炔烃和二烯烃7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6906700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炔烃和二烯烃7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炔烃和二烯烃7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炔烃和二烯烃7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炔烃和二烯烃7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炔烃和二烯烃7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炔烃和二烯烃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炔烃和二烯烃7(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炔烃和二烯烃 教学要求:1、掌握炔烃的结构(sp杂化) 、异构、命名及化学性质。2、掌握共轭作用。3、掌握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化学性质。4、熟悉炔烃及的共轭二烯烃制法。,定义:炔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叁键的烃。 二烯烃: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烃。 通式: C n H 2n-2 不饱和度:2 单炔烃与二烯烃互为构造异构体。官能团:炔烃:碳碳叁键 CC共轭二烯烃:共轭双键 C = CC=C,两个轨道互相垂直, 电子云是以CC键为轴对称分布的。,C为 sp 杂化,线型分子, 7.1 炔烃的结构、异构和物理性质 7.1.1 炔烃的结构 (sp杂化) 乙炔:为直线型分子 丙炔:CC单键键长较丙烯中的

2、CC单键短(s成分较多) 环炔:最小为环壬炔,比较碳原子的三种杂化方式,7.1.2 炔烃的异构和命名 异构: 构造异构 (无顺反异构)A、碳链异构B、位置异构 命名:A、普通命名:乙炔为母体。,二甲基乙炔,三氟甲基乙炔,乙烯基乙炔,3-甲基-1-丁炔,5-甲基-3-庚炔,B、系统命名,1-戊烯- 4-炔,(从烯一端编号),3-戊烯-1-炔,二(1-环己烯基)乙炔,C、基:乙炔基,2-丙炔基复杂化合物,炔基作取代基,例P153(练习:P153 问题7.1),(E)-6-甲基-4-庚烯-1-炔,(2R,5R)-2-氯-5-溴-3-己炔,7.1.3 炔烃的物理性质沸点(比同数碳的烯大)熔点密度(d1

3、)溶解度偶极矩(比烯大) 生成热:说明稳定性,7.2 炔烃的反应 官能团CC与烯似:易加成、氧化等(不饱和性)特殊性:炔氢具酸性,易被金属置换 7.2.1 炔烃的酸性 含碳酸和烃类的酸性 (Ka,pKa,酸性)A、含碳酸B、共轭酸碱的强弱关系C、s成分越多,酸性越强酸性:HCCHH2C=CH2H3CCH3pKa 25 44 50,炔化物的生成( RCCH 型) A、反应: (两类试剂)RCCH + NaNH2/液NH3 RCC- Na+RCCH + RLi RCC Li +或RMgX RCC Mg+ X B、 应用: R X + R CC- Na+ R CC R C M + 为离子键,性质同一

4、般有机金属化合物,在合成中提供 RCC 源。( C Mg 为共价键,但极化程度大。),过渡金属炔化物 A、试剂: (2种)Ag NO3 / NH3 Cu Cl / NH3 B、 反应: C、应用:定性(有灰白色或红色),灵敏 D、物的危险性及处理(稀HNO3分解) E、 C M 为共价键( 无C ),7.2.2 亲电加成似烯(可加,马氏规律)不同:比烯慢;分两步(可加1分子,或2分子)。 1、加氢卤酸(HX)比烯慢。例:,解释:炔中电子受核约束大(s成分较多);见后机理中, C + 的稳定性次序。,反应分两步(仍符合马氏规律):A、可加2分子(2个X在同一C上);B、也可停在只加 1分子(因X

5、使C=CX活性降低)。,注意:与我们的教材相比,上述反应中多了汞盐(催化剂),为什么?记得在“烯烃”中的活性次序HIHBr HCl ( HF),立体化学:CC在中间时,得反式加成产物,氯乙烯,活性:RC CR RC CH HC CH 机理:亲电加成 (见P156)第一步得活性中间体乙烯型 C + 注意:炔烃加成的中间体是:烯基碳正离子(烯烃加成的中间体是:烷基碳正离子)实验证明碳正离子稳定次序为:,2、水合反应:,重排过程:,烯醇式,醛酮式,符合马氏规律:除乙炔生成乙醛外,均生成酮。,常用:酸:H2SO4 ; 催化剂: HgSO4 ;共溶剂: CH3OH、AcOH 等 以前曾用于工业生产乙醛,

