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aaaa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56899712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6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歌行aaaa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短歌行aaaa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短歌行aaaa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短歌行aaaa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短歌行aaaa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短歌行aaa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歌行aaaa(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短歌行,魏曹操,明确目标:,1、了解汉魏晋诗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的地位 2、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关于“歌行”:乐府的别称 歌: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 行:兵车行丽人行东门行十五从军行 吟:秦中吟白头吟 引:李凭箜篌引丹青引 曲:西洲曲秋风曲渭城曲 此外还有:谣、辞等别称,乐府题解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短歌与长歌,区别?,你印象中的曹操是什么样子?,是这样?,是这样?,是这样?,还是这样?,还是这样?,关于曹操曹操 (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

2、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二十岁举孝廉而入仕途,十数年间,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集团,征服乌恒,统一北方。建安二十一年封魏王。谥号魏武帝。其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政领袖,还是一位慷慨的诗人和忧患的哲人,其诗均古题乐府,气韵沉雄,慷慨悲凉。其文亦清峻通脱。,魏晋时主要诗人及其作品:曹操短歌行龟虽寿(旧题乐府)曹丕燕歌行(最早的文人七言诗) “三曹”曹植白马篇。“建安七子”:嵇康赠秀才入军西晋的正始诗人:左思咏史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归园田居系列东晋末山水诗人谢灵运,代表作登池上楼,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

3、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接着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曹操为何如此求贤若渴呢?,原来形势所迫哦!,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第一层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慨?,运用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促的感慨,但并没有软弱消沉,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第二层借诗经表达 诗人什么心情?,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

4、,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用典,比兴,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这一层中作者运用怎样的手法?所表达的情感有哪些?,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心意未实现,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是想象贤才归己时的欢快场面。,比兴,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本层中“明月”句有河深层含义?后四句表明作者的什么愿望?,前四句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乌鹊)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后四句先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用典、比兴,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人生短暂、人才难求。,主题思想 :抒发了作者因时光易逝、功业未就而产生的苦闷心情和招纳贤才、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努力哦,同学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