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幼互动案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916102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幼互动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师幼互动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师幼互动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师幼互动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师幼互动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幼互动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幼互动案例(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师幼互动案例分析师幼互动案例分析小一班 刘秀东一、案例描述午睡起床时,孩子们正在穿衣服,从活动室中传来了浩浩惊喜的声音:“肥皂?今天我们吃肥皂?”“吃肥皂,今天我们吃肥皂!”孩子们欢快地叫着。“老师,今天的点心是肥皂。”航航和欣欣跑过来告诉我,语气中流露出一丝神秘。“哎呀!真的吃肥皂?”我走到活动室一看,今天的点心是橘黄色的年糕,乍一看还真像彩色肥皂呢。我拿起一块年糕自言自语:“真奇怪,今天居然请我们吃肥皂!”同时故意露出一脸惊喜和疑惑。“哈哈,老师真的以为是肥皂!”孩子们窃窃私语,那是他们在笑话我连年糕都认不出来呢。我提了个问题:“看,这肥皂还像什么?”“像电脑中的键盘。”“像个小枕头。”“

2、像一张桌子。”“像一块毛巾。”我说:“你们要是吃肥皂,可别边吃边吐泡泡哦!”“啊?吃肥皂,嘴里吐泡泡?”“我们的嘴里会吐肥皂泡?”孩子们被我的话逗乐了。动动说:“我听过一个故事,小蜗牛吃了一块草莓形香皂后,从嘴里吐出来许多肥皂泡,泡泡还带着小蜗牛飞上天了呢。”“对哦,吃了肥皂会吐出泡泡。要是你们边吃肥皂边吐泡泡飞上了天,我可怎么办?”我紧锁眉头说。“哈哈哈我们要是飞上了天,老师就抓不住我们了。”孩子们大笑。我更愁了:“那可糟了,中五班 25 位小朋友都吐着肥皂泡在天上飞,可老师只有一个。我怎么才能抓住你们呢?”哲哲说:“老师别怕,你坐上直升飞机到天空去抓我们,把我们一个个抓回来!”我连连点头:

3、“这个主意好!”文文说:“老师,你拿一张渔网撒向天空,把我们都网住,带回来。”我赶紧拍手:“这个办法不错,叫一网打尽。”航航说:“老师,你拿一根长绳子抛到天空中,让我们抓住绳子,然后把我们一个个拉下来。”我竖起大拇指称赞道:“这是个妙计,只是老师要花很大的力气。”添添说:“我的办法是让老师坐上热气球,飞到天空中把我们抓回来。”寅寅说:“让老师变成翼龙来抓我们。浩浩说:“让老师变成奥特曼来抓我们。”孩子们积极、投入地想着各种办法。我把年糕分给孩子们,他们吃得津津有味,似乎在期待着有肥皂泡把他们带到天空中去。吃完点心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到户外玩起了“飞飞抓抓”的游戏。孩子们乘着肥皂泡在天空中“飞舞”

4、,我则想尽办法去抓他们二、案例分析这是一则随机教育的案例,体现了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教师把握教育契机的能力。案例中师幼互动积极、愉快,教师以孩子的视角看孩子所看,想孩子所想,达到了较好的互动效果,其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1认同孩子的联想,接纳孩子的情绪反应。孩子把点心说成肥皂,这是一种联想。教师从中看到了孩子有关肥皂的已有经验。对此,教师既不否认,也不简单肯定,而是故作惊喜和疑惑。此时,教师的神情和语气传递给孩子的是对联想的认同和接纳。整个事件中,孩子出现了惊喜、兴奋等情绪,对此,教师予以接纳,从而营造了安全的心理氛围,使孩子敢想敢说。2顺应孩子的思维特点,提供想象的空间。教师对于“肥皂”

5、一说所表现出来的疑惑、好奇,让孩子们快乐无比,更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为他们后面的想象提供了支持。教师提出的“这肥皂还像什么”的问题拓展了孩子的思维,促使孩子们运用已有经验进一步联想。而教师的“吃肥皂吐肥皂泡”的联想更是调动了孩子的经验,引发了孩子无限的想象。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孩子们的已有经验被充分激活,于是,动动说出了小蜗牛吃香皂吐泡泡的故事情节。显然,这样的故事充满趣味。教师利用这一信息适时抛出了第二个问题:“要是你们边吃肥皂边吐泡泡飞上了天,我可怎么办?”孩子们的思维瞬间活跃起来。此时,孩子们已从联想转为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在表述自己想象的情节时语言表达能力也

