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与训练命题研究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56897195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与训练命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考试与训练命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考试与训练命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考试与训练命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考试与训练命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试与训练命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与训练命题研究(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训练与考试命题研究,金太阳教育研究院考试与训练命题研究中心 焦兆群,新课程背景下单元整体训练课题,课堂教学就是以教材为依托来设计问题的训练, 课后练习和检测就是以新情境为材料设计问题的训练; 问题的设计(命题)是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知识问题化能力问题化问题目标化问题情境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思维化 两项基本功:会上课会命题,单元整体训练的实施策略,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命题特点、趋向,考试与训练命题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单元整体训练的实施策略,有效训练的“三三三”法则,三时,三段,三立意,及时,定时,限时,课时练,单元测,阶段考,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素养立意,单元整体训练,单元是实施学科完整学习过程的基本单位

2、。单元在整个学科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建立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支点。单元训练卷是基于学科教材(或模块)的单元划分而设置的,是从单元目标的角度,用一定的题型、题量设计反馈、诊断、拓展性习题,构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在课时学习中获得的“零”、“散”、“细”、“碎”的知识形成知识块,实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获得情感的体验和升华。,定位,适合 基础 经典 前瞻 新颖,1、同步性 2、检测性 3、系列性 4、新颖性,特点,1、同步性,(1)与教材同步 (2)与教学同步 (3)与复习同步,2、检测性,(1)限时检测 (2)阶段检测 (3)质量检测,3、系列性,(1)系列整体规划 (2)知识点全覆

3、盖 (3)重点多次出现 (4)难点针对训练,4、新颖性,(1)材料新 (2)立意新 (3)题型新,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命题特点、趋向,“日本跟中国一个世纪可能会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做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从日本高中生一道题说起,我们的历史教师是这样出题的:甲午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签订了什么条约?割让了多少土地?赔了多少银两?,他们的题目叫“思考”,我们的题目叫“死记”;他们培养的是“能力”,我们灌输的是“知识”

4、;他们注重的是“创造”,我们热衷的是“模仿”。,单一知识立意,学科能力立意,综合素养立意,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新课程高考以来,我国普通高考命题改革的发展轨迹,素质教育命题立意要求: 基本知识 基础技能 学科能力 学科思维,孔子是个时代的人?他是哪家思想流派的天下”体现了儒家文化什么思想精神?四者的关系如何?,20.【2011年高考湖南卷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 注其:反身代词,指自己。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含义的异同及所体现的

5、儒、墨两家思想的异同,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0字左右。(9分),新大纲在新课标的范围内只做减法,不做加法。 体现新课标教学倡导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体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试题设计中,考查考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探究性问题 。 在试题设计中,注重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强化学科能力和学科思维品质的考查。 在试题设计中,注重联系现实,紧密结合时代特征,贴近生活。,新课程高考: 来自考试中心的声音,新课程高考的新特点、新趋势,背景材料知识化,知识运用综合化;解决问题过程化,过程考查素养化。问题设置层次化,问题设置思辨化;思辨问题学科化,思辨问题个性化。,【2011年

6、高考山东文综政治】28.(25分)“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材料二 图9 是山东省“十五”末、“十一五”开局之年。山东省政府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山东省委为什么要组织调研,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8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

7、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6分) (3)材料二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根据经济生活道理。(11分),(1)涉及政治生活、2)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考查考生“阅读材料把握答题方向运用相关知识运用演绎和归纳方法”的能力。,【2011年高考安徽卷第28题】地下水中硝酸盐造成的氮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文献报道某课题组模拟地下水脱氮过程,利用Fe粉和KNO3溶液反应,探究脱氮原理及相关因素对脱氮速率的影响。(1)实验前:先用0.1mol·L-1 H2SO4洗涤Fe粉,其目的是 ,然后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将KN

8、O3溶液的pH调至2.5;为防止空气中的O2对脱氮的影响,应向KNO3溶液中通入 (写化学式)。(2)右图表示足量Fe粉还原上述KNO3溶液过程中,测出的溶液中相关离前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t1时刻后,该反应仍在进行,溶液中NH4的浓度在增大,Fe2+的浓度却没有增大,可能的原因是 。,(3)该课题组对影响脱氮速率的因素提出了如下假设, 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假设一:溶液的pH; 假设二: ;假三: ; (4)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及结论。(已知:溶液中的NO3-浓度可用离子色谱仪测定),实验步骤及结论:,第3问是由前两问出现实验结果生成问题,由考生自主提出问题。,第4问根

