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综合症brainstemsyndrom幻灯片

上传人:m****5 文档编号:56906779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干综合症brainstemsyndrom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脑干综合症brainstemsyndrom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脑干综合症brainstemsyndrom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脑干综合症brainstemsyndrom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脑干综合症brainstemsyndrom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脑干综合症brainstemsyndrom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干综合症brainstemsyndrom幻灯片(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干综合症,7.中脑上丘平面:,上丘,上丘灰质层,中脑水管,中央灰质,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副核,红核,内侧丘系,三叉丘系,脊髓丘脑束,6.中脑下丘平面:,下丘核,中脑水管,中央灰质,大脑脚底,黑质,滑车神经核,内侧丘系,外侧丘系,一、中脑的常见综合症,1、weber综合症 最常见的一种,又称动眼神经交叉瘫综合症或大脑脚底综合症, 病变位于中脑腹侧部,中脑的基地部大脑脚的髓内,各种原因引起的锥体束和动眼神经损伤. 表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偏瘫 包括中枢性面瘫和舌瘫及四肢瘫。若网状结构同时受累出现昏迷 常见病因:此处病变常见于肿瘤、局限性脑炎、外伤,血管性病变较少。颞叶肿瘤,水肿引起的颞叶

2、勾回疝或硬膜下血肿伴发的天幕疝压迫大脑脚及动眼神经,或颅底动脉瘤。,Weber 综合征,Weber综合征,Weber 综合征,Weber综合征,一、中脑的常见综合症,2、Benedit综合症 又称动眼神经和锥体外系交叉综合症,红核综合征。 病灶位于大脑脚后方的动眼神经髓内根,红核,黑质。 表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半身锥体外系综合症,如半身舞蹈病、半身徐动症(红核损伤)和半身震颤及肌张力增高等类似半身的帕金森氏综合症(黑质损伤)。,Benedit综合症,一、中脑的常见综合症,3、Claude综合症即动眼神经和红核交叉综合症。 病灶位于中脑被盖部的红核和小脑中脚连接处。 表现:同侧-动眼神

3、经麻痹。对侧-半身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与体征,如指鼻实验,跟膝胫实验,快速轮替动作障碍并有步行困难,站立不稳,肌张力下降。,一、中脑的常见综合症,4、Parinaud综合症 即四叠体综合症 病灶 位于松果体,四叠体的肿瘤,炎症,血管疾病和颅后窝占位性病变引起的小脑幕切迹疝等压迫中脑顶盖部上丘所致 表现:双眼垂直运动障碍,有以下三种情况:(1)双眼上视瘫痪。(2)双眼向上向下均瘫痪。(3)双眼下视瘫痪。大多仅表现为双眼上视障碍,中脑导水管受累常出现颅内压增高,四叠体顶综合征,四叠体顶综合征,中脑损害的 症状和体症,瘫痪 交叉瘫 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变化 动眼,滑车神经核,四叠体的眼球同向垂直运动第二

4、级中枢 损伤都有相应的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变化 感觉障碍 脊髓丘脑束 内侧丘系相距近 易同时损伤造成对侧偏身深浅感觉障碍 小脑症状与体征 损害经小脑上脚进出纤维, 不随意运动 黑质与红核损害 肌张力的改变 脑干网状结构 去大脑强直 精神意识及睡眠障碍 网状上行激活系统,面神经丘平面,4.脑桥下部横切面:,脑桥核,小脑中脚,锥体束,小脑下脚,展神经核,展神经,前庭神经核,内侧丘系和斜方体,外侧丘系,面神经核,面神经根,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脊束及核,5.脑桥中部横切面:,脑桥核,锥体束,小脑上脚,小脑中脚,内侧丘系,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运动核,三叉神经,三叉神经中脑核,外侧丘系,二、桥脑的常

5、见综合症,1、Foville综合症 即桥脑基底内侧综合症。 损伤外展,面神经核及内侧纵束,内侧丘系及锥体束 表现:同侧-周围性面瘫,眼球不能外展,两眼向病灶侧的同向凝视麻痹,但眼球内聚正常(内侧纵束损伤)。对侧-中枢性偏瘫(锥体束),感觉障碍(内侧丘系)。 病因:多见于血管病,脑桥旁中央动脉阻塞。,二、桥脑的常见综合症,2、Millard-Gubler综合症 即桥脑基底外侧综合症。 表现:同侧-眼球外展不能(外展神经),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对侧-偏瘫,包括中枢性舌下神经瘫。 病因:炎症和肿瘤常见。,Millard-Gubler综合症,二、桥脑的常见综合症,3、Raymond-Cestan综合

6、症 即桥脑被盖综合症。 病灶位于桥脑上部三叉神经切面之被盖部。 表现: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面部感觉障碍(三叉神经),双眼球向病灶侧凝视麻痹(外展神经及内侧纵束)。对侧-半身分离性感觉障碍(脊髓丘脑束)。偏身深感觉障碍(内侧丘系) 病因:可为小脑上动脉闭塞,桥脑背盖部肿瘤。,脑桥被盖上综合征,桥脑被盖下综合征,本图为前内侧组脑桥穿通支(主要是短、长前内侧动脉)受累引起的旁正中基底-背盖部梗死,脑桥损伤症状与体征,瘫痪 上部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四肢瘫,常伴对侧半身感觉障碍,下部为同侧周围性面舌瘫,对侧中枢性舌瘫四肢瘫 腹部双侧病变可引起四肢中枢性瘫及假性球麻痹,严重可致闭锁综合征(Lo

