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898953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的物质性》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性教案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物质的基本含义、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理解世界是 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 事的能力;逐步学会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 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难点:物质的概念,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的区别。 【教学方

2、法】 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教师讲解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位著名的牧师做完祝福祈祷后,说:“诸位兄弟姐妹,你们对于上帝还 有什么怀疑之处吗?” 一名学生举手问道:“一切都是上帝安排好的,为什么 我们教堂顶上要装避雷针呢?”提问思考:假如你是那个牧师你怎么回答?讲授新课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问题一: 教师:李白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请问同 学们为什么会有阴晴圆缺,是由于人的悲欢离合吗?月与人的心情到底有没有 关系? 学生回答:人的心情与月是没有关系的,月亮的阴晴圆缺是由自身的运动 规律决定的,而非人的心情可以影

3、响。 问题二: 教师:同学们有听说过“橘生淮南则为橘,淮北则为枳” ,请同学们分析这 句话所蕴含的哲理?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植物的生长是依据土壤环境等因素,并非人的心情2或意愿。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共同点呢?学生:不能被思想所控制,自身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很好,从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总结得出:在自然界中,无论是花开 花落,江河奔腾,还是沙漠景观的都是按照自然界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 展的,是被人的思想所控制的,他不是有上帝或任何人创造的 ,是客观存在的。(课堂讨论) 人能有意识地制造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这些人造物的出现,能否说明 世间万物是人创造出来

4、的呢? 教师: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人能创造新事物,但是人必须服从自然规律, 遵循物质的自身属性。这正好说明物质决定意识。 教师:那么通过上面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说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 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因此具有物质性。 (过渡)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 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二、人类社会是不是也是客观的呢?二、人类社会是不是也是客观的呢?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产物 大家在看过了书本第 30 页后了解到人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那么大家思考一下,人和猿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学生:劳动 教师:对了,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也是人和

5、 猿的区别。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机构,形成了手脚分工,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劳动还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形成了社会集团,逐渐形成整个社会, 劳动的分工使这种关系进一步加强。从这我们可以得出,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 长期发展的产物。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问题六:请大家阅读一下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三个要素,并且解释?学生:地理因素、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教师: 地理因素,是指人类生存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也可以说是环 境,大到国际环境,小到社区环境,这都是我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也不是我们一个人能够决定的,是依据客观的状况决定的。 人口因素,人口的质量,数量不是我们

6、单个人能够所改变的,我们制定的 计划生育政策只能是依据当前情况进行的规划,而不是说我想使整个地球人口 合理,我们是无法因为我们的想法而突变的。3生产方式,一个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也就是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关系如果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就会阻碍生产 力的发展,两者就像人的脚和鞋子,鞋子如果不适应你的脚,你就走不快。在 这个问题上,我们中国人可是吃过大亏的,大跃进的时候,说要跑步进入共产 主义,在这种错误的指导思想下,中国人做了很多不切实际的事情。有一个顺 口溜:一颗芝麻光溜溜,炸成香油发了愁,全国人民吃不完,只好倒到河里头。 这是严重脱离实际,所以大跃进不仅没有使

7、我们超英赶美,反而使中国倒退了 好几年。所以生产方式是客观的,是物质的。 教师:从以上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的三个要素,我们可以总 结出这三者都是客观的,这也集中体现了社会的物质性,从从产生产生看,人类社会看,人类社会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存在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 体系,从体系,从发展发展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第十一课)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第十一课)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 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过渡)自从人类产生后,也就有了意识,意识是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产生 而产生的,同时它的内容

8、也来自于社会和自然界,意识也是物质的。因此呢,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同学们把最后一句 话划起来。 那么什么是物质呢,这个概念我相信大家不是第一次听说了,但都没有深 入的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到底什么是物质? 分组探究分组探究 让我们看看周围的世界: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的许 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 等;在人类社会中,有战争、有和平,有生产、有消费,有阶级、有政党,有 国家、有国际组织等等。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事物有什么共性呢?小组展示小组展示 第一组自然界:山川、河流、树木、原子、磁场、光 第二组

9、人类社会:战争、和平、生产、消费、阶级、国家、政党 结论结论:共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性)教师:那什么是物质呢?(1)“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不论我 们承认与否它都存在。通俗地说,就是不管我们怎么想,它都是客观地存在, 不会因为我们的意识的产生而产生,不会因为我们的意识的消失而消失。比如 我们窗外的高山、树木,不管你看到不看到、愿意不愿意,它们都耸立在那里, 是不会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客观实在”是指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万事万物同意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 抽象概括出来的。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反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 性。这一物质的客观性-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4(2)

10、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不是虚无飘渺的,物质能为我们所感觉,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也就是说能被人们所认识,比如我们刚才说的高山、树 木,我们能够感觉到它、能看到它。这是物质的可知性。可知论是坚持了辩证 唯物主义,而与它相对的不可知论则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以物质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可知性,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小组探究小组探究 从哲学看,下列观点是否正确 、物质就是桌椅、苹果、阳光 、有形的实体就是物质。 、物质是基本粒子。 、物质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万事万物的总和。 组内展示组内展示 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 (3)哲学上的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 哲学上讲的物质是对

11、物质世界中所包含的千差万别的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 属性的抽象和概括,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永 恒的,不灭的。 什么又是抽象和概括呢?举个例子,我们日常所吃的苹果、梨、橘子、香 蕉等,我们可以合起来说是水果。 “水果”这个词就是对香蕉、苹果等的概括, 它具有这些东西共同的一些属性,但是如果说拿一个水果,那么这个说过到底 指的是什么,他只是一个概念上的词。就相对于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一样的。(4)物质是不能被消灭和创造的,物质是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只要世界上存在物质,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就存在,物质就存在。比较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哲学上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物

12、质具体形态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的特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区别 哲学上讲的物质是抽象的概念,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具有永恒性。而具体的物质形态则会发生变化,可以被人们创造、改变也会消失。 联系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也就是 说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也就没有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 质形态中,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结论:结论:二者是抽象和具体、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5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的区别

13、是什么?区别区别: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 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 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 意识现象。客观存在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 神、意识现象。 联系联系: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 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教师总结: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 物和现象的共

14、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牢牢掌握了这一 点,我们才能进一步领悟:【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讲了世界的物质性,其中包括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 性。自然界的物质性中我么们要知道自然界中的事物有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并 按这种规律形成和发展,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还要牢记物质的含 义,理解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 在人类的物质性中要明白从三个方 面看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就是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 物;从存在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生活条 件的基本要素是物质的;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最后得出结 论,世界时物质的世界

15、,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三)板书设计:6四、课堂练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据此回答 12 题。1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2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人脑基本路线生产关系思想观念国家辩证唯物主义A R C D 3.掩耳盗铃的行为,否认( ) A.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不可分的 C .物质现象的可知性 D.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 在是( ) A.物质世界万事万物最一般的规律 B.物质世界万事万物的总和 C.从物质世界万事万物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共同特性 D.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