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9(含答案)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895784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9(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9(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9(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9(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9(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9(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9(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9 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9) (一)只管向前奔跑(一)只管向前奔跑 崔修建 贝基拉出生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贫苦的家庭,很小的时候,他就渴望成为一名驰聘赛场的 长跑健将。他时常站在训练场边,羡慕地看着运动员们训练。但极度贫寒的家境,让他自卑得有 些差愧他不仅拿不出训练费,连最便宜的普通跑鞋也买不起。 那天,贝基拉不知不觉地又走到训练场边,望着跑道上那些奔跑的身影,他既羡慕又难过, 心头奔跑的热望亮起来,又暗淡下去。 一位跨栏教练员听了贝基拉的倾诉,将他带到一组很矮的栏杆前,让他一路跑过去,他轻松 地跨越一个个栏杆;教练员又指了指那组已升高到足有 15 米的栏杆前让他再试一试。他

2、努力了 好几次,也没能跨过去。 这时,教练员平静地告诉他:“孩子,你刚才所说的那些困难,就像眼前的这一道道栏杆, 它们会横在每个人的面前,那些你现在跨不过去的栏杆,可以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最终跨越它们, 你还可以踢翻它们,也可以绕过它们,你只需盯准你向往的前方,只管努力地向前奔跑,相信没 有什么可以拦住你的梦想。” 教练员的一席话重新点燃了贝基拉的希望,从此,买不起跑鞋的贝基拉开始了他坚定而执 著的赤脚奔跑训练,广袤的原野、泥泞的山路、坚硬的戈壁滩上随处可见他奔跑的身影,他 已练出了一双铁脚板。数年后,他成了埃塞俄比亚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 1960 年罗马奥运会马拉松赛场上,贝基拉一出现,便引起

3、人们的关注,因为他是唯一赤脚 的运动员。在数万名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贝基拉为他的祖国赢得了一块沉甸甸的金牌。 距 1964 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幕还有二十多天,贝基拉动了一次手术,很多人以为他会放弃比 赛。然而,三十二岁的他不仅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 个项目冠军的选手,也成为埃塞俄比亚的民族英雄。 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贝基拉激动地感慨道:“一切都很简单,只要站在跑道上,就没有 什么障碍可以拦住奔跑的雄心,就只管向前,再向前,一路向前地奔赴梦想的终点。” 没错,大千世界中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都可能会横着一些诸如清贫、疾病、磨难之类的障 碍,只要不失去向前奔跑的雄心

4、,就能勇敢地跨越它们,踢翻它们,绕过它们,就会抵达梦想的 前方。 2 8.第一段划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1 分) 错别字: 改正 9.品读选文,题目“只管向前奔跑”换成“金牌”好不好?为什么?(2 分)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对表现贝基拉有何作用?(2 分) 三十二岁的他不仅出现在马拉松赛场上,而且再夺金牌,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蝉联这个项目 冠军的选手。 11.第段中“他既羡慕又难过”,他羡慕什么?为什么难过?(2 分) 12.选文最后一段有何作用?(2 分) 13.贝基拉成功了,你认为他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2 分) 14.品味选文,谈谈你对人生有何感悟。(3 分) 参考答案

5、:参考答案: 8.聘 骋 (1 分) 3 9.不好。(1 分)“只管向前奔跑”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体现了文章的中心,”金牌“则沒 有这种效果(意近即可) 10.“三十二岁”“不仅”表现他作为运动员年纪偏大,但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弟一个蝉联” 说明他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强调了贝基拉面对困难,勇敢跨越,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 11.他羡慕那些运动员能有机会参加训练(1 分)又为自己拿不出训练费,买不起跑鞋不能参加训练, 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而难过。(意近即可)(1 分) 12.总结全文,点明并深化中心。(意近即可) (2 分) 13.一是靠自己勇敢,不放弃梦想而努力训练。二是遇到一个给他希