6、得到了发展。3尊重孩子的想象,给予支持性的回应。孩子们积极地运用已有经验想象着各种教师抓小朋友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是一个有趣的情节。一幅生动的画面。孩子感受到的是想象的乐趣,此时的气氛是积极愉快的。面对每一位孩子的想象,教师都专心倾听、具体反馈,给予尊重和支持。如教师用点头、拍手、竖起大拇指等动作表示对孩子想法的赞赏,用“这个主意好”“这个办法不错”“这是个妙计”等短句表示对幼儿积极思考的鼓励和肯定。教师回应的每一个神情、每一个动作都给了孩子极大的鼓舞,孩子们感受到的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在提供支持性回应的同时,教师还善于提升孩子的已有经验,帮助孩子丰富词汇和表达经验。有了教师的支持性回应,孩子

7、们表现得十分自主。4调整角色定位,以孩子的视角体味童真。在整个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在引领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之间相互转化。在引导孩子的思维从“像什么”到“怎么办”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领者。而当教师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孩子看到的世界、去理解孩子的言行时,教师就是孩子的伙伴。于是,面对“肥皂”时教师会疑惑,面对“小朋友被泡泡带上天空”时教师会发愁,面对“抓泡泡”的方法时教师会鼓掌教师用童心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享受。教师的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都会使幼儿提升自信心,感受由联想带来的愉悦,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三、随机教育中促进师幼互动有效性的建议1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

8、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试行)都提出了“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即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都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蕴含着很多随机教育的契机。教师只有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意识,才能运用自己的智慧迅速做出价值判断,把握教育契机,并及时进行有效互动,促进孩子的发展。要提升随机教育的能力,需要教师拥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和丰富的知识。2做到心中有目标,眼里有孩子。随着课改的深入,以幼儿发展为本,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应成为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行动指南。因此,教师要依据幼儿发展目标,依据自己对幼儿细致的观察,从他们的活动中敏感地捕捉蕴含的教育价值,给予

9、及时而适当的引导。而这就要求教师心中时时有目标,眼中处处有孩子,使课程寓于过程之中,寓于生成之中,寓于师幼互动之中。3形成平等、民主的互动氛围。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最核心的人际互动。在一日生活中,多数教师比较关注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和小组活动中的互动,而忽视生活活动中的互动,往往在生活活动中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导致幼儿的生活活动环节沉闷、无趣。建立平等、民主的师幼互动氛围,依赖于师幼间积极良好的情感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善于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孩子看到的世界,用智慧点亮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主题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案例与分析小二班张艳丽一、案例

10、背景: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式,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因而受到特别关注,新纲要指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在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在师幼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幼儿而言,良好的师幼互动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题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师幼互动意味着教学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一种意义的构建,是专业成长和

11、自我实现的过程。我们进行师幼互动研究的目标之一是:以激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为切入点,关注幼儿的表达、思考和探索行为,通过让幼儿在自主、主动地参与探索主题活动的互动过程中,学会共同学习,共同生活,自由地表现和表达,继而构建知识。二、案例描述与分析:在四季区别不明显的南方,要开展四季的活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挂图、VCD 这些影象资料,才能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四季的变化。在开展四季的树这一活动时,我也同样选择了挂图这一辅助材料。4 幅图中树的差异十分明显,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树从冒出一些嫩芽叶子变得茂密树叶变黄落下叶子掉光。实录片段一:当我问:“冬天光秃秃的树到了春天有些什么变化?”“长出叶子了。”

