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总结报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917043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39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总结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总结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总结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总结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总结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总结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总结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学校校建设计划建设计划 项目项目学校学校总结报告总结报告 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2014 年年 7 月月 2 目目 录录 一、 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 3 (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3 (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 4 1.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制度保障 4 2.明确目标责任,加强监控考核 5 3.建立专题网站,参与省内协作 5 二、重点支持专业建设情况 . 5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5 (二)师资队伍建设 7 (三)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8 三、特色项目建设情况 . 9 (一)校园企业文化与 5S 管

2、理体系建设 . 9 (二)数字化校园 . 10 四、项目资金投入、使用与管理情况 11 (一)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 . 11 (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 . 12 (三)其他资金预算执行情况 . 12 五、贡献与示范 12 (一)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的带动作用 . 12 (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 13 (三)对其他地区和学校进行示范、带动和辐射的成效 . 14 六、建设成果 15 (一)总体建设成果 . 15 (二)典型案例简述 . 15 七、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17 3 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国家中等职

3、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 项项 目目 总总 结结 报报 告告 我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二批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焊接加工、汽车维修、烹饪等五个专业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校园企业文化及 5S 管理体系建设、数字化校园被列为非中央财政支持的特色项目。 学校目前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总数为7781人。 一、一、 项目建设总体情况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 (一一) )项目建设总体情况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两年来,在省、市教育、人社及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协调下,按照三部委批复的 “实施方案”和“任务书” ,我校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截至目前,

4、各项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资金投入足额到位,使用严格规范,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一是办学定位更加准确。一是办学定位更加准确。确立了“立足苏北、服务江苏、辐射全国”的发展战略,构建了与产业结构、职业岗位对接的专业体系。二是校企合作全面深入。二是校企合作全面深入。进一步完善了校企合作机制,加强了校企双方在师资培训、技能大赛、教材开发、培养模式改革和评价机制建设上的合作。三三是是人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高。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优化了育人机制和环境, 开辟了人才成长快车道。 四是社会服务能力大幅四是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提升。社会培训无论从类别和人

5、数上都较以前大幅增加。五是五是示示4 范辐射效应日益显现。范辐射效应日益显现。与地方政府、企业、学校的互动交流日益频繁,跨地区的往来也明显增多,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表 1 验收要点完成情况表 项目 计划完成 验收要点 实际完成 验收要点 完成率 数控加工 96 96 100% 机电一体化 70 70 100% 焊接加工 136 216 158% 汽车维修 119 119 100% 烹饪 53 53 100% 校企文化和 5S管理体系建设 29 29 100% 数字化校园 45 45 100% (二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为保证项目运行规范、高效,学校注重机制建设

6、,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保障监督。 1 1. .成立专门机构,加强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制度制度保障保障 校长亲自设计建设基本框架,紧密调度项目进展情况;学校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专家咨询指导委员会、创建办统筹项目建设工作;各重点建设专业组建了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和兼职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团队, 负责重点专业的建设5 工作。学校制定了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和项目建设专项经费管理实施细则 ,加强了项目建设的制度保障。 2 2. .明确目标责任明确目标责任,加强监控考核加强监控考核 学校实行学校、系、专业教研室三级项目目标责任管理,根据建设任务书,科学合理分解目标任务,切实做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7、责任到人。 制定了 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绩效考核办法及相关细则,采取自我检查和考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按照阶段考核、年度考核与终期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对各项目进行全程监测,保证建设进度与质量。 3 3. .建立专题网站,建立专题网站,参与省内协作参与省内协作 学校设立了示范校建设专题网站,制定了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展示建设成果。 同时我校还向省示范校建设专题网站上传稿件近 120 篇。学校数控加工、机电一体化、汽车维修、烹饪四个重点专业参与省协作组课程共建,共承担了 32 门核心课程数字化资源脚本编写工作,实现了资源共享。 二二、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重点支持专业建设情况情况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

8、革(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 1. .创新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 在充分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 依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定位 5 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6 案,构建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双赢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2 2. .打造打造精品精品课程,课程,构建构建新型新型课程体系课程体系 引入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标准,依据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序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内容,形成与企业对接的“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各重点专业依据本专业特

9、点,构建了独特新型的课程体系。共形成了 5 个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标准 46 个、各级精品课程 44 门,建成了 5 个专业教学资源库。 3 3. .夯实基础设施夯实基础设施,升级升级实训教学环境实训教学环境 学校自筹资金, 规划建设了机电、 商贸、 汽车三座新实训楼,新增面积近 40000M2。新建实训室 28 个、实训中心 8 个;新增设备总值 1161 万元,实训环境实现了升级换代,大大提升了重点专业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 表 2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目标完成情况表 序 号 建设内容 单位 建设 目标 完成 情况 完成 比例 1 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个 6 6 100% 2

