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习与教学策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895780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学习与教学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音乐学习与教学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音乐学习与教学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音乐学习与教学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音乐学习与教学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乐学习与教学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学习与教学策略(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乐学习与教学策略,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中国音乐教育编辑部金亚文,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系指学 生或教师为达到学习目标和实现 教学意图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地、 行之有效的学习或教学方式、方 法。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其 学习或教学方式与其他学科有很 大的不同,因此音乐学习和教学 策略的研究对于音乐教师至关重 要。,在音乐新课程中,学习 与教学策略的研究应建立在 对学生音乐学习形态和效果 的分析基础之上,以使相应 的音乐教学策略更具有针对 性和可作性。,什么样的学习形态下最具有学习效果,1、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时; 2、当学生在学习中发现了问题时; 3、当学生具有了良好的学习心境时; 4、当学

2、生被教学情境感染时; 5、当学生处于富有新意的活动之中时; 6、当学生遇到表现机会时; 7、当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时; 8、当学生受到肯定和鼓励时; 9、当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时; 10、当学生被激励着向更高境界攀登时。,1、“教”必须从“学”出发; 2、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发生联系; 3、教学方式必须为学习方式服务; 4、教学方法必须灵活多样; 5、教学活动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 6、教学评价必须以鼓励为主; 7、教学关系必须平等融洽; 8、教学气氛必须宽松谐和; 9、教学设计必须充满新意; 10、教学过程必须是动态化的和形成性的。,教师应采取的与之适应的教学策略,根据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

3、念 和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各学段 学生音乐学习的心理特点,音乐 学习与教学策略可基本归纳为体 验、模仿、比较、探究、合作、 综合等几种方式。,体验式音乐学习与教学,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 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体 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 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 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 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 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 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 出特征之一,它强调身体性参与,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用自己的 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 己的嘴说,用自己的手做,用自 己的脑去思考。一句话,就是学 习者要自

4、身去经历、去感悟、去 作。,重视学习者的直接经验,视学习者的 个人知识、经验、生活世界为重要的课程 资源。尊重学习者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鼓励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创新精神。学习过程强调参与、强调实践,是融 学习者个人经历、感受、见解、体验,自 我解读、自作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整合、转化间接经验为 学生直接经验的过程。,教学特征:,在音乐教学中(尤其 是音乐鉴赏教学),体验 性学习与教学突出表现为 教师 “不能多讲” 和 “讲什 么,怎样讲” 两个问题。,音乐是一种直接经验,具有不确定性 和不可指向性的特点。音乐音响的直接性 特征与音乐音响的非概念性特征决定了音 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中不能多讲。因此,引

5、导学生直接面对音乐,直接 与音乐进行交流,是体验式音乐学习与教 学的基本特点。音乐教学中,不能用过多 的讲解代替学生对音乐的聆听,不要用教 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受。,为什么不能多讲,可适当地讲解一些思辨性的、非音乐 性的内容,以便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把 握音乐作品的内涵。应着重从文化的角度来阐释音乐,而 不是具体地解释音乐内容。在聆听和鉴赏音乐的过程中,应更多 地利用肢体语言,运用丰富地表情与手势 来表达和提示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讲什么和怎样讲,教学课例:走进西藏,教学过程一、听六首关于藏族内容的歌曲片段,并唱其中 的一首。提问:曲名?歌者?唱法?二、思考走进西藏中的一、二、三、四、五、 六

6、(师生交流)。三、情境化导言,聆听走进西藏。四、情境化导言,聆听阿姐鼓。提示:注意全部音响内容。复听前学生读歌词。提示:“阿姐哪里去了?”教师讲述亲历故事。五、情境化导言,聆听天唱。六、师生即兴歌舞,表达对西藏音乐文化的感悟。 。,比较式音乐学习与教学,比较式音乐学习与教学是在教 学过程中将不同体裁、形式、风格、 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的音乐作品进 行比较,或是将题材相同而体裁不 同、体裁相同而形式不同、形式相 同而风格不同等等的音乐内容进行 比较,以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的深 刻印象。,运用比较的方法,不仅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 兴趣和审美注意力,并且有 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 有利于培养学生

7、分析与评价 音乐的能力。,教学特征:,关注和鉴别音乐的相同与不同,并以思辩 的方式表达“相同与不同”的原因,是比较式音 乐学习与教学的基本特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凡经过互相比较后印 象较深。因此,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音乐有着 事半功倍的作用。比较需要多听、反复地听, 认真地听,因此记忆更深,理解也会更深。多听的意义还在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养成。 音乐兴趣源于对音乐的熟悉,而对音乐的熟悉 只有“多听”这一条途径。,教学课例:又见茉莉花,教学内容1、江苏民歌茉莉花 2、东北民歌茉莉花 3、创作歌曲又见茉莉花 4、改编歌曲茉莉花(男声四重唱) 5、歌剧图兰朵中的茉莉花 6、交响合唱茉莉花,教学过程一、听赏

8、又见茉莉花,引出课题。二、对比听赏江苏和东北两首民歌茉莉花。提示:比较音乐风格的不同。三、听赏由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的男声四重 唱茉莉花。提示:比较演唱形式的不同。四、听赏歌剧图兰朵中的茉莉花。提示:比较旋律、节奏以及音乐意境的不同。五、师生以各种方式(演唱、演奏、诗歌、绘画) 表达对“茉莉花”的感悟。六、听赏交响合唱茉莉花并一同演唱。问题:国际音乐节上,为什么世界各国音乐家同 唱茉莉花?,探究式音乐学习与教学,探究既是一种课程形态, 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 方式,探究是指教师不将现成结论 告诉学生,而由学生自己在教师指 导下主动地收集资料、调查研究、 分析交流、发现与探索问题并获得 结

