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政策的特征 四个基本特征: 特定的主体; 特定的价值取向; 是一种政治过程; 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2.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功能 (1)公共政策集中反映或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是执政党、国家或政府进行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或手段 (2)公共政策作为执政党、国家或政府的公共管理手段,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3)公共政策作为分配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是各种利益的调节器6.2.2公共政策的种类1.分配性的、调节性的、自我调节性的和再分配的政策; 2.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3.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政策6.2.3公共政策的目标和手段1.政策目标的价值前提 2.基本政策目标 3.公共政策的手段: (1)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3)直接控制(管制) (4)制度变迁,6.3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6.3.1 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 1.信息子系统 2.咨询子系统 3.决断子系统 4.执行子系统 5.监控子系统,6.3.2 公共政策主体1.立法机关 2.行政机关 3.政党 4.利益集团 5.思想库 6.大众传播媒介 7.公民(选民),6.3.3 公共政策过程,1.政策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过程 2.政策过程的诸阶段 (1)政策制定 (2)政策执行 (3)政策评估 (4)政策监控 (5)政策终结,,3.决策方式 民主的决策体制 非民主的决策体制 我国所实行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一种公共决策体制,也是一种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表决方式或决策规则,6.3.4 我国公共政策系统及其 运行的优化1.公共政策的科学化 政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公共政策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决策,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
1)建立健全公共政策系统 (2)遵循科学的决策原则 (3)提高决策者和参与者的素质,,2.公共政策的民主化 决策民主化是指必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种社会团体以及政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公共决策的过程,在政策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及气氛1)把民主机制引入决策系统,营造良好的决策氛围; (2)重视发挥参谋咨询人员在决策中的作用; (3)提高政治生活透明度3.公共决策的法制化 决策法制化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党政机关及领导者的决策权力受到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1)理顺公共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 (2)决策程序法制化; (3)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民主化是现代公共决策的基础科学化是现代公共决策的主导法制化是现代公共决策的保证,第 7 章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7.1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概述,7.1.1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兴起 绩效评估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得到广泛研究与推行,与多种因素有关 (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兴起与社会科学的发展紧密相关; (2)财政压力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兴起的重要动因; (3)新的管理观念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兴起的理论基础;,,(4)竞争的挑战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兴起的主要推动力; (5)政府政策的推动与支持也促进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发展。
7.1.2绩效、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1.绩效 一般解释为成绩、成效,含有成绩和效益的意思 把绩效用于对政府行为效果的衡量,反映的是政府绩效 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2.绩效评估 从微观、中观、宏观层次上理解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3.绩效管理,7.1.3 绩效评估的类型,1.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从评估机构的地位看; 2.个人绩效评估和组织绩效评估——从评估的对象上看; 3.管理与改进型评估、责任与控制型评估和节约开支型评估——从评估的目标看7.1.4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意义,1.绩效评估是公共管理的必要手段 2.绩效评估是提高公共部门绩效的动力机制 3.绩效评估有利于政府信誉和形象的提高 4.绩效评估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7.2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要素,7.2.1 评估的目标 1.提高组织绩效 2.明确责任制 3.增收节支,7.2.2 绩效评估的途径,实现绩效评估可以是通过自上而下或是自下而上来进行,也可以是全面推进或渐进式地推进 自上而下的评估模式侧重于评估技术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同质性。
自下而上的评估途径更多地强调协调与合作7.2.3 绩效评估的制度安排,制度安排涉及评估中各部门的地位和角色的安排 在现有部门内部建立专家管理机构 培训员工,获得员工对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的支持,创造以绩效为导向的文化氛围7.2.4 绩效评估的信息系统,1.绩效评估体系的内容 2.绩效评估信息的审核与评价制度 3.绩效评估信息的使用机制,7.3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程序、方法和技术,7.3.1 绩效评估的程序 1.绩效评估的整体规划‘ 2.确定有效评估的标准 3.绩效评估的评价标准和说明性指标 4.绩效指标设立中的几个问题 5.资料收集的方法,7.3.2绩效评估的模式、方法和技术,7.4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改革和发展,7.4.1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面临的困难 1.公共部门的产出难以量化 2.公共部门目标缺乏准确性 3.公共部门绩效标准指标的难确定性 4.评估系统的不健全 5.管理者与评估者的对立,7.4.2 改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途径,1.引入公民参与机制 2.高层的支持和承诺 3.建立绩效信息系统,保证评估准确和有效 4.利用电子政府的新载体来改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7.4.3 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事业的发展,1.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现状 (1)在绩效评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上取得一定成就; (2)在评估实践方面已取得一定经验; (3)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社会环境正在形成。
