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895777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 页数:184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4页
2018高考历史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4页
2018高考历史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4页
2018高考历史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4页
2018高考历史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历史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1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真题研究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 0101 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市民阶层市民阶层” 一、“市民阶层市民阶层”概念分析概念分析 在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研究中,冯尔康根据政治秩序将中国古代社会分成不同的等级,平民是其中 的一个等级,一般包括胥吏、庶族地主、自耕农、佃农、商人、手工业者,其中属于城市居民的主要是 商人与手工业者,政治地位仅高于奴隶与半奴隶。在史学界,所谓的“市民阶层”主要是指平民等级中 的商人与手工业者。与其他等级相比,“市民阶层”在经济基础与政治地位上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他们 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在宋清之际其经济实力有所增强。

2、明中叶以后, 由于新经济因素的增长,商品经济日益发达,以商贾和百工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渐壮 大,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市民阶层所要求的商业社会的原则和封建传统体系产生冲突,既有经济基础的 矛盾,又表现在上层建筑方面,从而影响到晚明社会的整体风貌。 史学界对中国古代市民阶层研究的一般情况: 第一,中国古代市民阶层的研究主要是对工商业者阶层的研究; 第二,对市民阶层在中国古代的社会地位等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如认为 1. 中国古代的市民阶层只是集权专制体系中被统治的对象; 2. 在政治上处于边缘地位; 3. 专制政府只允许工商业者在有限的范围内发展; 4. 工商业者的力量在宋元特别是明清以后有所发展并努力寻

3、求主流社会地位等等。 二、高考命题分析二、高考命题分析 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世俗文化的发展,传统的社会结 构、社会秩序、社会风尚、知识结构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近年来的全国卷命题情况如下: 1(2017全国卷高考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 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2012全国卷高考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 间维持正

4、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3(2013全国卷高考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 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 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4(2012全国卷高考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 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

5、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 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5(2012海南单科7)明初规定,生员须穿玉色衣服,加饰青黑色边条。明后期江南读书人则崇尚 “妇人红紫之服”,有人作诗云:“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这一变化 直接反映了() A理学思想的影响 B专制制度的松弛 C市民阶层的兴起 D社会风尚的变化 6(2014海南高考7)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

6、汴的天下水陆路程 记载了全国 143 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 A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B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2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7(2017深圳一模27)明代天下水陆行程记载了以北京、南京为中心的 114 条全田水陆路程, 其中苏、杭等地的记裁最为繁密,还载有各地山川、市场、物产、旅社、船只、风俗、盗贼等内容。据 此推断,作者编写此书旨在() A为官府汇总民情奏报 B为藩国安排朝贡路线 C为游士介绍旅游资源 D为商贾提供行程指南【答案解析】 1【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解析】题干明朝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

7、展,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玉制器皿数量随之 大大增加,以致于“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也说明经济的发展对等级秩序形 成冲击,故 B 项正确。 【答案】B 2【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解析】题干中的故事具有世俗化的特征,这是因宋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D 项正确; ABC 项都无法从题干中反映。 【答案】D 3【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把小说称为儒、释、 道三教之外的“又一教”,并“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旨在说明小说通俗易懂,流传广泛, 并结合材料中“士

8、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得出,这是因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 阶层壮大从,而推动了小说这类世俗文化的发展。选择 C 项。 【答案】C 4【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解析】关键信息: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已六七分去农。从题干中反映了明后期松江人绝大部分弃农而从事工商业活动的经济现象,B 项正确; ACD 项题干无从反映。 【答案】B 5【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注意题干中限制词:直接反映。题干反映了明初生员穿玉色衣服、加饰表黑色边条到明后期 的崇尚“妇人红紫之服”的现象,D 项正确;A 项题干无从反映,B 项题干无从反映,说

9、法也与史实不 符;C 项是题干历史现象所能反映的,这正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带来的社会风尚的 变化,但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D 6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发展 【解析】从“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水陆交通路线”等关于商业的信息说明经济发展促进知识的 更新,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印刷技术的信息,故 B 项错误;题干材料只是显示介绍书籍,没 有反映科举考试信息,故 C 项错误;“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说法绝对,不符合题意, 故 D 项错误。 【答案】A 7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为官府汇总民情应远超此范围,与材料中“以北京、南京为中

10、心的 114 条全田水陆路程” 不符,故 A 项错误;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明 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也与材料中“其中苏、 杭等地的记裁最为繁密”不符,故 B 项错误;为游士介绍旅游资源与材料中“明代”的社会发展水 平不符,故 C 项错误;明清时期, 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与材料中“全田水陆路程,其中苏、杭等地的记裁最为繁密,还载有各地山川、市场、物产、旅社、 船只、风俗、盗贼等内容”相符,故 D 项正确。 【答案】D30202 真题研究: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真题研究:

11、全国卷命题语言分析“文化认同文化认同” 一、“文化认同文化认同”的概念分析的概念分析 李振宏在中国古代国家认同的核心是文化认同一文中指出,“中国古代的国家认同,主要的不是 民族认同或宗教认同,而是一种文化认同。人们恪守一种以文化差异为区分的国家观念,中原地区先进 的文化面貌,使之成为中国的象征;这种文化的获得,或者是向这种文化的靠拢,则成为是否获得华夏 族资格(即中国资格)的主要判断依据”。文化认同作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基础的价值取 向,为中国数千年来的政治统一奠定了坚实的信念和基础。文化认同具有标识民族特性、塑造认同心理、 规范社会行为、培育统一意识、凝聚民族精神、强化统一意识等功

12、能。 近年来,全国卷试题命题用语中也多次出现“文化认同”“文化适应”“文化反思”等词语,典型试 题如下: 二、高考命题分析二、高考命题分析 1(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 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2014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 ,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

13、陕西 D山东 3(2011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 “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 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4(2016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 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

14、到阻碍 5(2015海南单科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 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6(2012海南单科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 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7(2016海南单科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 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8(2012海南高考8)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 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 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