7、cked-in syndrome) 颅神经病变 三叉神经 外展 面 听神经 感觉障碍 多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深浅感觉分离( 相距较远,不易同时受损) 小脑症状 损伤桥核及桥核小脑束,主要在病变同侧 精神,(三)脑干各代表性横切面:,1.锥体交叉阶段的横切面,薄束核,楔束核,锥体束,锥体交叉,三叉神经脊束,三叉神经脊束核,中央灰质,副神经核,脊髓丘脑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后束,2.内侧丘系交叉阶段的横切面:,薄束核,楔束核,内侧丘系交叉,锥体束,三叉神经脊束核,脊髓丘脑束,3.橄榄中部横切面:,锥体束,下橄榄核,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孤束核,疑核,前庭神经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内侧丘系,脊髓

8、丘脑束,三、延髓的常见综合症,1、Wallenberg综合症 即延髓背外侧综合症。 病灶位于延髓上部侧方、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 表现:同侧(1)吞咽困难,软腭无力(疑核),(2)面部感觉障碍(三叉神经脊髓束),(3)眩晕、眼球震颤(前庭神经核),(4)共济失调(绳状体及脊髓小脑束),(5)Horner征(脑干网网状结构交感神经)。对侧-痛温觉障碍(脊髓丘脑侧束)。与同侧面部感觉障碍构成交叉性感觉障碍。,下橄榄核平面,舌下神经核,疑核,内侧丘系,三叉神经脊束核,嵴丘系,三、延髓的常见综合症,2、橄榄前动脉综合征 延髓内侧综合征 Dejerine综合征 即舌下神经交叉瘫综合症。 病灶位于延髓腹侧上

9、部近中缝处。 表现:同侧-周围性舌下神经麻痹。对侧-偏瘫。 可由脊髓前动脉闭塞所致,但常有侧枝循环,较少见。,延髓内侧综合征,延髓内侧综合征 Dejerine综合征,三、延髓的常见综合症,3、橄榄体后部综合症 病灶位于、对脑神经核区,锥体束不受影响,有时累及脊丘束。 表现:同侧-延髓麻痹(舌咽、迷走、舌下神经),转颈、耸肩无力(副神经)。对侧-痛温觉障碍(脊髓丘脑侧束)。根据症状大小不同有不同的名称:Schmidt综合症: 、脑神经受损。Tapia综合症: 、脑神经受损。Jackson综合症: 、脑神经受损。Avellir综合症: 、脑神经受损,伴有对侧感觉障碍(面部除外)。 病因:本组综合症

10、多由神经根损伤所致,核区病灶引起者罕见。,延髓损伤的症状与体征,瘫痪 颅神经损伤 心,呼吸中枢,54岁女性自述半身不遂,查:,锥体束损伤,左舌肌核下瘫,据此确定 损伤平面,脑干交叉性偏瘫 (舌下神经交叉性偏瘫) 延髓内侧综合征,病例讨论,病历分析,例1.男,55 岁,教师。因不明原因的头晕、恶心、左肢体无力 5 d入院。查体:神清,语言欠清,血压 120/90 mmHg。双眼底视盘边界清,生理凹陷存在,视网膜动脉细,反光强。双眼球向左凝视,呈水平性震颤。右额纹浅,右眼闭合无力,右鼻唇沟变浅,右眼外展不能。左上肢肌力 0 1 级,左下肢肌力 4 级,病理反射(+)。双掌颏反射(+)。余神经系统无

11、异常。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免疫球蛋白、血钾、钠、氯等均正常,胸片(-),脑脊液正常,脑电图示波慢化,颅脑 CT 平扫示脑干低密度区,诊断为右脑桥腔隙性梗死。治疗 1 月后好转出院。,诊为 Foville 综合征 主要诊断依据是 眼球侧方注视麻痹;右侧周围性面瘫和外展神经麻痹;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据此三点符合 Foville 综合征的表现。其病因均为脑血管病所致。,本征最早是 Foville于1858年报告,当时所报告的病人是 43 岁的男性发病 6 d就诊。其临床表现是左侧周围性面瘫和舌下神经麻痹,右侧肢体不完全性瘫痪,并发现双眼球上下及向右运动正常,而向左注视不能。病后 13 d眼和面部

12、症状无变化,但偏瘫症状有所好转。,种特殊的交叉体征当时被称为 Foville 综合征,并定位在左脑桥下部。但此部位为何引起双眼向左注视麻痹,当时 Foville曾提出可能在脑桥下部存在眼球水平注视运动中枢,当该部位的局限性损害时即可引起水平性注视麻痹。因此,根据上述 Foville的病例报告及定位分析,经典的 Foville 综合征可包括三主要的体征:同侧周围性面瘫;眼球水平性注视麻痹;以及对侧肢体瘫痪。自从 Foville报告了本征之后,以后又有不少学者陆续报告。1900年Grasset 曾将本征三型:脑桥下部型:即经典的 Foville 综合征;脑桥上部型:仅有向病灶侧水平注视麻痹和包括面部的对侧偏瘫;中脑型:即双眼球向病灶对侧水平性注视麻痹和包括面部的对侧偏瘫。,而后 Bing (1911年)报告了患侧面神经和展神经麻痹及对侧偏瘫而没有侧方注视麻痹的病例,此征即为今日的 Millard-Gubler 综合征。后来又有不少的学者对本征作了许多研究。国外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与经典的 Foville 综合征基本相符。但复习有关文献,发现对 Foville 综合征的描述也有不同之处,即对本征是否出现面神经及展神经麻痹尚有不同意见。有的认为出现面神经麻痹,有的认为出现展神经麻痹,还有的认为两者均可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