6、现在不用(?)汞盐毒性、污染,3、加卤素(X2 ) ( X=Cl、Br) 似加HX:可加2分子,或1分子;加1分子时,可得顺或反(主要)产物。 Br2 / CCl4 定性,7.2.3 硼氢化反应硼氢化反应:可停留在含烯键的产物硼氢化产物的处理:A、加酸(HOAc),得顺式烯;B、氧化(H2O2,OH -),得醛或酮,将炔烃转化为顺式烯烃,注意:,乙醛,乙醛,酮,醛,酮,酮,总结:,7.2.4 氧化氧化剂方法:A、O3氧化H2O解 ;B、KMnO4 / OH - H3O+产物:三键处断裂,生成羧酸应用:A、结构测定B、定性( KMnO4 )( P159 问题7.77.4),+,+,+,+,7.2

7、.5 加氢和还原 1、催化加氢:完全氢化 烷部分氢化 烯(难,需特殊催化剂)Lindlar 催化剂(中毒的钯)等,炔 顺式烯,特点:使反应停留在烯烃阶段,得顺式加成产物。,90%,2、还原:还原剂:碱金属(Li、Na、K)/ 液NH3A、炔 反式烯,B、机理: P160C、解释构型(顺式): P160,炔烃用LiAlH4还原得反式烯烃(P161)炔烃硼氢化碱性氧化,醋酸处理得顺式烯烃(见前面),练习:实现下列转变,1.,2.,1Z,3Z,5Z,7Z-环辛四烯,乙烯基乙炔,7.2.5 聚合反应 (增讲) (主要讨论乙炔)乙炔聚合与烯烃不同,一般不聚合成高聚物。在不同条件下,它可二聚、三聚(得苯)

8、、四聚等。例:, 7.3 炔烃的制法 7.3.1 二卤代烷脱卤化氢 反应:,常用试剂:NaNH2(强碱) (常用来制端炔),用较弱的碱在较低温度下反应,得乙烯式卤代烃。,90%,CC在中间时,强碱作用下移至链端,所以此法主要用于 RCCH 型的制备 由于醇脱水得烯,烯加卤素得邻二卤代烷,所以可从烯或醇制炔,7.3.2 炔烃的烷基化 (是一种增长碳链的方法) 炔(乙炔、 RCCH ) 炔化钠(或锂)(前面讲过)试剂: NaNH2(或RLi)/ 液NH3 (或Et2O、THF) RCC- Na + (Li) + RX RCCR (作为亲核试剂)局限:A、 RX只能为1(因RCC-碱性强,使2、3

9、RX脱HX)B、位阻大的1RX,仍易脱HX, 7.4 乙 炔 (自学) 7.5 共轭作用 7.5.1 -共轭 1、二烯的分类:根据两个双键排列方式不同,分为三类孤立二烯烃共轭二烯烃累积二烯烃(后面讲),2、由氢化热(表7.2)看稳定性等共轭二烯较孤立二烯稳定 3、共轭二烯的稳定性与其特殊结构有关分子轨道理论共轭作用:能量降低,稳定性提高结果:稳定;趋于平均化。本质:电子离域共轭体系: -共轭,7.5.2 由三个碳原子组成的共轭体系(p -共轭) 1、分为三类:烯丙基正离子烯丙基自由基烯丙基负离子 2、由于p -共轭,稳定性 3、正、负电荷或未成对电子不平均、不集中,而主要分布在两端碳原子上,7

