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散文诗二首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896028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散文诗二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7散文诗二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7散文诗二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7散文诗二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散文诗二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散文诗二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第一课时) 金色花 泰戈尔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3、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学习重点】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难点】 鉴赏诗歌,并尝试借用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自主预习案】 1、了解金色花和泰戈尔:金色花:圣树,开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诗人、作家,被称为 。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 、 等,长篇小说有 、 等。1913 年他以散文诗集 一举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2、开创了亚洲人获此殊荣的先河。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 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 的爱。 2、给加点字注音: 嗅闻( ) 衍那( ) 花瓣( ) 膝上( ) 笑嘻嘻( )匿笑( ) 祷告( ) 沐浴( ) 、解释下列词语: 祷告: 沐浴: 匿笑: 嗅: 、这首诗写一个 ,从而构成一组组甜美动人的画 面,营造了一种 _ 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了_ _ 。 5、阅读全文,选出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

3、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课内探究案】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世界上有一种人, 和你在一起的时候, 总是千万次嘱咐要多吃点,要多穿衣服,要注意安全 你觉得她很啰嗦,很烦,但同时也觉得很窝心; 这种人,在你缺钱的时候, 她总会说些赚钱不容易、省着点花的话来教训你, 但一边教训你,又一边塞钱给你, 这种人的名字叫做母亲。 由此引出本文正是表达母子之间爱的文章,来看看本文是如何表达的。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效果。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一)听读诗文感母爱 教师范读(播放音乐配音)学生整体感知。 1、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

4、2、指出下列诗句朗读的情感语气。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 )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 ) 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二)、品读诗文知母爱 3、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 4、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5、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三)赏读诗文悟母爱 6、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

5、成一朵金色花? 7、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8、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9、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 情? (四)鉴读诗文写母爱。 假如明天是你爸爸或妈妈的生日,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 么来表达你对他们的满怀爱意,在贺卡或明信片上写一段话给你的爸爸或妈妈,用 “假如我变成了_ ,我要_ ”的句式,表达你们对爸爸或妈妈的爱。 四、总结梳理、整合提高、内化目标 回顾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诗歌思想感情要通过具体形象来表现,懂得了运用描写 具体形象来传情达意的写作手法,知道了母爱伟大,母

6、爱圣洁,母爱永恒。 谁 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平日里,你体会到父母对你的关爱吗?他们经常 对你说些什么,做些什么?面对父母的爱,你有过回报这种爱的想法和行动吗? 【拓展检测案】 五、达标检测,反馈矫正,反思目标 1、金色花的作者是_(国家)作家、诗人_(姓名),他曾 在 1913 年获_奖。 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3、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7、 ) A、人们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 B、文中所写的孩子已经变成了金色花。 C、赞美孩子的可爱。 D、花儿的色彩,反映着母爱的光辉。花儿也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4、文中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后,他(她)做了哪些事?请用文中的 语 句概括作答,不少于三个方面。 _ _ 5、孩子做的这些事,反映了他(她)_的性格,也表现了他(她) _的心愿。 6、第段中,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孩子,她为什么要说“你这坏孩子”? 课外语段阅读: 对 岸 (泰戈尔) 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 在那边,好些船只一行儿系在竹竿上; 人们在早晨乘船渡过那边去,肩上扛着犁头,去耕耘他们的远处的田; 在那边,牧人使他们鸣叫着

8、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场去;黄昏的时候,他们都回家了, 只留下豺狼在这满长着野草的岛上哀叫。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据说有好些古怪的池塘 在这个高岸之后。雨过去了,一群一群的野鹜飞到那里去。茂盛的芦苇在岸边四周 生长,水鸟在那里生蛋;竹鸡带着跳舞的尾巴,将它们细小的足印印在洁净的软泥 上;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要做这渡船的船夫。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 过来,渡过去,所有在林中正在那儿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诧异地望着我。太阳升 到中天,早晨变为中午了,我将跑到你那里去,“妈妈,我饿了!”一天完了,影 子俯伏在

9、树底下,我便要在黄昏中回家来。 我将永远不像爸爸那样,离开你到城里做事。 妈妈,如果你不在意,我长大的时候,我要做这渡船的船夫。 7、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三节诗的大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8、诗人通过优美的诗句表现怎样的思想境界? 9、本诗的题目是“对岸”,若改为“我要做这渡船的船夫”是否可以?为什么? 10、“黄昏的时候,长草顶着白花,邀月光在长草的波浪上浮游。”使用的修辞方 法和作用是( ) A、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的海天一色图。 B、拟人,形象地描绘残阳如血,长草白花与月光一同涌起的波浪图。 C、拟物,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月光照长草白花的水墨画。 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第二课

10、时) 荷叶母亲冰心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2、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3、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学习重点】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难点】 鉴赏诗歌,并尝试借用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自主预习案】 1、了解作者经历及其创作:冰心,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 ,笔名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有散文 集, 、 ,诗集 、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对母爱 和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

11、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三个方面。以宣扬“ ”著称,而 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2、给加点字注音: 并蒂( )菡萏( ) 攲斜( ) 荫蔽( ) 姊妹( ) 3、解释词语: 并蒂: 花瑞: 慈怜: 菡萏: 攲斜: 荫蔽: 4、这是一篇_ 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_ ,写荷叶是为了_ _ ,文中将我比作_ _,将母亲比作_ ,歌颂了_ 。 5、本文重点描写了_ 的情景,采用_ 的手法。表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 _ 。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心在中外文学史上, 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

12、多关母爱 的语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效果。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一)听读诗文 1、圈出你自己读不准的字或你认为应该积累掌握的美词。 2、文中的荷叶、红莲、风雨分别是什么形象?这是_ 写法。 3、作者四次看红莲时环境不同红莲状态不同我的心情也不同,写出了层次美,完成 下表: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环境 红莲 心情 (二)品读诗文 4、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5、园里莲花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

13、么作用? 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三)赏读诗文 6、“母亲啊!你是荷叶,我们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 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如何理解?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7、用“母亲是_ 我是_ ”写一句话,赞颂母爱。 四、总结梳理、整合提高、内化目标 冰心的文章就是这样,用饱蘸真挚的情感之笔,具体形象的表现她对生活的独特感 受,表现人间的真善美,歌颂自然、童真和母爱。在抒情的章法上,她善于在绵绵 密密的抒情里,轻巧的插入场景的描绘,人物的刻画或哲理的思索,使文章一波三 折,摇曳多姿。这篇文章所描绘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 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

14、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 的形象美好又伟大。 【拓展检测案】 五、达标检测,反馈矫正,反思目标。 1、本文的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母爱,全文的点睛之笔是_ 。 2、课文第 2、3 段交待了八九年前的事的作用是( ) A、说明我喜欢莲花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B、抒发自己对故乡院中红莲的思念之情,借以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C、写一段趣事,丰富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借祖父的话暗示“我”与红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主题的揭示埋下伏笔。 语段阅读: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3、诗人为什么要“留着”“纸”? 4、“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诗人要 “纸船”到什么地方去? 5、“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诗人为什么“含着泪”? 6、诗人借“纸船”寄托了什么样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