6、望和鼓励的教练。(2 分) 14.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3 分) (二)父子应是忘年交(二)父子应是忘年交 冯骥才 儿子考上大学时,闲话中提到费用。他忽然说:“从上初中开始,我一直用自己的钱缴学 1 费。”我和妻子都吃了一惊。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没想到这种事。 我问他:“你哪来的钱?” 2 “平时的零花钱,还有以前过年的压岁钱,攒的。” 3 “你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钱?”我犹然不解。 4 他不语。事后妻子告诉我,他说:“我要像爸爸那样一切都靠自己。”于是我对他肃然起 5 敬,并感到他一下子长大了。那个整天和我踢球、较量、打闹并被我爱抚的捉弄着的男孩儿已然 倏忽远去。人长大不是身体的放大,不是唇

7、上出现的软髭和颈下凸起的喉结,而是一种成熟,一 种独立人格的出现。但究竟他是怎样不声不响、不落痕迹的渐渐成长,忽然一天这样的叫我惊讶, 叫我陌生?是不是我的眼睛太多关注于人生的季节和社会的时令,关注那每一朵嫩苞一节枯枝一 块阴影和一片阳光,关注笔尖下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和每一个词语的准确,因而忽略了日日跟在身 边却早已悄悄发生变化的儿子? 我把这感觉告诉给朋友,朋友们全都笑了,原来在所有的父亲心目中,儿子永远是夹生的。 6 对于天下的男人们,做父亲的经历各不一样,但做父亲的感觉却大致相同。这感觉一半来 7 自天性,一半来自传统。 1976 年大地震那夜,我睡地铺。“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一跃,

8、扑向儿子的小床, 8 把他紧紧拥在怀里,任凭双腿全被乱砖乱瓦砸伤。事后我逢人便说自己如何英勇的捍卫了儿子, 4 那份得意,那份神气,那份英雄感,其实是一种自享享受一种做父亲尽天职的快乐。父亲, 天经地义是家庭和子女的保护神。天职就是天性。 至于来自传统的做父亲的感觉,便是长者的尊严,教导者的身份,居高临下的视角与姿 9 态每一代人都从长辈那里感受这种父亲的专利,一旦他自己做了父亲就将这种专利原原本本 继承下来。 这是一种“传统感觉”,也是一种“父亲文化”。 10 我们就是在这一半天性一半传统中,美滋滋又糊里糊涂的做着父亲。自以为对儿子了如指 11 掌,一切一切,尽收眼底,可是等到儿子一旦长大成

9、人,才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对他一无所知。 最熟悉的变为最陌生的,最近的站到了最远,对话忽然中断,交流出现阻隔。弄不好还可能会失 去他。 人们把这弄不明白的事情推给“代沟”这个字眼儿,却不清楚每个父亲都会面临重新与儿 12 子相处的问题。 我想起,我的儿子自小就不把同学领到狭小的家里来玩,怕打扰我写作。我为什么不把这 13 看作是他对我工作的一种理解与尊重?他也没有翻动过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写字的纸,我为什么没 有看到文学在他心里也同样的神圣?我由此还想到,照看过他的一位老妇人说,他从来没有拉过 别人的抽屉,从不对别人的东西产生过好奇与艳羡当我把这些不曾留意的许多细节,与他中 学时代就自己缴学费的事情

10、串联一起,我便开始一点点向他走近。 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直到今天我才探进头来。 14 被理解是一种幸福,理解人也是一种幸福。 15 当我看到了他独立的世界和独立的人格,也就有了与他相处的方式。对于一个走向成年的 16 孩子,千万不要再把他当做孩子,而要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男人。 我开始尽量不向他讲道理,哪怕这道理千真万确,我只是把这道理作为一种体会表达出来 17 而已。他呢,也只是在我希望他介入我的事情时,他才介入进来。我们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 不闯入,不指手画脚,这才是男人间的做法。我深知他不喜欢用语言张扬情感,崇尚行动本身; 他习惯于克制激动,同时把这激动用隐藏的