10、.5.3 烯丙式卤代烃定义:P167 1、制法:烯的 - H卤代(自由基反应)与烯的加成竞争选择适当条件,可控制产物为 - 取代:A、X2 / h v(或) (X2 ,加成受抑制)B、NBS / CCl4 / (或h v 、过氧化物) C、丙烯的高温氯化 Cl2 / 500 (气相下离子型亲电加成受抑制),NBS:N 溴代丁二酰亚胺A、需用少溶NBS的溶剂,如CCl4 B、产生少量的Br2 2、反应:亲核取代易(如与H2O,只用Na2CO3 )A、不同类型卤代烃的SN2反应速度次序:P170B、 SN1反应活性也大(碳正离子稳定性次序,P170)(CH3)2C(Cl)CH=CH2 与(CH3)

11、2C = CHCH2 Cl 水解产物相同(P169)因它们具有相同的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烯丙基溴与格利雅试剂A、反应:生成新的C C键 (一般1RX不反应)CH2 = CHCH2 Br + RMg Br CH2 = CHCH2 R 制C=C在链端的烯(碳链增长)B、由烯丙基溴制备格利雅试剂常得偶联产物(用过量 Mg、乙醚等,可抑制偶联);易发生重排(C M虽为共价键,但极化度高,有碳负离子的性质)。C、由烯丙基溴制备的格利雅试剂与有手性的RBr反应,得构型翻转偶联产物(为SN2反应),7.5.4 乙烯式卤代烃定义:P171 1、与卤代烷相比:偶极矩、键长、键离解能、电离能等 2、亲核取代反

12、应活性特低(无论SN1、SN2) 解释:本身 CH2 = CH Cl 有p -共轭,特稳定产物难形成或中间体不稳定SN1: CH2 = C+H 不稳定SN2:进攻受阻,因此,SN2:烯丙式 1 2 3 RX 乙烯式SN1:烯丙式 3 2 1 RX 乙烯式 7.5.5 超共轭作用较 p - 、-共轭小,所以称 “超”分为 - p 、 -两种 7.6 共振式 (自学), 7.7 共轭二烯烃 1、命名: (多烯的命名),1,3-丁二烯 (最简单的共轭二烯,为代表),S-反,反式构象,S-顺,顺式构象,(2Z,4Z)-2,4-己二烯,2、结构:键长、键角(数据见 P176)C(2) C(3)键长较烷短

13、原因有二:sp2 杂化,s成分较sp3多;共轭(趋于平均化),有部分双键性质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两种稳定构象: (室温下可迅速互变)S-反式(位能低)S-顺式(位能高),7.7.1 共轭二烯烃的反应与烯似:易加成但:比烯更易;除1,2-加成外,有1,4-加成(共轭加成)。特性:D-A反应,1 、加卤素和卤化氢:可加1分子或2分子 Br2 / CCl4 同样可定性 加1分子:A、较快;B、有两种产物: 1,2-加成1,4-加成(共轭加成) 1,2- , 1,4-加成产物的比例决定于反应条件1,2-加成(低温), 1,4-加成(高温)A、机理:说明既有1,2- , 又有1,4-加成马氏规律B、 能

14、线图,2 、 Diels-Alder(狄尔斯-阿德耳)反应:通式, 反应优点:A、改变二烯、亲二烯体,可得多种类型的化合物B、常在室温或溶剂中,即可反应C、产率较高 应用:A、合成六元环烯;B、鉴别共轭二烯(与顺丁烯二酸酐生成白色晶体) 立体化学:顺式加成,产物得保持原二烯与亲二烯体的原构型,二烯的构象:以“S-顺式”构象参加反应,“S-反式”需转化为“S-顺式”才反应。若固定在“S-反式”,则不反应 反应可逆(较高温,即回)用途:制备丁二烯;质谱 7.7.2 共轭二烯烃的用途异戊二烯1,3-丁二烯环戊二烯, 7.7 累积二烯烃定义: 7.8.1 丙二烯 1、结构: 3 C 一直线, sp 、sp2杂化立体形象(构型)对称元素 2、反应:比丙炔不稳定强碱催化下异构为丙炔易亲电加成(似烯) (如水合成丙酮),7.8.2 丙二烯型化合物的立体异构1、,既无对称面也无对称中心,2、 2 双键换为2环,有手性,型,有手性,既无对称面也无对称中心,有手性。,7.8.3 累积多烯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