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期末学习辅导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911690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期末学习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课堂教学》期末学习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课堂教学》期末学习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课堂教学》期末学习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课堂教学》期末学习辅导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期末学习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期末学习辅导(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课堂教学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课堂教学辅导,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魏为燚,一、课程考试,时间和地点:第16周,周三第9,10节,知明2-202。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题型1: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考试题型2:专业小论文 成绩比例:作业、答疑成绩比例30%,期末考试成绩比例70%。,2,二、课程内容,第一主题 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主题 教学的生成性 第三主题 三维目标 第四主题 教学情境 第五主题 教学关系,第一主题 教学的有效性,一、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 1、教学有效果 学生学业成绩(及格率和优良率) 学生的认知变化(不知到知,知之少到知之多) 学习态度的变化(越学越爱学)

2、2、教学有效益 学会学习(掌握方法) 学会应用(学以致用) 学会做人(终身发展) 3、教学有效率 减负增效(节约时间,多快好省,解放学生),4,总之,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5,二、无效、低效教学的表现,1、从学生的方面:无效、低效教学表现为学生缺位的教学(学生学习的特点:依赖性、片面性、无序性、缓慢性等) 2、从教师的方面:无效、低效教学表现为注入式的教学(教师教学的特点:照本宣科、审问型、灌输式等) 具体有两种表现:一种是现行地阻碍学生,让学生越学越没劲;另一种是隐形的阻碍,老师讲的都是学生懂

3、的东西,或者说都是学生看书都能看懂的东西,它阻碍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6,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任何违背这一原理的教学都必然是无效、低效的。,7,一线调研:无效、低效课堂的十大表现,课堂氛围:沉闷单调,甚至混乱无序。 学生表现:心不在焉,心猿意马,昏昏欲睡。目光呆滞,缺乏专注,饱满的精神状态。 教师精神:态度冰冷、漠然。语气生硬,语言不美。照本宣科,缺乏创造力,没有个性和特色。 教师知识:强调讲授知识,以知识为中心或本位,忽视知识

4、的建构、生成、价值和运用。 教学方法:一元化的讲授。 教学理念:灌输式,保姆式。 学生学习:被动接受知识,活动形式化虚化。 教学评价:单一。 教学目标:游离、偏移。 教学效能:有限。,8,2011年9月19日,3名五年级学生,在家赶了一天还是无法完成作业。因害怕没完成作业被老师罚站,3人相约跳楼,摔成重伤。她们想:跳楼死了就不要写作业了。小小年纪却因为作业做不完而痛苦,值得我们思考:要高度关注学生学习问题,切实给学生“减负”刻不容缓。,9,吴康宁先生深刻指出:“当今中国大陆,任何一个尊重事实的人都不能不承认,我们的儿童正普遍处于一种被逼学习的状态儿童的健康的、有活力的成长与发展有一个根本前提,

5、那就是他必须处于一种主动的、自由的生存状态。”,10,考试结束,学生的学习动机荡然无存。,11,对教学有效性(有效学习)的追求应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精神。目标:三维性;内容:资源性、生活性、情境性;活动:生成性;方式: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12,2. 新课程实施(教学)要以追求有效性为目的和导向。 (新课程实施一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和实质性的进展;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形式化、绝对化的现象并因此导致了教学的低效和无效。),形式化:形似神不似,不能把新课程新理念的价值功能发挥出来;绝对化:以偏概全,绝对化必然导致片面化和庸俗化从而把改革引向绝境和歧途。,13,预设与生成 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

6、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识与情境(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 教科书与课程资源 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 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 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14,第二主题 教学的生成性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基本观点 1. 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体; 预设:计划性、封闭性,尊重文本,科学性、规范性 生成:动态性、开放性,尊重学生,艺术性、创造性 2. 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生成的价值:精彩观念的诞生!,14,15,(二)问题与反思刻意追求生成,违背生成的规律; 2. 缺乏有效引领,导致学生无所适从。,第三主题 三维目标,1、认识教学的“三维目

7、标” 新课程改革提出三维的目标体系,即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 2、三维目标的内在关系 三维目标是有机统一体,其核心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是交融互进的,而不是均等存在的。 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 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16,17,三维目标而不是三类目标 整合不是凑合 化学反应不是物理反应(有机而不是机械),17,18,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这三个维度的关系:,18,左图是一个三棱锥, A点表示知识和技能目标; B点表示过程和方法目标; C点

8、表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D点表示目标整合; O点表示教学目标人的发展(直线OD垂直于底面ABC)。,19,问题与反思,1. 知识、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有弱化倾向; 2. 过程、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的现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案例:我是一个不被人关注的学生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我的老师朝着我的座位走来。我想,老师一定是来关心我的,他也许会问我学习遇到困难了吗?作业会不会做?可是,老师走到我的身边,平静地问了我一句话,差点把我给气死,“你的同桌今天哪儿去了?” 从此,我恨这位老师。,20,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其实质就是关