9、论的过程。,探究学习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 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 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 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 现问题、实验、作、调查、搜集 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 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 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 力的发展。,教学特征:,探究的实质是一种音乐创造行为,而音乐 恰恰是所有艺术形式中最具创造力的艺术,从 作曲者的“一度创造”,到表演者的“二度创造”, 再到听赏者的“三度创造”,每一个环节都充满 创造精神和创造行为。,通过在倾听、发现、分析、思考、查询、 陈述、辩论、梳理、自悟、形成等若干个反复 作过程中,师生共同完成探究任务。,注意推

10、敲探究的选题,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不 是探究教学的本意,真正的探究学习与教学所面 对的必须是一个有价值的未知世界。,教学课例:爵士乐,教学目标能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爵士音乐文化的 资料(文字、音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 交流,共同探讨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并了 解其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以开放的心态, 正确审视美国黑人爵士音乐文化,增强对多 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意识。,教学过程 一. 听辨导入 对比听赏:管弦乐和爵士乐片段。引出课题:“什么是爵士乐?” 二.交流与探讨 1.学生展示各自的音乐资料并互相交流: 爵士的起源、乐器、流派、风格、代表人物 教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适当引导: 布鲁斯与拉格泰姆的音乐特

11、点,爵士乐的即兴性,爵士乐的 发展流派,爵士乐的艺术价值等。 2.师生以“爵士乐在中国”为题继续交流和分析: 欣赏电影片段:解放前的舞厅中以爵士音乐做背景的场面。 鉴赏蔷薇蔷薇处处开和具有爵士音乐风格的中国民歌 采茶舞曲并进行分析。 三.创作和表演 简单的旋律风格改编;为旋律配节奏的伴奏;摸拟爵士乐手的 演奏等。 四.归纳与总结 1.再次提出课题:什么是爵士乐? 2.探究式结课:“你们认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教师与学生交流学习感受与收获。,合作式音乐学习与教学,合作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 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 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以异 质小组为基本形式,充分利用教学 动态

12、因素间的互助来促进学生的学 习,并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达 成和实现共同的学习或教学目标。,合作学习具有以下要素:学习者之间相互支撑和配合;积极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小组成员有效沟通;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教学特征:,学生获得音乐信息的渠道呈多元趋势,而合作学 习与合作教学提供了一个关注、促进、加强学生间合 作的条件,从而实现音乐资源的共享。,合作教学建立在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的新型师 生关系基础上,师生互动,交流沟通,没有强迫和灌 输,没有权威与说教,师生以音乐为媒介,平等和谐 地交流音乐信息。,小组成员之间充分交流、研讨、协作,例如由 各小组自行进行

13、演唱处理,讨论设计演唱形式,编 创表演动作,制作表演道具,选择伴奏乐器及音型、 节奏型等;融会游戏、竞赛因素,促进小组间的竞 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教学课例:音乐与诗歌,教学过程1、 座位安排:U形小组式排列法。导入(略)。 2、 新授课:艺术歌曲春晓。听赏春晓后师生交流对作品的感受。复听并轻声哼唱春晓。 3、 分组讨论并设计创作、表现春晓的方法。 准备物品:纸、彩笔、塑料袋、空水瓶、米、水、玻璃杯、皱纹纸、剪刀、录音机、有关春天的音乐磁带等。 4、 分组展示表演:朗诵组:歌舞组:音响组: 图画组。 5、由学生进行课堂小结。,综合式音乐学习与教学,教学综合化趋势是课程价值观的深 层变革,它由

14、追求 “工具理性”的分科主 义课程体系,转向关注生活世界和人格 整体发展的综合课程结构,是学科体系 向学习领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 文化的回归,其根本的要义在于改变人 格的片断化生成,向人格的完整化、完 善化发展。,无论在文化领域、艺术领域, 还是教育领域,音乐都不是孤立存 在的。从根本上说,音乐是一种整 体性和包容性的文化现象。音乐艺 术的这种特征,为综合式音乐学习 与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从教育学 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通感”这一 现象使得各种艺术门类或各种音乐 形式之间的整合与相融成为必要和 可能。,教学特征:,音乐学习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 乐与相关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音

15、乐与姊妹艺术 (舞蹈、戏剧、曲艺、影视、美术、书法)之间的 相互融合,音乐与艺术之外其它学科(语文、外语、 历史、地理、政治、数学、物理、化学、体育)之 间的相互融合。,教学体现“以音乐为本”的原则。其他学科内容 必须与音乐内容密切相关。而且,它们之间的关联 是有机的,而不是勉强的。学科内容必须对学生感 受、体验、理解、表演、创造、评价音乐有助益, 而不是与这些活动无关。,教学课例:跳竹竿,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生跳绳。教师演奏跳柴歌,学生 合着音乐跳绳。提示:音乐的作用。二、学习敲、跳竹竿的基本节奏、动作和步伐。三、学唱跳柴歌。四、欣赏黎族歌舞跳柴歌录象。五、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六、学生分组表演并相互评价。七、师生表演跳柴歌师拉琴,一学生敲叮 咚木,一部分学生边唱歌边敲竹竿,一部分学生跳竹竿。八、小结。,结 语,音乐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是目的相 同、角度不同、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 关系。各种音乐学习与教学方式不是彼此 孤立的,在运用相关方式时应避免绝对 化,应加强相关方式的融和。选择某种音乐教学方式的前提应是 主客观因素的统一:客观是目标和内容; 主观是教师之所长。,谢 谢 !2004年 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