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课件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56911069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曹刿论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曹刿论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曹刿论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曹刿论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刿论战,左传,解题,解题: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背景,齐与鲁是春秋时的邻国,齐是较强大的诸侯国,鲁是较弱小的诸侯国。齐鲁长勺之战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齐襄公荒淫暴虐,他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怕遭牵累,都出奔他国。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

2、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正音,曹刿(gu) 又何间焉(jin) 鄙(b) 弗敢专也(f) 小惠未徧 (bin) 玉帛(b) 小信未孚(f) 公与之乘(chng) 辙(zh) 夫战(f) 轼(sh) 旗靡(m),解释下列各句中红色的字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 既克,公问其故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同“遍”,遍及、普遍),(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诚

3、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为人所信服),(赐福、保佑),(动词,击鼓),( 战胜),(倒下),解释下列各句中红色词语古今的不同意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古义: 今义: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古义: 今义: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古义: 今义: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 今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为正义事业舍生,引申为丢弃某种利益,可以凭借,表示可能,许可,参与,隔开,不连接,案件,官司,监牢,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红色词语的不同意思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故 既克,公问其故民弗从也 从 战则请从既克,公问其故 其 吾视其辙乱 其乡人曰,(所以),(缘故,原因),(听从)

4、,(跟随),(这样,如此),(他们的,指齐军的),(他的,指曹刿的),虚词多义,之,肉食者谋之,忠之属也,公将驰之,以,何以战,必以情,必以分人,代词,指这件事。,助词,的。,凭借,按照,把,齐军,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何以战?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再读课文,思考问题:,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概括) 2、按照什么顺序讲这个故事? 3、故事里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体现在哪里? 4、

5、这个故事给现在人什么启示?,论,战前,战中,战后,课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物的特点?,远 谋,战前,战中,战后,取信于民,捕捉时机,分析胜因,讨论:,曹刿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请见的?他为什么要“请见”?对“何以战?”一问,鲁庄公提出哪三个条件?分别是对谁而言的?曹刿的态度怎样?,(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官僚贵族;天地神灵;否定 广大人民肯定。),曹刿为什么要肯定第三个条件?,鼓,驰,未可,可矣,公将鼓之,公将驰之,齐人三鼓,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曹刿为什么要在“齐人三鼓”后,才曰“可(鼓)矣”?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他看到了什么?,(

6、齐人三鼓正是“彼竭我盈”之时。),(“惧有伏焉” ),(“辙乱旗靡”),远谋:,一知“民心向背”,有为国分忧的精神; 二知“士气盈竭”,有当机立断的才干; 三知“战场虚实”,有务实求真的才智。,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些方面?,一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二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三取胜而不知胜因;,古人记叙这场战争,用“齐鲁长勺之战”为题,而后人却改用“曹刿论战”为题,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动?,本文记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处理?,(全篇以曹刿的言行为主组织记事材料,而记事的中心又处落在曹刿的“谋”字和“论”字上。),(本文重点是写“论战”,故战前对话写得详;战争过程写得略;曹刿用谋写得详;庄公问计写得略。),内容小结:,课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 ,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 ,叙述了利于反攻的时机 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 之时。这次战役,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成为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长勺之战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 和军事上 的 ,说明必须 ,运用正确的 ,并掌握 ,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取信于民,长勺,彼竭我盈,辙乱旗靡,远见卓识,杰出才能,取信于民,战略战术,战机,口头作业: 理解背诵课文 书面练习: 作文题目:我心目中的曹刿形象 要求:围绕课文,发挥想像;300字以上。 知识迁移: 想想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例,并互相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