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905708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三百 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 篇,故又称诗三百。 3、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周颂、 鲁颂、商颂。 4、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简称齐鲁韩毛四 家。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做笺,学习毛诗的人渐多,其后三家诗亡,独毛诗得 大行于世。 赋比兴 1、 诗经中的三种表现手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 2、 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兴的意思是借助于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 主要是为了引起下文,使诗歌曲折婉转,而不给人突兀的感觉,有时也起比喻的

2、作用。 3、 周代民歌的比兴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他可以在极短的篇章里造成动 人的境界和形象。比兴手法在我国诗歌中一直继承发展,是周代民歌对后代文学有重 大影响的一面。 周易 盘庚 1、 是尚书中商书里的一篇。 2、 尚书是记言的古史, 盘庚是殷王盘庚迁都前后对世族百官、百姓、庶民的讲话,古 奥难懂。 3、 盘庚中从现实生活经验出发的譬喻都鲜明生动,如因臣民反对迁徙,盘庚对其进 行说服,将旧都比作“颠木” ,新都比作颠木新生的“由蘖” 。 金文 1、 古代铜器特别是钟鼎彝器上的文字。一般称为铜器铭文或金文。 2、 殷商已有简单铭文,周代日益发展。 3、 这些铭文多关于贵族的事功、讼

3、断和赏赐。因器物的限制,一般不长。如散氏盘铭 等。 4、 铭文一般为散文,也有韵文。如季子白盘铭 。 春秋 1、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2、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它极其简括的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 国的事件,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凡 240 年。 3、孔子为维护周王朝奴隶制的统治,主张尊王攘夷,正命定分,巩固王朝最高奴隶统治政 权,恢复大一统局面。 4、孔子的政治主张通过春秋的谨严书法,表现出来。但春秋记事,语言过于简单, 类似于后世的新闻标题,只是片断记录。 春秋内传 1、 即春秋左氏传 ,简称左传 ,又名左氏春秋 。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记事至鲁 哀公二十七年。

4、2、 左传一书,丰富多彩。主要内容不外春秋列国的政治、外交、军事各方面的活动 和有关言论。其次则天道、鬼神、灾祥、占筮、占梦之事。 春秋外传 1、 即国语 ,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而主要在记 言,故名国语 。 2、 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 战国策 1、 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2、 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 240 年。 3、 书名或曰国策 ,或曰国事 ,或曰短长 ,或曰事语 ,或曰长书 。后来刘 向重加整理,定名为战国策 ,沿用至今。 4、 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极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5、 论语 1、 论语是记孔子言行的书,主要是其弟子所记。 2、 孔子在汉代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即古论语 、 齐论语 、 鲁论语 。今通行的论语 是鲁论语 ,是鲁国学者所传,凡二十篇。 3、 论语所记的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 “仁”是从家庭出发的尊卑长幼、贵贱亲疏 的差别的爱。 4、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其主要的特点则是 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 “兼爱”和“非攻” 1、 是战国时代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中心思想和主张。 2、 墨子的“兼爱” 、 “非攻”的主张,在“强劫弱” 、 “众暴寡”的春秋战国时期,反应了 人民的要求和渴望。 3

6、、 墨子一书中有兼爱 非攻篇,逻辑性强,运用具体的事物进行说理,层层推 演,有小及大,由此及彼,语言质而不华,明白易懂。 孟子 1、 孟子是记孟子言行的书。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 2、 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行“仁政”而王天下。 3、民本思想是孟子的主要政治思想。 庄子 1、 是先秦道家学派庄周所作。 2、 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书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后人以逍遥游至应 帝王七篇为内篇, 骈拇至知北游十五篇为外篇, 庚桑楚至天下十一 篇为杂篇。 3、 庄子是一个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哲学家。他不满现实,但又无力反抗,因此不得不走隐 居遗世的道路。他一方面议君相,讥儒墨,甘贫贱而肆

7、其志;另一方面追求内心的调 和、精神的胜利而自我麻醉。这一思想对后世文人产生深远影响。 荀卿 1、 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一个代表人物。 2、 荀子的政治主张与孟子有同有不同,尊王道举贤能,与孟子同;兼称霸力,法后王 与孟子异。 3、 荀子著有议兵篇 、 劝学篇 成相等。 劝学篇比喻层出不穷,前半篇几乎全 用譬喻重叠构成,通篇用排偶句法,具有荀子散文的特点。 成相篇是韵文,以六句 为一章,头二句三言,第三句七言,第四、五句四言,第六句三言。采用民间说唱的 形式。 韩非子 1、 是战国后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2、 主张任法术而尚功利,信赏必罚,排斥仁爱。 3、 法家为了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

8、所以提倡君权神圣,连尧舜汤武一起反对。自秦 以后,历代封建专制主义集权统治的建立,韩非的学说颇有影响。 、 “楚辞” 、 楚辞 1、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诗经三百篇以后的一种 新诗体。 2、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从此 以后, “楚辞”称为一部总集的名称。汉代,辞和赋的概念混淆。 3、 楚辞的主要形式是楚国民间的巫歌。 骚体 汉代辞与赋的概念混淆,后人为了把楚辞和汉赋区别开来,以离骚代表楚辞而 称之为“骚” ,如文心雕龙有辨骚篇,文选有“骚”类等。这和后人称诗经为 “风”一样。 九歌 1、 九歌本来是古代乐歌, 楚辞

