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划到市场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6904169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8.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计划到市场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从计划到市场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从计划到市场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从计划到市场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从计划到市场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计划到市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计划到市场(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12课,限定地域,规定种类,规定期限,限制数量,计划,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中国面临着哪些问题, 智慧的中国人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解决的?,问题,解决之道,国民经济徘徊,1978年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贫困,1978年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贫困,1984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80年代末90年代初 改革处于十字路口,1992年 南巡讲话,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华国锋,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上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归纳: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

2、结合内容思考其意义。,抛弃,确立,作出,确定,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拨乱反正,“左”倾实事求是,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农村当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材料一 1977年安徽省委书记万里上任后,在凤阳县看到的是成群结队出门要饭的队伍,在金寨县看到的是十七八岁的姑娘连裤子也穿不上! ”。邓小平说过:“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新形势下农村社会治安的特点及对策,材料二 当时农村实行人民公社体制,“吃大锅饭”,出现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

3、,干与不干一个样,会干不会干一个样”。取而代之的是“混工分”与“磨洋工”。人民公社时期的民谣及其评价,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安徽农民积极性提高,邓小平视察四川农村,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1976年产粮 0.77亿公斤,30多年前那时候起早贪黑,恨不得把每个劳动力当天干什么都给定下来,结果呢?到头来就是吃不饱肚子。后来搞承包制,放开搞活,农民自己决定干什么、怎么种,几年时间温饱问题就解决了。 2014年3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李克强总理记者会,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一:

4、青岛电冰箱总厂是一个集体小厂,工厂按照政府指标生产冰箱,产品由国家统购统销。年亏损147万元,产品滞销,人心涣散1984年张瑞敏接任厂长时,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到年底,张瑞敏从农村大队借了一些钱,工人们才过了个年海尔发展史,这说明了国有企业存在什么问题?,(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意义,国民经济,国际地位,生活水平,(1)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物质条件),必要性:,(1)单一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商品供应的不足,可能性:,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2)1989年

5、前后,改革面临复杂的国内外斗争,(2)邓小平南巡讲话,冲破思想束缚(思想基础),2、建立过程,1992年,1993年,1997年,21世纪初,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一、概念,二、过程,理论上 作出决定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行动上 实行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三、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小结:,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 ) 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结束了“左”倾错误 C、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D、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

6、,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不早于( )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3、下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 、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会议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会议作出了实行改开放的伟大决策,C,D,C,4、“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引起了全国上下普遍不满的是( ) 、“文革”中的冤假错案没有得到平反 、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思想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两个反革命集团没有被粉碎 5、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

7、折是( ) 、遵义会议 、“文化大革命”结束 、中国共产党“八大”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标志是( ) 、新中国的成立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B,B,D,C,巩固练习,7首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省份是A安徽、四川 B安徽、江西 ( )C福建、四川 D安徽、广西8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 )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9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包括( ) 政社合一,经营管

8、理高度集中 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 A. B C D.,A,B,A,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道:“借新帐还旧帐账账不清,吃一万买一万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幅对联反映了: 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死帐”被清算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恢复联合国

9、的合法席位 实行不结盟政策,材料一:“又出新车了!”“又有车降价啦!”这是近来人们在媒体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进入2003年,市场价格下降和企业新车下线就出现了多米骨牌效应:有十多款轿车宣布降价,另外有索纳塔等多款新车下线。表面上看,这是企业的自发行为,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手息息相关。 材料二:电子打火机的生产,最初几百元一只,导致几百家企业一哄而上,走私也很猖狂。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价格逐渐下跌至12元,高档的也不过几十元,很多企业因而破产,然而打火机质量却直线上升。,思考: 1、材料一中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是指什么?这只手通过哪些影响社会生产?,2、为了充分发挥这只手的作用,党在1992年作

10、出了什么样的战略决策?,思考,巩固练习,1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最先在农村展开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 前提 B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C亿万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D农民对人民公社体制不满,A,2、由于文革时期的土地制度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下面对这一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 发展,A,3、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 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

11、施。 但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 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以上材料说明( ) A.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 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C.有利于节约资源 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A,4(2007年山东智达)20世纪90年代初,使用 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 通历程。这不能反映( ),A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 B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束 C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D建立了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D,5、(2007年山东潍坊)“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料反映( ) 农村经营权发生变化 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A B C D,A,6.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根本上说就是 A.管理体制的转变 B.所有制性质的转变C.对外政策的转变 D.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7依靠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自发对经济进行调节的市场机制 不是万能的,它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特点。为了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主要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B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C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 D实现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