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古代诗歌鉴赏复习ppt课件-新课标人教版高三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56912716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古代诗歌鉴赏复习ppt课件-新课标人教版高三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高三一轮古代诗歌鉴赏复习ppt课件-新课标人教版高三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高三一轮古代诗歌鉴赏复习ppt课件-新课标人教版高三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高三一轮古代诗歌鉴赏复习ppt课件-新课标人教版高三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高三一轮古代诗歌鉴赏复习ppt课件-新课标人教版高三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古代诗歌鉴赏复习ppt课件-新课标人教版高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古代诗歌鉴赏复习ppt课件-新课标人教版高三(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全国高考古诗词鉴赏题考试内容体裁: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宋词,元曲;以格律诗和词为主;以唐、宋诗词为主。题材:写景,思乡,咏怀,咏史,送别,咏物;内容:主旨,情感,意境,诗眼,意象,语言,体裁,风格;手法:象征,用典,对比,衬托,直接胸臆,动静,虚实,情景交融。,2题目类型从设题方式上看,可以分为判断赏析、问答赏析、续写赏析、仿写赏析、综合赏析等。从材料数量上看,可以分为独诗赏析、比较赏析(湖南2006年)等。,一、基础知识:诗歌类别,诗歌,古体诗,句数、字数、格律要求不严格,近体诗,律诗(八句),绝句(四句),七律,五律,七绝,五绝,押韵 平仄对仗 字数、句数,词,有词牌限制格律,依据长

2、短可分为长调、中调、小令,曲,有宫调、曲牌限制格律,可分为杂剧、散曲。 散曲又可分为套数、小令,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诗,魏晋诗多写建功立业, 而有自然隐逸,狷介不羁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唐诗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的、离别思乡的。安史之乱后,有反映战争创伤、忧国忧民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于是悯农诗又兴起。,诗歌的 时代特征,北宋诗重义理。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丧,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

3、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重忠义。清诗多为遗民诗,革新诗。,(一)判断赏析对他人的赏析进行判断。与主观题相比难度较低。现在只有少数省市采用这种考查方式。例(06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移 居(其二) 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将:岂; 纪:j 经营。 【补注】此理:这种生活方式。胜:高、好。无为:不要。忽:急着,轻易,移 居(其二) 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

4、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A题干是对整首诗的理解,从全诗看,主要内容是写与邻人相处的和谐,登高赋诗只是交往中的一个片段;,移 居(其二) 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B题干错在对斟酌对象的诠释,是有邻人过门,便大呼小叫,进来喝酒,而不是斟酌诗;,移 居(其二) 陶渊明春

5、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C题干错在是披衣言笑而不是披衣起彷徨;,移 居(其二) 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移 居(其二) 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6、。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D E),移居(其二) 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7、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分),答案(1)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2)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黄钟 人月圆 山中书事 张可久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1“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 。(1分),曲牌,例(06上海卷)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13题。(8分),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

8、一项(3分)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黄钟 人月圆 山中书事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3“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答案 3 “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2分),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2分)。,黄钟 人月圆 山中书

9、事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小令题为山中书事,实为怀古,借感叹古今的兴亡盛衰表达自己看破世情、隐居山野的生活态度。全曲上片咏史,下片抒怀。上片开头两句,总写历来兴亡盛衰,都如幻梦,自己早已参破世情,厌倦尘世。接下来以孔林、吴宫与楚庙为例,说明往昔繁华,如今只剩下凄凉一片。下片转入对向往山中生活的叙写,虽然这里仅有简陋的茅舍,但有诗书万卷。喝着自酿的松花酒,品着自煎的春水茶,幽闲宁静,诗酒自娱,淡泊自在。,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

10、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二)问答赏析为大多数省市所采用。就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的提问,要求考生简要回答。,南柯子 王炎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例(06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分),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1)上阕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答案 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

11、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三)续写赏析命题者对某首诗的前部分进行赏析,要求考生续写。湖南省近年曾采用这种考查方式。做这类题目,要注意整体把握所要赏析的诗的主旨、主要

12、的手法、结构思路。揣摩命题人所给出的赏析文字的主要信息。,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例(04湖南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分),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

13、的明丽绚烂。 77字,例(04湖南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分),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64字,例(04湖南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分),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

14、68字第四句,_,例(04湖南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分),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第四句,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90字,例(04湖南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分),续写赏析小结1 修辞方法、表现手法分析2 上下诗意的衔接3 前后(首尾)结构的照应4 联系诗歌主题、形象,(四)仿写赏析一般为两首诗对照赏析,命题人给出其中一首诗的赏析

15、,要求考生仿照命题者的赏析,对另一首诗进行赏析。,例1(05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 柳诗之“望” :

16、,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现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发了奔迸而出的强烈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