9、中的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的基础上,为朝 廷举行大规模祀典所创作的祭歌,并取古代乐歌为名。 2、 九歌共十一篇,最后一篇礼魂是送神之曲,为各篇所通用,其余每篇各主祀一 神。其中有写祭祀中歌舞娱神的热闹场面和人们对神的礼赞,如东皇太一 、 云中君 、 东君 ;有写神与神、神与人相爱的描写,如湘君 、 湘夫人 、 山鬼 ;大司 命 、 少司命 、 河伯或写离愁别绪或写同游九河的快乐,是很好的抒情诗;国殇 是追悼为国牺牲的将士的挽歌,充满爱国主义精神,风格独特。 3、 九歌充满浪漫气息,想象优美而丰富,和民歌有血缘的关系。 (补:山鬼写神女去同爱人相会,但爱人没有来。诗中极写女主人公相思、怨恨、

10、怀疑、忧伤的情绪。 ) 九章 1、 九章是包括九篇诗歌的总题,主要是屈原两次放逐中的经历、处境和苦闷悲愤心情 的反映,表现诗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群小的无比痛恨。 2、 九章中包括惜诵 抽思 哀郢 涉江 橘颂 怀沙 惜往日 思美人 悲回风 。 (橘颂表面咏物,实际是诗人的自赞。 哀郢是顷襄王二十一年,郢 都被攻破后作,诗人久放的痛苦和对祖国危亡的忧虑,在诗中有深刻反映。 ) 3、 九章具有强烈的政治抒情性,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浓厚的抒情成分完美的结合, 是 九章的主要特色。 天问 1、 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奇文。 2、 是对自然、社会的现象和事物所发生的疑问,从中可以看到诗人思想的博大和探索真

11、 理的精神。 3、 天问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保存了不少神话传说和古史材料。 4、 基本上是四言诗,通篇用诘问的语气,灵活多变。 招魂 1、 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奇文。是屈原放于江南时根据民间招魂词的写法而创作的。 2、 招魂词最突出的特点是每隔一句用一个“些”字作语尾。 3、 屈原采用民间招魂的形式,激励描写四方上下的险恶和故乡居室、饮食、音乐之美, 不仅赖以坚定自己不肯离开祖国的意志,寄托他对故乡的热爱,甚至流露了重返故都 再得进用的愿望。 4、 招魂在艺术上的特色是铺叙丰富,想象奇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它的铺写方法 对后来汉赋的创作有直接影响。 “香草美人” 1、 屈原在创作时对比兴手

12、法的运用。 2、 他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花鸟鱼虫都赋予生命,让他们活动,甚至有人的意志, 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 3、 这种“寄情于物” 、 “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对我国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歌有极大影 响。如曹植美女篇杜甫佳人等。 宋玉 1、 是屈原以后著名的楚辞作家。 2、 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九辩一篇,主要是作者抒发自己落拓不遇的悲愁和不平, 在一定程度上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3、 九辩是一首抒情长诗,作者借自然景物抒发自己浓厚的感情,造成一种情景交融 的境界。首创了诗歌中常用的“悲秋”的主题。 吕览 1、 即秦统一前由吕不韦门客集体著作的吕氏春秋 。 2、 它包括八览、六论、十

13、二纪,故后世又称“吕览” 。它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故 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 。 3、 保存了大量的先秦时代的文献和逸闻轶事,是系统化、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往往 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增加文章的说理性。 七发 1、 汉初辞赋家枚乘所作。 2、 七发假设楚太子有疾,吴客往问的谈话。作者借此表达安逸享乐的病最好是从思 想上来治疗的观点,有深刻的意义。 3、 七发艺术上的特色是铺张。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 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4、 七发奠定了新体赋的形式,促进了汉赋的发展。引起了后人的模仿,在赋中形成 了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号“七林” 。如张衡七辩曹植七启等。 (

14、新体赋:1、是由骚体的楚辞演化而来。2、在内容上改变为对帝王的歌功颂德,劝百讽 一;形式上改变楚辞句中多用虚词、句末多用语气词的句式,进一步散体化,成为一种专 事铺叙的用韵散文。3、其根本特色是以铺张为能事,以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 ) 淮南子 1、 今存淮南子二十一篇是刘安群臣和宾客的集体著作。 2、 它包含各派思想,被列为“杂家” 。主要是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 3、 惯用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说理,因而保存了许多古代历史和文学的片断。文章铺排, 受辞赋的影响。 互见法 1、 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一种写作方法。 2、 即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地方, 以

15、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互见法分人物互见法和事件互见法。 3、 史记注意人物和事件的统一性,为了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常把一 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的别的篇章中。通过互见法,使史记有了史学的可信 性,又有文学材料的可读性。 汉书 1、 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载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 229 年的历史。 2、 先后经四人之手完成,分别是班彪、班固、班昭、马续,主要作者是班固。 3、 体制上承袭史记 ,改“书”为“志” ,取消“世家” ,并入“列传” 。全书分本纪十 二、表八、志十、传十七,共一百篇。 乐府 1、 两汉所谓乐府是指的音乐机关。 (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 。乐府便由机关名称变为一 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六朝人虽把乐府看成诗体,但还是着眼于音乐上。 至唐,则撇开音乐,注重其社会内容,如元结系乐府 ,白居易新乐府等,所以乐府 变成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这是单从入乐这一点出发的。 ) 2、 乐府一名,最早见于汉初,武帝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作为一个供统治者点缀生平、 纵情声色的音乐机关,汉乐府的任务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 的歌舞外,它不同于后代的一个最大的特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