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养德——学校艺术教育与德育交互渗透的实践研究上海市三新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891267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美养德——学校艺术教育与德育交互渗透的实践研究上海市三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以美养德——学校艺术教育与德育交互渗透的实践研究上海市三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以美养德——学校艺术教育与德育交互渗透的实践研究上海市三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以美养德——学校艺术教育与德育交互渗透的实践研究上海市三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以美养德——学校艺术教育与德育交互渗透的实践研究上海市三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美养德——学校艺术教育与德育交互渗透的实践研究上海市三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美养德——学校艺术教育与德育交互渗透的实践研究上海市三新(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美养德以美养德学校艺术教育与德育交互渗透的实践研究学校艺术教育与德育交互渗透的实践研究上海市三新学校上海市三新学校 李李 军军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的背景(一)研究的背景2002 年教育部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指出: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二十世纪以来,在艺术教育思想方面,从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到丰子恺“艺术教育实质是审美教育”的观点,都表明了艺术教育的一种新的理念:艺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技能技巧性的应用性教育,它是一种追求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弘扬人文精神,使

2、人的生命经艺术的熏陶更加情韵悠长、光明磊落的教育。2004 年 2 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加强迫在眉捷,学校要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学校德育工作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把握新时代少年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切实做好道德教育工作。艺术教育,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切实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以最富于情感的、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直接向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它通过形式和内容的美,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思想与情感。它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

3、、爱生活、爱同伴等方方面面的思想品德教育,既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鉴赏、表现与创造能力,又陶冶了学生情操,提高了艺术修养,培养了良好的道德观念。因此,学校艺术教育对学生茁壮成长、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起着重要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在更新艺术观念一文中曾指出, “艺术课程与技术课程原则上的区别,就在于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或艺术活动都兼有道德伦理因素和美育的因素。 ”由此可见艺术教育中的美育和德育是互相包容、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艺术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具有愉悦性、多样性、形象性、实践性等独特的德育功能。我校 2005 年创办之初确立了“美育为先、人文见长、素

4、质立身、文化兴校”的办学理念,以蔡元培先生的“大美育”统领学校各项工作,着力以美怡情,以美塑形,以美启智,以美储善,以美养德和以美育人,着力打造一所与松江新城相匹配的读书上学、修身励志的现代书院,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厚德自信”的健康心智,努力组建“崇尚智慧、励精图治、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优质师资团队,提倡以文养气,以传统优秀文化、以先进教育文化颐养师生潜心钻研之气、正直浩然之气和改革创新之气。建校几年来着力开发艺术核心课程,提出了“让课程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让课程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课程观。在艺术教育方面提出了艺术教育的工作思路艺术教育的课程化和艺术教育的社团化,注重艺术教育的普及率,

5、兼顾艺术教育的提高性;在课程设计方面,坚持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强我让”的发展策略,保证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年限,培养学生的艺术学养和创新思维,为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奠定厚实的基础。但艺术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所要达到的目标,怎样在艺术教育中实施道德教育,还有许多深入的理论问题需要解决。综上所述,我们立足新课程实施背景下,适时提出以美养德学校艺术教育与德育交互渗透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艺术教育与德育交互渗透, 主要是通过将人的审美情感内化为道德情感并作用于人的道德行为,力求在准确把握好艺术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的基础上,寻求建立一个以艺术教育为载体适合我校德育工作实际的育人模式,力求通过探索学校艺

6、术教育与德育交互渗透的实践研究,建立起多通道、立体式、综合性“德育场” ,使之受到美的感染、艺术的熏陶,从而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从而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促进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二)理论依据:(二)理论依据:1、构建主、构建主义义学学习习理理论论2、情感教育理、情感教育理论论3、生活教育理、生活教育理论论4、蔡元培美育思想、蔡元培美育思想(三)实践意义:(三)实践意义:1、实施学校艺术教育与德育交互渗透的实践研究将使学校德育工作从对学生说教和灌输等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模式向轻松活泼的艺术教育活动转化,也使学校的美育和德育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 实施学校艺术教育与德育

7、交互渗透的实践研究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从而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 实施学校艺术教育与德育交互渗透的实践研究将启迪人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入思考,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人们开朗性格和良好品德形成,为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合,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奠定基础。4、 实施学校艺术教育与德育交互渗透的实践研究将有效破解德育实效性之惑,化无形的德育教育为有形的艺术活动,化无病呻吟式的体验为生动活泼的深度感悟,化暴风疾雨似的主题教育为润物细无声的情感升华。二、研究的概况二、研究的概况(一)研究目标:(一)研究目标:

8、1、以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德育的有效整合为目标,探索将学校艺术教育与德育交互渗透,形成一种系统而规范的艺术特色教育,建立一个适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以“艺术教育活动”为主线的德育模式,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和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2、以艺术教育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使教师的艺术教育与德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方面都有所突破,并能够给其他相关学校提供一些理论及具体的、行之有效和可供借鉴的操作模式。(二)(二)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1、在、在艺术艺术教育教学教育教学过过程中,程中,进进行行爱爱国主国主义义教育教育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有大量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9、的素材,我校引进的项目是很好的教育载体。在校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将松江区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丝网版画”和“顾绣”引入校园,将传统艺术教育与学校文化相结合,通过“丝网版画”和“顾绣”作品的创作,树民族之根,立民族之魂,培养学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在、在艺术艺术教育教学教育教学过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程中,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在教学中,根据艺术学科的情感特点,以“情”为纽带,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情感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因此,在音乐、美术等艺术欣赏中,引发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性情,在陶冶中形成品格乃至意志。3、在、在艺术艺