9、据第3问所提出的问题,由考生自主设计实验解决问题。,【2011年华约卷】当低纬度地区海水表面温度超过27·5摄氏度的时候,空气的扰动(如局部雷电等)就会导致热带气旋在该类海域诞生,热带气旋在低纬度海区移动过程中,可能逐步加强,发育成热带风暴,直到台风、强台风。它们到达人类活动的海域过的海面进行人为干预来限制其加强的过程,降低台风、强台风形成的几率,减轻此类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危害。(1)试说明热带气旋在移动过程中加强的大体过程。(2)扼要阐述人为干预海面限制热带气旋加强过程的基本原理。 (3)简述你对这种设想可行性的看法。,2011年“北约”卷。请分析中学历史课本的长短利弊,并评价中学历

10、史教育。试比较长城和大运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自主招生试题 南方人性格柔弱,北方人性格粗犷,你如何评价? 从价值观上说什么是幸福?精神生活可用什么来衡量? 谈古论今,请任选古代中国和当代人物各一位,并进行对比阐释。 如果老子和孔子打架,你会帮谁?,考试与训练命题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命题的基本问题和规范,试卷编制的流程步骤,试卷编制的流程步骤,定位,规划,编题,审校,命题的目的和考试的性质,定位,设计试卷难度的两种考虑,(1)以甄别选拔为主要目的(高考、中考),要求在某区分点上要有较高的区分度,(2)以促进教学为主要目的(期中、期末考试),优秀率、及格率要有恰当的比例,不同年段总难度略有不同: 0

11、.8 、 0.75 0.7,规划,1、制定系列卷的整体规划表,目的:目标明确,知识点全覆盖;突出重点,重点多次出现。,内容:试卷的套数、题量、知识点分布等。,2012高三数学整体规划表.xls,高二新课标物理单元卷整体规划表.xls,2、单份卷的双向细目表,目的:避免盲目性,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分量和知识点分布。,内容:试卷板块、具体知识点、题型、分值分布、难度分布。,生物必修一1双向细目表.xls,物理必修一试卷双向细目表.xls,稿件(名校老师邀稿),校、通3,出硫,1.初审(一审)(研究员),5.终审首席研究员),4.互审(研究员),2.二审(助理研究员试做),录入、画图、排版,校、

12、通1,校、通2,修改1,3.三审(研究员),修改3,通4,修改2,修改4,否,审稿、校稿、通稿 试卷编辑流程,命题要考虑的基本问题,问题的分类与问题设计的要素,命题材料的选择,主客观题型编撰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考试测量的行为目标和内容领域,命题的内容领域和行为目标,考什么内容领域和行为目标,怎样考题型和命题角度等,为什么考命题意图。(命题变化),考试的内容领域和行为目标是考生复习备考的依据,是命题者命题的基础,也是考试信度和效度检验的基本内容。命题的内容领域和行为目标,在考试大纲中有详细的说明。各学科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很多人研读考试大纲是注意到考试的内容领域(考点内容),而忽略了考查的行为目

13、标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行为目标,内容领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江晴(清)郑燮注雾裹山疑失,雷鸣雨未休,夕阳开一半,吐出望江楼。 注郑燮,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8结合全诗,简述“吐出望江楼”中“吐”字的妙处。(5分) 9这首诗在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如:语文高考对句子的考查。 大纲版考试大纲的表述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 新课标考试大纲的表述是“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表现力”。(鉴赏评价) 如,09年山东卷语文此考点命题出现

14、了对考纲的偏离。10年、11年高考就是从赏析句子和鉴赏语言特色的角度考查。,命题首先考虑的两个要素:(1)测量什么行为目标。(命题的核心)(2)希望考生用什么内容领域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例、 有三组数字,分别是:(1、3、7、 8),(2、 4、 6、),(5、 9),每组数字都因一个共同的规律而归为一组,请说出这个规律。,答: (1、3、7、 8)声调为第一声,(2、 4、 6、)声调为第四声,(5、 9)为第三声。,许多老师习惯于从知识点(考点)的角度出发命题,往往忽视试题要测量的行为目标。试题要测量的行为目标才是命题的核心。,问题的分类与问题设计的要素,问题无处不在,可以是课堂中讨论的议

15、题,可以是训练中的习题,可以是考试中的命题。,教学、训练、考试的着眼点问题,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并不是从感知开始的,而是从问题开始,问题才能激发思考。学习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就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知识,结论就难以获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学 生 为 主 体 教 师 为 主 导 问 题 为 主 轴 训 练 为 主 线 思 维 为 主 攻,“五为主”教学原则,知识问题化 问题能力化 问题层次化 问题情境化,问题设计是教学和训练设计的主体工程,命题的主要原则,1、记忆性问题学生通过回忆所学知识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答案往往能够在材料中找到,学生无需多加思考。 提倡少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