9、注人。关注人(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关注学科(知识和技能与过程和方法)是教学中一对至关重要的关系。,21,“以学科为本位”和“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我们认为,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它的突出表现为: 重认知轻情感(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重教书轻育人(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己任,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22,案例:美国小学生作文。 “孩子们在森林里游玩,有个孩子在草丛里发现一枚蛋。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蛋捡回并准备将其孵化出来。孩子们纷纷猜测,有的孩子说这枚蛋是孔雀蛋,有的孩子说是鸵鸟

10、蛋,有的孩子说是山鸡蛋。孩子们在猜测中焦急地等啊等,28天后终于有了动静,蛋壳中竟孵出了他们的总统克林顿!孩子们欢呼雀跃。” 这篇小学生作文后来获得全美最佳作文奖。 (学科层面:不符逻辑性,十分荒诞;情感方面:体现了对儿童想象力、创造性的呵护与鼓励。),2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儿童本位),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总之,关注人的教学才能使学科教学同时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人的发展。,24,25,第四主题 教学情境 (情境与知识的关

11、系),盐与汤知识与情境德国一位学者有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25,26,26,(一)基本观点,学科性。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点,紧扣教学内容,反映知识特点、价值和魅力; 2. 问题性。情境创设要内含问题,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 3. 简洁性。情境创设要简单、经济,既节约成本,又能有效地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案例,27,(二)问题与反思,在教学设计时,教师为

12、创设情境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忽视了“备教材”、“备学生”。教学过程中,情境中的一些无关因素干扰和影响了学生的认知活动。,案例反思,相关的关系: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学科味与生活味),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第五主题 教学关系,1、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 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这种以教为本位的教学关系,完全把学生定位在依赖性层面上,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是传统教学不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教学关系不是静态的、固定的关系,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关系。,28,从学生角

13、度来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转化。就学生而言,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发生了相反的变化。最后是学生完全的独立,教师的作用逐渐隐退。(“教是为了达到不用教”叶圣陶),29,从教师的角度说,要发展自身教与学的能力。就教师而言,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为教学生,教师必先以促进学生的学为落脚点教自己。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成为学习型教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学识,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

14、教学的需要。,30,2、新课程倡导的发展观,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发展就其层次而言,包括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 发展就其形式而言,存在“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 发展就其机制而言,有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 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眼前发展和终身发展。 发展就其主体而言,有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 可以说,以上六个方面也是我们新课程考察教学有效性和发展性的专业向度。,31,江山野:论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教育研究,1983年第9、10期。 一个完整的教学关系不是静态的、固定的关系,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关系,从学生角度来说,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

15、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32,教学过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完全依靠教师的阶段。(刚入学的前三年左右)在这个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每一点知识都要靠教师来教,在学习中每前进一步都要靠教师引领。 第二阶段是基本上依靠教师的阶段。(三年级到小学毕业)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已经可以不完全依靠教师了,他们已经获得了一些自己学习的能力(25%的知识是可以自学的,老师的教的比例下降到75%)。,第三阶段是学生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的阶段(初中的学生大致处于这一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标志就是学生基本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大

16、略明白所要学习的内容;但是并不一定能够理解得确切、全面透彻,也不一定能够抓住要领,并且常常会感到学习上有许多困难。教学各占50%左右的比例。 第四阶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基本上独立学习的阶段(高中生大致处于这一阶段)。 第五阶段是学生完全独立地进行系统学习的阶段(高中毕业后)。,从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可以划分为这五个阶段,学生学习一门课程(乃至课程中的一章一个单元)往往也要经历这五个阶段。每个教学阶段对教学方式方法都有一些质的规定性: 第一阶段的基本教学方式是:教一点,学一点,练一点; 第二阶段的基本教学方式是:问答、阅读、演示、讲解相结合,逐步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探求未知; 第三阶段的基本教学方式是:首先让学生预习,然后根据学生预习中提出的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先学后教); 第四阶段的基本教学方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 第五阶段的基本教学方式是完全由学生自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一般模式,课堂有效教学的一般分为先学、后教、练习三个环节,各环节应注意的要点如下: 一、“先学”环节 1. 对教的要求:对学生先学的必要指导(提供导学案或设置导学问题和目标要求;指导要具体、明确、到位但不越位)对个别小组和个别学生的针对帮助对先学活动的整体组织调控 2. 对学生的要求:根据老师要求,独立阅读和思考或操作(积极、主动、紧凑)总结学会的内容和解决的问题概括不会的内容和未决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室内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