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 (讲座)

上传人:ZJ****2 文档编号:56890541 上传时间:2018-10-1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 (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复习 (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复习 (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考复习 (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考复习 (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 (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 (讲座)(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西安交大附中 倪克俭,复 习 讲 座,中 考 语 文 复 习 讲 座 西安交大附中 倪克俭,(一)古诗文阅读: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考点一、 准确划分诗文语句的朗 读节奏: 古文句子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 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四、2009年语文例卷及相关知识点详析,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 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四、2009年语文例卷及相关知识点详析,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4. 充当状

2、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四、2009年语文例卷及相关知识点详析,5“而”字后应该停顿 ,但有四种特殊情况“而”字不能和后面的词语分开读,应该连读。 6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7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四、2009年语文例卷及相关知识点详析,8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 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四、2009年语文例卷及相关知识点详析,11诗句节拍间

3、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如: 几处/早莺/争/暖树 天门/中断/楚江/开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如上面的两句可读为“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四、2009年语文例卷及相关知识点详析,“言”、“文”并重,取材课外。 考点二、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 文中的含义:,四、2009年语文例卷及相关知识点详析,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文言文阅读:,一、带点实词的理解,课外文言文中的带点实词,往往与已学过课文中的实词的意义有联系。因此,我们必须对课文中常用的文言实词非常熟悉,更重要的是,必须注意一词多义现象,要联系上下文选择适当的意思。,于

4、是使骑捕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1.命令、派遣 (桓侯故使人问之) 使 2.出使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致使、让 (为一说,使与书俱)4.假如 (使举国之少年果为少年也 ) 正患己不能知 然后此患乃除耳1.灾难 祸害 (防患未然)患 2.担忧 (患得患失)3.困难危险的处境(生于忧患)4.害 (患病)郑人为盖 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1.做,作(雕刻)(写) (为一说,使与书俱)2.担任,充当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为 3.变为,成为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4.当作,作为, (众服为确论)5.是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考点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文言虚词:掌握15个

5、之 以 其 而 于 然 者 且 则 乃 焉 乎 为 也 虽,四、2009年语文例卷及相关知识点详析,考点四:了解文言句式 3.文言特殊句式: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四、2009年语文例卷及相关知识点详析,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 记住五个字:留、补、换、删、调,四、2009年语文例卷及相关知识点详析,考点五: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整体阅读:通览全文,把握文意,结合内容,评价赏析。,四、2009年语文例卷及相关知识点详析,文言文中心的把握,把握文章的中心,实际上是解决一个“为什么”的问题。首先要反复诵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应当逐段逐层逐句分析,弄清段与段、层与层,

6、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文章的关键句,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鉴赏,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1.注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从中体会文章主旨 2.注意记叙中的议论,从议论句中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3.注意关键语句,进行个性化的鉴赏,诗词鉴赏,2008中考试题回顾,(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021题。(4分)吴门道中二首(其一)宋 孙 觌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20.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2分)2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一、新课标导航,(一)第四学段阅读目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

7、情趣。(二)评价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二、必备知识盘点,(一)诗歌的定义 (二)诗歌的特点 (三)诗歌的分类,三、考查重点清单,(一)理解理解诗歌的内容。1.知人论世,熟悉相关背景和作者风格。2.注意诗的体裁,古体诗、近体诗还是词曲。3.揣摩诗歌营造的意境。4.概括诗歌的大意。5.把握诗人的情感和态度。,三、考查重点清单,(二)品味品析诗歌的语言。1.从遣词用语上品味诗歌重点词的妙用。2.推敲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和作用。3.品味诗歌语言寄寓的深刻含义。 (三)评价评价诗人的观点态度。,四、试题常用素材,(一)以课内

8、学过的诗歌为主,兼及课外浅显易懂的诗歌。 (二)唐宋诗词,非名诗人,稳中求变,蕴含哲理,重视审美,脍炙人口。 (三)诗歌题材多是爱国、离愁、送别以及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方面的。,五、赏析方法指津,(一)赏析写法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2.表现手法:动静、大小、虚实的关系。3.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用典等。 (二)赏析情感1.体会表现的友情、思乡念亲、爱国等情怀。2.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的背景。,五、赏析方法指津,(三)赏析内容1.写景诗赏析出画面特征。2.叙事诗赏析出情节发展。3.哲理诗阐明蕴含的道理。4.抒情诗表现诗人的情感。5.写人状物表现人物的特点。,五、赏析方法指津,(四)赏析语言1.道出人物的特征。 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2.表现景物的特征。 例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3.营造意境的作用。 例如:“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六、答题技巧点拨,(一)研读诗题,回忆作者风格,捕捉信息。 (二)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意。 (三)联系生活,分析诗歌中的形象。 (四)捕捉意象,揣摩诗歌营造的意境。 (五)熟悉经典诗歌中常用的典故。 (六)了解民族文化心理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