10、 课程标准 个 40 46 115% 3 省级精品课程 门 3 4 133% 4 市级精品课程 门 10 16 160% 5 校级精品课程 门 16 24 150% 6 开发教材 本 32 43 134% 7 (二)二)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1 1. .多途径培养,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多途径培养,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以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重点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选派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激励教师在职进修,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内外培训,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建设期内共引进专业教师 26 名,培养专业带头人 28 人,省级专业带头人 10 名,省级名师 4 名,培养骨干教师 49 名

11、,“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 90%。 2 2. .工作室建设,熔炼优秀专业团队工作室建设,熔炼优秀专业团队 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教师工作室,承担课题研究、指导青年教师、技能大赛训练等任务,充分发挥研究、交流、示范引领的作用。共建成专业教师工作室 17 个,大师工作室 1 个。 3 3. .专兼职专兼职结结合,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合,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与企业共建专业教学团队, 聘请企业的业务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形成规范的聘用管理机制。 表 3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完成情况表 序号 建设内容 建设 目标 完成 情况 完成 比例 1 引进专

12、业教师 24 26 108% 2 培养专业带头人 19 28 147% 3 培养骨干教师 49 49 100% 4 “双师型”教师比例 90% 90% 100% 5 专业教师工作室 17 17 100% 8 6 国际培训(人次) 11 11 100% 7 省级以上培训(人次) 63 82 130% 8 校本培训(人次) 486 1117 229% 9 校内实训基地(中心) 5 8 160% 10 校内实训室 25 28 112% (三)(三)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 1. .完善完善体制体制机制机制,促促进进校企深度融合校企深度融合 以校企合作联谊会为基

13、础, 各重点专业相继成立了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制定了规章制度,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编写一体化教材;加强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设,制定了“学生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案”,加大企业、行业对教学质量评价的权重, 形成校企共同参与的开放式评价体系。 2 2. .冠名办班冠名办班订单培养,订单培养,助助推推人才人才快速快速成长成长 学校与徐工科技、海信空调、雨润集团等公司新签订冠名班协议 47 个,与企业实现“五个共同”,即共抓招生宣传、共商培养方案、共定教学内容、共施教学过程、共建评价机制。 3 3. .共建共建生产性实训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创创设设真实生产情境真实生产情境 建

14、设期内,新增校内实训基地 8 个,新增校外实训基地 42个,新增合作企业 42 家,满足了开展项目教学和岗位教学的需求。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投入 30 余万元援建了“空调装修教学车间”,徐州环球钢管有限公司投入 100 余万元设备援建9 了生产性实训基地。 表 4 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目标完成情况表 序号 建设内容 建设 目标 完成 情况 完成 比例 1 合作企业签约数 32 42 131% 2 校外实训基地数 32 42 131% 3 冠名班、订单班 22 47 213% 三、三、特色项目建设特色项目建设情况情况 (一)(一)校园企业文化与校园企业文化与 5S5S 管理体系建设

15、管理体系建设 1 1. .5S5S 管理全面管理全面推进推进 5S 管理全面融入实训教学,实现了企业式精细化管理。一一是是健全和完善了实训制度和环境健全和完善了实训制度和环境。修订了 5S 管理的各项制度、规程;添置货架、工位车、标语、布局图、制度板等 5S 管理装备;建设了 3 个专业的 5S 管理示范实训中心。二是二是建立建立了了管理管理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制定了 5S 管理考核评价办法和考核标准,开发研制了实训教学 5S 管理考核评价软件, 对学生进行网络化实时考核。 2 2. .企业文化落地生根企业文化落地生根 学校开展了系列建设活动,使企业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一一是企业是企业文化文化进

16、进课堂课堂。各专业共邀请了 20 多名专家进校对师生开展讲座;二是企业文化进校园。二是企业文化进校园。学校开展了“企业文化进校园我的职业梦”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征文、演讲、黑板报比赛,同时推进 “班级工厂化” 建设, 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制度,10 模拟工厂管理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组织了企业文化环境建设活动, 在班级、 宿舍进行相关环境布置, 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三是企业文化进课题。三是企业文化进课题。组织了 植入企业文化的校内生产性实习探究等 3 项校园企业文化课题研究,形成了 3 项研究成果。 (二)(二)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 与企业开展合作,由电信和建银投入资金 600 余万元,在原有校园网络系统基础上,建成了学校管理信息化系统、互动式教学系统、专业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化图书馆等,全面提高了信息化水平。 1 1. .优化了网络环境,扩大优化了网络环境,扩大了了信息覆盖范围信息覆盖范围 通过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