12、孩子们回答到。“还可以用什么词形容呢?”我用手做着动作。(手快速地张开,频率较快)亦函跳了起来说:“冒出了一些叶子。”“太好了!冒出来。”“那你为什么要跳起来呢?亦函笑了笑,沉默着。“你是不是觉得叶子就是这样冒起来的呢?(老师边说边跳起来)亦函点点头。“到了夏天呢?”“长出了好多的叶子”好多孩子都站了起来。“秋天呢?”“叶子掉下来了”孩子们边说边坐下,张强甚至还躺到了地上。“冬天呢?”“叶子掉光了。”分析:孩子跳起来回答问题,这个看似破坏活动纪律的行为,却有着更深的内涵,幼儿往往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所想的,却善于用动作来表达。如果我把这一举动当做不遵守纪律的行为,而加以批评制止的话,就不会有下

13、面幼儿自发的随着叶子长出、落下而站起来、坐下去的行为了。实录片段二:孩子们的举动启发了我,光靠一遍遍地讲述还不如让孩子们动起来,把表演引进认知活动。于是我马上摆出树的造型,说“现在我是一棵树干,没有一片叶子。春天快来了,我的小叶子呢?”马上有几名孩子冲上来,站在我的旁边伸出他们的手来当叶子。“夏天来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上来了。“秋天到了。”“叶子”们落下来了,不过还有一些仍在树上。“冬爷爷来了。”“叶子”就都掉光了。分析:正是有了前一片段的“放纵”,孩子们更加“大胆”了。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跑到老师旁边。也正是有了这一“放”,才有了上面的精彩。孩子们显然对四季树的变化已经很清楚了,能够自如

14、地根据季节的变化而进行表演。实录片段三:如果仅仅采用这些内容,这个游戏的生命力一定不强,孩子们很快就会厌倦。怎样才能为这个游戏注入新的活力呢?或许这个问题该留到以后再解决。这时,又有一个“不守纪律”的声音给了我启示。游戏刚演到夏天,我停了一会,刚要说“秋天来了。”就听到有人喊了一句“秋天来了。”“叶子”马上就落下了许多。“冬天来了”,“叶子”掉下来了,可还有几个孩子还不愿下去。“老师,刚才是张强喊的。”“老师,冬天到了嘉恒他们还不下来,还在树上。”孩子们争着报告。分析:这时候老师采取的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是找出这些捣蛋分子,狠狠地批评一顿,以维护老师的地位、权利,还是继续听之任之呢?撇

15、开这个问题不谈,光看活动的本身,这时候幼儿已经可以自己开展游戏了。原本老师一句“秋天来了”的提示,控制着整个游戏的发展进程。现在不用老师,孩子们自己也可以了。这时候老师的作用就不再是主体,或者说不是主宰了。那接下去教师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冬天叶子一定会掉光吗?”是绝对服从挂图上的内容,还是根据事实还加以解释?两个矛盾摆在我的面前。实录片段四:既然孩子们对游戏已如此熟悉,那就把游戏交还给他们吧。“那么,请张强来当小老师,让他说春天来了那几句话。”游戏以新的方式开始了。“老师张强表演的不好”“为什么不好?那要怎样表演才好?孩子们争着发表意见,争着表现。“那我们分别请四个小朋友来扮演春天、夏天、

16、秋天、冬天。”“大家说说四个季节有什么不同,可以怎么表现?表演重复了一遍又一遍,从只有树干和叶子发展到最后不仅有树还有花、小草还有春姑娘、夏天、秋天、冬爷爷、太阳、雷公雷母。分析:教师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抓住每个有价值的教育契机。从简单的几句“来了”演变到将每个季节人物化,由原来的一人担当变成四个独立的角色,可以说这是使这个活动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关键一步。教师的勇于“退位”,更使幼儿完全处于了主体的地位,此时教师只是以协助者的身份帮助幼儿开展游戏。不求对话、表演的精彩,只求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三、反思与体会在教育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师幼互动的真正涵义,即儿童教育应该是一种“对话教育”。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 就像抛球与接球的过程一样。第一, 抛球者和接球者都是主体; 第二, 抛球者与接球者之间是平等的、合作的; 第三, 抛球接球双方都认真对待对方; 第四, 抛球和接球是可以连续的。可见, 没有平等的关系, 师幼之间就不可能达到真正和谐。教师没有对话意识, 与幼儿就难以和谐相处。那么, 幼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