11、方式保留起来。 我们的性格刚好相反,我却学会用他这种心领神会的方式与他交流。比方我在书店买书时, 18 常常会挑选几本他喜欢的书,回家后便不吭声的往他桌上一放。他也是为我这样做事。他不喜欢 添油加醋地渲染,而把父子之情看得天地一样的必然。如果这需要印证,就去看一看他的眼睛 儿子望着父亲的目光,总是一种彻底的忠诚。所以,我给他翻译的埃里克奈特那本著名的小 说好狗莱希写的序文,故意用了这样一个题目:忠诚的价值胜过金子。 儿子,在孩提时代是一种含意。但长成人后就变了,除去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之外,又是朋 19 友,是一个忘年交。而只有真正成为这种互为知己的忘年交,我们才获得圆满的做父子的幸福, 才拥有了

12、实实在在又温馨完美的人生。 (选自(选自译林译林,有删改),有删改) 5 25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解释题目中“忘年交”这个名词。(2 分) 26选文除去第段分为三部分,下面是第二部分的起止段,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19 A B 6 11 7 11 C D 7 12 6 12 27当“我”认识到“代沟”不足以阻碍父子之间成为“忘年交”后,“我”与儿子是怎样相处 的?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2 分) 28选文中有许多或形象生动或意蕴深刻的句子,请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回 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没想到这种事。(结合下文理解作者冯骥才在“忙碌”什么? 对什么

13、“糊涂”?)(2 分) (2)“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一跃,扑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拥在怀里,任凭双腿全被 乱砖乱瓦砸伤。(句中加点的动词表现了父亲的什么?)(2 分) (3)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我”儿子具体有哪些“发光的事物” ?)(2 分) 29围绕问题探究:你与你的父母是忘年交吗?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下面一个问题来回 答。(要求:说真话、心里话,50 字左右,3 分) 若是,你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与作者有哪些相同点?还有哪些不同点? 若不是,你希望你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向冯骥才学习什么? 若介于两者之间,你的父亲在教育子女上有哪些闪光处?还有哪些地方值

14、得改进? 6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25不设统一答案,与下列两个示例意思接近亦可。(2 分) 示例一:年龄或辈分不同的人之间结成的知心朋友。(词典解释) 示例二:除去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之外,成为互为知己的朋友。(文意诠释) 26 B (2 分) 27不要再把他当做孩子,而要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男人。开始尽量不向他讲道理,哪怕这 道理千真万确,我只是把这道理作为一种体会表达出来而已;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闯入, 不指手画脚;学会用心领神会的方式与他交流。(2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28(1)“忙碌”:原文句子回答“我的眼睛太多关注于人生的季节和社会的时令,关注那 每一朵嫩苞一节枯枝一块阴影

15、和一片阳光,关注笔尖下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和每一个词语的准确。 ” 或概括回答忙于工作(写作)。(1 分,若概括,意思接近亦可) “糊涂”:原文句子回答“忽略了日日跟在身边却早已悄悄发生变化的儿子”;“自以 为对儿子了如指掌,一切一切,尽收眼底,可是等到儿子一旦长大成人,才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 对他一无所知。” 或概括回答对儿子的一切不了解(一无所知)。(1 分,若概括,意思 接近亦可) (2)表现出作者做父亲的天职天性天经地义是家庭和子女的保护神。或表现出父亲 对儿子的一种心灵感应(父子连心)爱子心切,无所畏惧。(2 分,若回答成“父亲对儿子的 爱”,只能得 1 分) (3)发光的事物:自小就不把同学领到狭小的家里来玩,怕打扰我写作;没有翻动过我 桌上的任何一片写字的纸;从来没有拉过别人的抽屉;从不对别人的东西产生过好奇与艳羡; 自己缴学费。(2 分,任意答对其中之二即可得满分) 29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要求符合题意,语句通顺。(3 分) 答题要点:不要再把我们当做孩子,父子、父女或母子、母女应该像两个大人,是朋友关系, 是平等民主的;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指手画脚;做事不强迫、不逼迫;说话不武断、 不粗暴;用心平气和或心领神会的方式与我们平等地交流,而且还是客观的。 【任意答出其中之二(或与要点意思接近)即可得满分要点 2 分,语句通顺 1 分】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