,2002年 投入,2001年 报酬,2001年投入,历史比较:,2002年 报酬,2002年 投入,2001年 报酬,2001年投入,历史比较:,2002年 报酬,2002年 投入,2001年 报酬,2001年投入,通过社会或历史比较有两种结果:,一种感到公平,另一种感到不公平,进而会采取不同的行为,社会比较:,报 酬,投 入,报 酬,投 入,公平理论揭示了一个重要问题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客观上存在着相互间的社会比较和历史比较,必然会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公平还是不公平的问题,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82页,“年

6、代初,有专家估计,的人掌握的有价证券和的银行存款,年代中期,有专家估计,的人拥有的存款,的人的存款只有。年代末,有人根据城镇居民抽样调查资料推算,的富裕人口占居民储蓄存款的,接近一半。居民银行存款已近亿元,按此计算,则富裕人口占有储蓄存款近0亿元。”,个人收入差距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王学力(社会经济理论与实践)年第期,基尼系数是 0 1之间的系数,0.2以下为绝对平均,0.20.3为比较平均,0.30.4为比较合理,0.40.5为差距较大,0.5以上为差距悬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我们的改革,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又注意不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允许一些

7、地方、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4、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自然消退,惩罚,5、人性假设理论,X理论,管理方式,“胡萝卜加大棒”,Y理论,管理方式,参与、诱导、民主,(三)团体理论,1、团体的含义,2、团体的类型,3、团体动力理论,三个重要内容: 一是团体规范; 二是团体压力与从众行为;三是团体中成员之间的关系。,4、团体内聚力和士气理论,两个重要内容: 一是团体内聚力强的特征; 二是影响

8、团体内聚力的因素。,第一,团体的领导方式。 第二,团体成员的共同性。 第三,团体与外界的关系。 第四,团体规模的大小。 第五,团体成员较为稳定者,内聚力较强。 第六,团体信息的沟通。 第七,团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和目标结构。,(四)组织行为理论,关于领导者品质的理论。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亨利1949年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成功领导者应具备的12种品质。,1、领导者品质理论和领导者行为理论,关于领导者行为理论,行为科学对领导行为的研究主要考虑两种因素:一是领导者对工作的关心;二是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由于对这两种因素的重视程度不同,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领导行为。所谓领导行为实质上就是这两种

9、因素的组合。这里主要介绍管理方格理论。,管理方格理论(罗伯特布莱克 ,简穆顿 ),1.9 乡村俱乐部型管理,9.9 协作型管理,5.5 中间型管理,1.1 贫乏型管理,9.1 任务型管理,高,对生产的关心,低,高,对职工的关心,四、行为科学理论的启示:,1、把管理建立在对人的本性科学认识的基础上,2、需要是人的普遍本性,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必须从满足人的各种合理需要开始,斯大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不是要缩减个人需要,而是要竭力扩大和发展个人需要,不是要限制或拒绝满足这些需要,而是要满足有高度文化的劳动人民的一切需要。”斯大林全集第卷第页,工作绩效=能力动机激发,没受到激励,能力发挥只有20%左右,受到激励,能力发挥80%-90%,3、运用各种激励理论、激励方式及激励机制来调动人的积极性,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