2.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 (1)公共评估项目本身存在的问题; (2)公共管理部门内部存在的问题; (3)绩效评估技术上的问题3.推进我国绩效评估事业的途径 (1)加强宣传,提高对绩效评估工作意义的认识; (2)加强绩效评估立法工作; (3)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估机制; (4)培养评估人才以适应评估发展的需要; (5)政府绩效评估的成功还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第8章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8.1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观念,8.1.1 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到当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来源于传统的人事管理,但又超越并取代了后者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区别,(1)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人事管理与组织发展战略之间的相互作用; (2)人力资源管理着眼于未来,注重人力资源的预测、规划和开发; (3)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更加广泛,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 (4)人力资源管理的体制及方式更加灵活,特别重视培养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及自我管理能力8.1.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新潮,1.传统的政府人事管理理论及模式的局限性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模式的兴起,,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1)在关于人的假定上,把人看作资源,是第一资源、最宝贵的资源 (2)在管理原则上,以人为中心 (3)在管理方法上,实行主动开发型、有预见性的方式 (4)在管理内容上,视野广阔、内容丰富,,(5)在管理部门的地位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成为中枢性机构,成为高层领导的核心成员之一 (6)在对国家公务员的管理上,重视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立足于吸引优秀的人才,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和高效、精干、优化的政府工作系统,8.1.3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我国政府人事管理中的推广与应用,1.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我国人事管理体 制的影响(1)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和模式的引入有利于我国人事管理体制的创新,推动我国传统的高度集中统一的人事管理体制向现代化的灵活高效的新体制转变。
2)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和模式的引入可以加快我国人事管理方式的更新,尽快实现由传统单一、陈旧、落后的管理方式向现代化的科学、灵活和多样的管理方式的转变3)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和模式的引入将促进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提高国家公务员的能力及素质,进而改善政府的工作效率2.我国人事制度变革的趋势 (1)人事职位体系由大一统型转变为分类型 (2)人事管理模式出单一型转变为多元型 (3)人事权力形态由集中型转变为分散型 (4)人事管理行为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由经验型、依靠政策型转变为依靠法律管理的科学型、现代化管理型 (5)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由计划型转变为市场型 (6)政府管理行为由微观型转变为宏观型8.2 国家公务员制度,8.2.1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形成与特点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亦称文官制度,是西方各国为文官的分类、考试、录用、考核、奖惩、待遇、培训、晋升、调动、解职、退休、保障等作出系统规定的规章制度和体制西方文官制度的特征,公务员制度的法律化 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 强调政治中立 以公开、平等为原则,以考试为核心的任用制度 实行功绩晋升制 严格的培训制度,强调公务员的知识化、专业化 科学的管理体系 强调官纪官风和职业道德,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 合理优厚的公务员福利保障制度,8.2.2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区别 (1)动因不同 (2)基本原则不同 (3)管理方式不同 (4)服务宗旨和利益关系不同,8.2.3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1.“进口”环节 2.“管理”环节 3.“出口”环节,8.2.4 转轨时期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1.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取得的成就2.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封建主义政治文化的影响 (2)组织人事制度整体改革滞后 (3)配套改革步伐迟缓 (4)公务员制度发育不成熟,,3.转轨时期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思考 (1)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是完善公务 员制度的前提 (2)深化改革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关键 (3)队伍建设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根本,8.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8.3.1 什么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为充分、科学、合理和有效地发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进行的资源配置、素质提高、能力利用、开发规划及效益优先等一系列活动相结合的有机整体。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 (1)战略性 (2)系统性 (3)社会性 (4)预见性 (5)动态性,8.3.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1.预测与规划 2.教育与培训 3.选拔与使用 4.配置与管理,8.3.3 加快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步伐,1.树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新观念 (1)确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2)确立人力资本的观念 (3)确立人才商品化的观念 (4)明确人力资源开发的特殊性,,2.现阶段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和任务,,3.加快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对策 (1)提高认识,重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 (2)形成合力,加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3)科学配置、合理调整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结构 (4)齐头并进,增强教育与培训的力度 (5)配套改革,提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保障,第 9 章 公共财政管理,9.1 公共财政管理概述,。