10、术教育教学教育教学过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程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艺术对美与情感的表现总是牵动着人们的心灵,艺术教育最具普遍性和亲和力。在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坚韧意志。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要使学生知道,美的艺术作品是通过不懈努力换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如打击乐队、合唱队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珍惜集体荣誉、严守纪律的良好品质。在合唱队的训练中,指导老师让学生感受整体声音的协调性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美感,感受到整体的凝聚力,认识到自己是整体中的一员,需要服从整体。并经常通过对比,提高鉴赏力;通过练习,获得美的声音;通过刻苦努力地训练统一音色,调节

11、音准,均衡音量。4、在、在艺术艺术教育教学教育教学过过程中,提升学生幸福感受程中,提升学生幸福感受在艺术教育过程中秉承“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学习成为一种心灵的享受,成为一种精神的需要。学习的幸福能促使学生自我发展,亲身体验学习乐趣的自主感、愉悦感、成功感、幸福感。自主的孩子是幸福的,会生活的孩子是幸福的,会创造的孩子是幸福。艺术教育过程中辅导喜欢画画的学生拿起画笔,描绘出自己的理想,放飞自己的心情;带领热爱歌舞的学生,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唱出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通过举办各种主题艺术节庆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营造幸福快乐的校园文化

12、生活。艺术教育让学生在环境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在领悟中收获发展和快乐。幸福就在学生艺术活动的全过程中。(三)研究方法:(三)研究方法:本课题在研究方法上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经验总结法等,在研究的策略上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具体来说:(四)研究阶段:(四)研究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2009 年年 9 月月-2010 年年 3 月月 文献研究,理论务虚,收集情报资料,制定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创建规划。第二阶段:第二阶段:2010 年年 3 月月2010 年年 4 月月 组建课题组,开题,围绕研究内容申报子课题。 第三阶段:第三阶段:2010 年年 5 月月-201

13、2 年年 4 月月(1)在美育综合课程实施的基础上,通过艺术社团的组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艺术实践活动,积极参加社会艺术展演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展示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质,培育具有文化底气、艺术灵气、儒雅智慧的文化新人。修改和完善具有三新学校特色的学生美育社团校本教材。(2)以学校艺术实践活动为载体,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张扬学生个性与特长,丰盈学生精神世界。开展“艺术,让梦飞翔”学生征文比赛,编写艺术,让梦飞翔作文集 。(3)创建特色项目,举行马林巴打击乐专场、少儿艺术合唱专场与丝网版画作品展。分专题开展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课程、隐性课程研究,有

14、机地将德育、心育、美育结合起来。第四阶段:第四阶段:2012 年年 7 月月-2012 年年 12 月月撰写结题报告、专家成果鉴定、成果推广应用。三、研究的实施三、研究的实施(一)优化校园环境建设,凸显(一)优化校园环境建设,凸显“立美育人立美育人”主题主题1、 、办办学理念科学定位,彰学理念科学定位,彰显显“立美育人立美育人”学校在创建之初就提出了以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为指导,秉持“立美育人,人文见长,素质立身,文化兴校”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学生培养“会做人、会学习、会健体、会审美、会合作、会创造和有特长”的文化新人。历史的积淀和传承,得天独厚的环境孕育,周边人力资源的优势,为我校“立美育人”办

15、学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2、校园、校园环环境整体境整体设计设计,体,体现现特色构建特色构建“立美育人”的办学理念体现在校园环境的整体设计中,学校主体建筑呈现英伦风情,从高空俯瞰,就像钢琴键盘,错落有致,校园内连廊庭院,造型别致,庭院内茂林修竹,绿草如茵。漫步三新,枝头小鸟啁啾,湖畔秋虫低吟,墙角青藤缠绕,是学生学习的花园、成长的乐园,更是师生读书尚学、修身砺志的现代书院。校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渗透着美的内涵,发挥着“立美育人”的作用。3、 、厅厅廊建廊建设设德美一体,洋溢文化气息德美一体,洋溢文化气息我们注重厅廊建设,以洋溢文化气息为中心,以德美一体为宗旨,以育人为核心,精心布置,努力

16、打造“校园十景”:“德馨楼” 、“艺美厅” 、 “博雅轩”等充满个性和睿智的“厅廊雅名景” ;宽敞明亮的底楼正厅,两侧展板上孩子们的书画作品、学校重大演出、竞赛活动的精彩瞬间都布置其间,经常引无数师生、家长在此驻足欣赏,这里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群星风采墙” ;正厅中央,一座蔡元培雕像巍然伫立,清瘦的脸庞、棱角分明的眉宇、厚重的镜片仿佛时时向路人诠释着“大美育”思想的内涵,这里被誉为“校园之魂”(二)立足艺术课堂教学,创设(二)立足艺术课堂教学,创设“德美交融德美交融”意境意境我们立足艺术课堂教学,发挥审美教育以形感人、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教育功能,努力创设“德美交融”的美好意境。1、挖掘教材德育元素,激、挖掘教材德育元素,激发发美好情感美好情感我们要求教师牢固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2、巧用不同、巧用不同课课型特点,型特点,实现实现寓德无形寓德无形不同课型具有不同特点、呈现的德育效果也不同。我们引导教师学会分析这些课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