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乡愁(余光中) 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901173 上传时间:2018-10-17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乡愁(余光中)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乡愁(余光中)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乡愁(余光中)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乡愁(余光中)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乡愁(余光中)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乡愁(余光中)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乡愁(余光中) 课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余光中,乡 愁,教学目标,朗读诗歌,品味诗作优美的意境和深厚的感情。 体会诗中运用意象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理解余光中乡愁诗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浓厚情感,自由朗读这首诗,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深情。,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乡愁,余光中,再读诗歌,根据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母子夫妻母子家国,通过朗读,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意象-诗歌的灵魂,作者

2、把乡愁化作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就是乡愁.这就叫做创设意象,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方法. 是理解和分析诗歌的重要途径.,余光中先生是台湾人,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在福建永春。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光阴似箭,时间的脚步已经匆匆走过40多年。可是,在大陆和台湾之间,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双方没有任何的交往。余先生当时痛苦的想:也许这辈子真的再也回不了大陆了!诗人在他的诗从母亲到外遇中这样写道:“大陆是母亲,不用多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一片故土我离开她时,才二十一岁呢!再还乡时已六十四岁。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这不啻于泣

3、血的悲啼,含泪的呼唤。 70年代初创作了乡愁,他说:“我20分钟写出的是20年的思乡之情。,小组讨论:,请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觉得写得好,好在 ”品味诗歌在语言上的独特之处,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西风里孤雁的悲鸣,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以后的日子里,无论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永远不要忘了咱的家!,课下作业,读一首诗,不但要去品味、去体验、 去想象,还要去创造,让我们放飞想象,就“乡愁是-”这个话题写自己离家时的真切感受。,示 例,乡愁是天边那轮圆圆的月亮,,乡愁是那根细细的丝线,,我走到哪,它便伴随我到哪,捻的越细越长越牵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